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风险投资是与国家鼓励科技创新体制的建立相适应的。发展风险投资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效应 ,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效应。发展风险投资可以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 ,积极扩大技术就业 ,促进科技创新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具体从风险投资产品行业分布、风险企业规模、职工就业结构等方面考察和分析 ,风险投资可以扩大就业途径。从新的角度研究风险投资问题 ,还需要注意法律法规的建设、国家资本投资的规模、风险型人才和风险投资企业家的培养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叙述分析FDI对就业影响的内在机制和描述分析中国FDI与就业现状的基础上,实证考察了FDI对中国就业数量、产业就业结构、区域就业结构和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FDI流入对中国就业数量和质量都存在显著的正向拉动效应,而FDI对就业影响的产业分布和区域分布存在明显的差距,基本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石玉堂  王晓丹 《经济学家》2023,(10):109-118
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刻影响着企业组织架构与业务流程的变革,致使企业员工面临着不断变化的就业环境。深入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劳动力就业效应对于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保持就业形势稳定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07—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文本分析法刻画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对数字化转型的劳动力就业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对就业规模而言,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了企业劳动力就业规模;对就业结构而言,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技术型、服务型、高技能、中等技能员工存在就业创造效应,而对生产型、低技能员工则存在就业替代效应。第二,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融资约束、提高生产率及扩大经营范围作用路径影响企业劳动力就业。第三,不同所有制、生命周期、科技属性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劳动力就业效应存在异质性,国有企业、成熟期企业及高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就业效应更为明显。第四,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力就业具有非线性影响,且随着数字化转型程度加深,劳动力就业的优化作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试从理论上给出实际汇率变动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三种传导途径,并从有效汇率的角度出发,通过协整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方法对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产业、就业结构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提升了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并增加了该产业就业人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同时相应地对第二产业的就业造成了负面影响.总体上来看,人民币有效汇率的上升将有助于长期改善我国的产业结构,但短期会造成一定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环保投资的就业效应:挤出还是带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不变要素替代弹性生产函数(CES)对环保投资的就业效应进行理论分析,推导发现不论是生产性环保投资,还是技术性环保投资,都应该对就业产生带动作用,并利用两阶段GMM估计方法,检验了2003~2010年中国30个地区环保投资对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环保投资对就业规模能产生带动作用,但并不具备长期性。具体而言,生产性环保投资在当期会带动就业规模的增长,而技术性环保投资在当期对就业规模却有挤出效应;环保投资还能改善就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并对就业结构的改善作用具有长期性。因此,加大环保投资不仅仅是发展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需要,而且还有益于就业,能够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民生改善的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1999-2007年我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制造业行业间和行业内就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在FDI的影响下,行业间就业结构呈低端化,但是行业内就业结构得到优化。FDI通过促进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就业增长带动了制造业的就业增加,同时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从内资流向外资的情况也较严重,即FDI主要通过增加自身的就业而非内资的就业带动了我国就业数量的增长。行业内就业结构来看,技术密集型行业就业结构得到优化的结果比劳动密集型行业要明显。其中竞争效应促进了内资就业结构的升级,但存在高技能劳动力从内资企业流向外资企业的情况。总体上增加就业和提升就业结构的因素在于内资投资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碳税是减少碳排放的一种重要经济手段.文章通过分析碳税对就业的影响机制,构建了一个体现中国经济和就业结构特征的资源环境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研究碳税政策对劳动就业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效应,验证中国是否存在产生就业“双重红利”的条件.结果表明,总体上而言中国就业需求趋于下降,但对不同就业群体的影响有所差异.假如在开征碳税的同时选择合适的碳税循环方式,就有可能实现就业的“双重红利”.  相似文献   

8.
就业结构是反映社会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国民经济运行和就业活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从我国目前就业的产业结构、城乡的就业结构入手,分析了我国目前存在的就业结构调整问题,并通过计量经济学角度分析就业结构与我国税收的关系,给出就业结构调整的税收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出现了城市化飞速发展和就业水平亟待提高的矛盾,以此为出发点,研究中国农村城市化对就业规模扩大和就业结构调整的传导过程,发现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中,我国城市化对就业规模的扩大虽然没有直接的影响,但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相互的关系,能够表现出城市化对就业结构影响的阶段性特征。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化与就业结构调整比较协调,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我国存在着城市化水平的飞速发展,而就业结构调整缓慢之间的冲突,这表现为片面追求高速城市化,而就业结构调整没有及时跟上,最终造成了城市化进程没有真正的促进我国就业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教育扩张被认为是引起大学生就业难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为此,作者利用G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VAR模型分析研究我国教育支出和就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支出是就业增长率的Ganger原因,教育支出对就业增长率不但具有显著正向的即期效应,而且具有显著的滞后效应.但是,找不到就业引致教育支出变动的证据.最后,作者建议政府要积极增加教育支出,提高公共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推进我国人力资本积累,从而提升就业率的有效增加和就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1.
金融科技通过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能够发挥就业创造效应,但随之带来的效率提升又将产生就业替代效应,因此金融科技对就业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本文基于企业产出视角,利用2011—2021年上市公司微观数据,系统考察金融科技就业效应的存在性和内在机理。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就业水平,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金融科技通过规模扩大效应和效率提升效应促使产出“量”与“质”的双向提升,进而推动企业就业水平的增长。进一步分析表明,金融科技的就业效应在高成长性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更为明显。此外,金融科技既有助于扩大企业的就业规模,还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就业质量。研究证实了金融科技对就业的积极效应,为实现稳就业目标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第三产业就业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三产业已成为目前我国扩大就业的主要领域。但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就业结构不甚合理,需要优化。从第三产业就业结构变动及就业弹性角度分析,我国应重点发展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这有利于扩大第三产业的就业容量。  相似文献   

13.
南京市主城区就业空间布局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  吴晓  强欢欢 《经济地理》2014,(6):115-123
依据2008年南京市第二次经济普查的就业人口数据和2007年南京市用地现状图,修正匹配得到南京市主城区各街道统计单元服务业、制造业及总的就业密度值,对城市就业人口空间分布数据的统计方法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采用就业集聚指数分析方法分析南京市主城区总体和分行业的就业空间集聚区分布,并结合地统计方法和城市空间结构模型识别其就业中心。结果显示:南京市服务业就业集聚区集中于主城中心区域,呈"单核+扇形放射"分布,形成了强集聚的单中心就业结构;制造业就业集聚区集中分布于主城南、北部边缘区域,呈现出较明显的"圈层+环带"结构,且主城范围内无就业中心;总体就业集聚区集中于主城中心区域,呈"单核放射+散点"分布,形成了单中心主导的就业结构,其分布格局与服务业类似,且拥有共同的就业中心,但相较于服务业,总体就业中心影响力较小;历史因素、政策引导和市场力量相互作用,是影响就业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服务业就业增长和服务业就业发展的新趋势这三个方面概述了服务业就业理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分析,服务业对就业有较大贡献的结论都得到了进一步证实。我们针对我国的国情及服务业就业现状,对我国未来服务业就业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存在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与就业制度滞后、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与就业结构转换滞后、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与城乡就业统筹滞后、劳动力就业能力提升与人力资源建设滞后等问题。通过制度创新、优化就业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就业、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等途径可缓解就业矛盾,提高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16.
崔宇  范芹 《经济问题》2023,(9):52-59
就业是民生之基、财富之源,当前稳就业和保就业仍然是“六稳”“六保”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经济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助推器,而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对实现高质量就业产生了较为广泛且深远的影响。在把握数字经济的内涵及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就业的双重影响。一方面,数字经济能够扩容就业“蓄水池”,使就业机会推陈出新;能够筑牢就业“压舱石”,让就业生态千姿百态;还能旋转就业“魔方块”,令就业结构革故鼎新。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就业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劳动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劳资关系或日益紧张;对低技能劳动者产生替代效应,收入差距或逐步扩大;对不同产业行业产生差异化影响,经济效率或受到影响。数字经济视域下实现高质量就业的路径包括:依靠平台经济,扩大数字就业岗位,创新就业形式;改善教育体系,注重数字人才培养,优化就业结构;关注青年群体,拓宽数字就业选择,增强就业信心;完善法律制度,强化数字就业服务,提供就业保障。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人民币不断升值以来,我国的就业形势一直比较严峻。人民币升值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总需求效应、资本替代劳动效应、国际投资效应以及消费效应等方面。本文运用协整关系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研究方法对人民币升值影响制造业就业量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与制造业就业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人民币在合理的范围内适度升值有利于该就业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基于知识经济的产业结构及就业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时代,知识,科技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知识经济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在知识经济的新形势下,就业结构和就业形式都发生了重要的改变。本文探讨了知识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演变带来的就业结构的变化,介绍了一种新兴的就业形式——非正规就业,认为其是新时期适应知识经济需要的重要就业形式。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劳动力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铜陵学院学报》2009,8(6):18-19,41
以安徽省1985-2008年劳动力就业与经济增长的有关变量为基础,分析安徽省劳动力就业弹性系数,安徽省产业结构偏离度;建立回归方程剖析三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关系;进一步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等方法,论述劳动力就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三次产业与中国就业:增长趋势及国际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蒲艳萍  蒲勇健 《生产力研究》2005,3(6):184-186,22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动之间呈现出什么样的演变关系是众多学者所关心的。本文通过对我国就业弹性、产业偏离度、不同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的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得出如下结论:(1)1990年以来,我国第一产业就业已达到饱和并开始排斥劳动力,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第三产业已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2)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非一致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就业结构滞后产业结构的发展;(3)我国的产业结构存在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的产业结构偏差;就业结构变动中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速度缓慢,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