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中产阶级的消费文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郁方 《新经济》2005,(3):32-41
一份体面而又收入较高的工作,中级轿车.高尚住宅小区或连体别墅.知名品牌用品.休闲旅游等,正成为中国新一代“知识青年”的追求目标.也是对于中国中产阶级最常见的描述。关于中国的中产阶级(又或是中等收入阶层).无论你承不承认.肯定或者否定.这个群体已经出现在中国的社会中.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且.这个群体正以自身的力量.意识形态影响着我们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20世纪后半叶.以欲望为核心的消费主义文化.变成后工业社会的加速器。在商业社会中.消费已不仅是一种经济,实用的过程.更是一种涉及到价值符号与象征的社会文化活动。消费不再以需要为基础.而是建立在无限的欲望之上,欲望根源于消费行为所蕴涵的意义.某人拥有愈多选择自由,以及能够自由运用的选择愈多.那么他在社会阶层里的位置便愈高.可以期待的公众尊重和自尊就愈多.并且更为接近“美好生活”的理想。消费者之所以越来越丰富地消费.不是出于吃喝拉撒住等生理上的渴望.而是通过消费在大众面前表现享乐的权利和荣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种外来的消费主义文化影响着中国新生的中产阶级,新的消费文化正在中国形成,而中产阶级将成为中国新消费文化的引导主体。  相似文献   

2.
2015年之后,中国仍将面临着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低碳消费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鼓励低碳消费,抑制奢侈浪费,鼓励低收入者的消费、稳定中产阶级的消费、抑制高收入群体的奢侈性消费和炫耀性消费,即结构性拉动消费必然成为一种可行的选择.结构性拉动消费对短期经济增长可能具有负面效应,但对长期经济增长具有正面作用.低收入群体由于物质消费的增加而使自身的福利水平提高,富裕群体由于通过帮助弱势群体、投入社会公益、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等消费同样可以提高自身的福利.结构性消费并不会降低居民幸福感.客观存在的收入差距为结构性拉动消费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消费社会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消费自主权和消费选择的自由,推动了消费的大众化和民主化,鼓励了个人主义的滋长,符合古典自由主义的核心理念;但从更深刻的层面看,消费主义与自由并无必然联系,消费主义本身未能从消极自由的角度保证"免于干涉",甚至更暗中阻碍着人的自主自决能力的发展。因此,追求自由的路径在于引导人们远离消费主义生活模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消费主义文化的全球蔓延,不健康的消费模式被认为是全球环境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生态伦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消费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是符号消费,而消费欲望的不断升级是造成生态危机和经济、社会不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原因。为此,我们应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构建生态消费模式,以促进人-社会-自然更加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周阳 《经济》2006,(4):106-108
中国已经形成了经济实力上的中产阶级,但并没有发展出与中产阶级财富观相适应的社会心理和消费文化。中国目前充斥着的是小资消费文化,于是中产生活也如小资。[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化、全球化、传媒大扩张的深刻背景下,对时尚较为敏感的"90后"大学生受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不断追逐着各种时尚商品的消费。在一系列的消费过程中"90后"大学生也希望真正建立和强化自身的身份认同,从而表现自身在这个社会的个性存在、群体存在、现代性存在与文化价值存在。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消费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被异化为"病态式消费"模式,这使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遭到了严重破坏,甚至生态系统也面临着崩溃的危险。我国新富群体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加上西方消费主义影响,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实践证明,只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克制消费欲望、调整消费行为,才能建立生态消费模式,才能符合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消费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缘由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主义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具体来讲主要有这几方面:全球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打开了方便之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提供了有利市场环境,中国经济制度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国传统文化中面子文化提供了观念支撑,社会转型期中国民众消费欲望的获释提供了心理基础.全面深入地考量消费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缘由,对我们准确把握消费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全球正经历着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工业社会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生产模式迟迟得不到根本性的改变,生产领域的无限扩张加剧了温室气体的排放。追根溯源,这是由人类的消费活动引起的。在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人们不加节制的消费欲望是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因此,从消费角度入手,寻求解决气候变化之道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的汽车消费带有明显的奢侈性消费特征,这与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期富裕阶层的身份情结和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紧密勾连。奢侈性汽车消费是当前中国富裕阶层建构社会身份的重要方式。社会身份的建构是创造社会资本以获取个人利益的重要途径。奢侈性汽车消费的社会功能塑造了当前中国的汽车消费文化,并会对未来中国汽车消费和汽车产业的发展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产阶级消费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正在形成的中产阶层还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文化和价值观。笔者认为中国当前中产阶级在消费心理上有三大冲突: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浪漫伦理与现实理性的冲突;品位区隔与品味追随的冲突。消费文化也逐渐形成了一些趋同性特征:新消费理念正在形成;对外国品牌与文化的崇尚,品牌与模式的身份区隔作用不断增大;生活的实际需要正让步于消费欲望;从追随模仿型消费逐步转向形成风格与个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中产阶级消费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正在形成的中产阶层还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文化和价值观.笔者认为中国当前中产阶级在消费心理上有三大冲突: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浪漫伦理与现实理性的冲突;品位区隔与品味追随的冲突.消费文化也逐渐形成了一些趋同性特征:新消费理念正在形成;对外国品牌与文化的崇尚,品牌与模式的身份区隔作用不断增大;生活的实际需要正让步于消费欲望;从追随模仿型消费逐步转向形成风格与个性.  相似文献   

13.
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嵌入资本逻辑中的消费主义不同,中国社会消费方式的变迁是通过国家制度安排和政策推行自上而下展开的,以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为根本诉求。但是由于全球化进程与改革开放的同步展开,受到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传入、渗透,以及传统社会习俗、习惯心态等非正式制度因素的影响,中国人的消费行为同时嵌入经济体制转型的制度框架之中,呈现出独特的媒介化、符号化和夸示性等消费主义或消费文化特征。通过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人消费方式历史变迁的梳理,本文力图厘清在中国社会转型内在张力中的消费主义问题、表现及其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有关中国的中产阶级或者说中产阶层的讨论已经不止一次吸引公众眼球了。2003年.曾经有过一次“中产热”:2005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份最新调查结论:“6万元-50万元.这是界定我国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家庭收入(以家庭平均人口三人计算)的标准。”这样清晰的数字化界定“中产”,又一次掀起关于中产的波澜.使“中产”成为久说不衰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市场化与消费的迅速膨胀,消费社会与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在我国也越来越明显.消费道德规范的建设和实施成为我国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当前消费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实施消费行为道德规范的现实意义及客观依据,并进一步提出了加强消费道德规范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消费文化作为伴随市场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自发的力量,对当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在社会上迅速蔓延开来,并以其特有的商品消费和文化理念对大学生这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深入探讨消费文化这个语境的特殊背景,进而分析大学生价值观的选择在何种程度上受到了消费文化的影响,才能捕捉当代大学生排斥、远离传统崇高的心理特质,才能在消费文化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认识,自觉克服和抵制功利心理倾向,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价值观,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1995,(12)
中产阶级正在形成吗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1993年6月,全国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中,资产规模达到百万元以上的有4072户。尽管目前的中国确确实实形成了一个拥有相当财富的高收入群体,但作为“中产阶级”显然缺乏相当的社会地位(包括政治权力)和必要的社会声望...  相似文献   

18.
在本刊今年第7期,我对“橄榄型社会是殖民主义留给当代世界的最大谎言”这一命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对橄榄型社会、中等收入陷阱、中产阶级进行了深入的解剖,那么对经济社会正从中高收入迈向高收入阶段的中国来说,未来应该是什么样子,出路在哪里?本文着重通过对橄榄型社会、中等收入陷阱、中产阶级在中国的现状分析,对橄榄型社会为什么不是中国的选项、中国社会结构为什么不能是橄榄型社会以及中国应当是什么样的社会结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面对国外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和我国不断涌现的消费社会景观,学术界积极探讨消费社会的基本理论问题,运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分析当今的消费社会现象,客观评价国外的消费社会理论,大胆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国内理论界对消费社会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存在分歧,还需要学界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围绕增加收入来解决消费需求不足 ,在现阶段有很大的限制。但作为中上收入以上群体则不在之列 ,因为 ,这个群体本身还有不少增加消费的有利因素。因此 ,针对中上收入以上群体 ,在消费对象、关系、环境等方面下工夫 ,能增进其消费需求 ,从而使之成为一个解决消费需求不足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