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将企业进行协同创新的驱动因素划分为企业内部创新驱动和企业外部创新驱动,提出了创新驱动通过协同创新对创新绩效产生影响,而产业链垂直整合则从知识共享、风险共担和产品关联三方面,对创新驱动与协同创新的关系起调节作用的若干假设。在对213家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创新的外部驱动通过内部驱动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协同创新,内部创新驱动再通过协同创新的完全中介作用对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而产业链垂直整合对外部创新驱动、内部创新驱动和协同创新的关系都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产业政策制定方面的建议和相应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2.
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理论,以医疗器械产业的龙头企业——河南驼人集团的产学研项目为案例研究对象,探讨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模式,基于产品使用终端、企业和科研院所三方主体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的主体,并运用战略-知识-组织模式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间的关系,基于创新链、知识链和创新螺旋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过程。该研究成果对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理论,以医疗器械产业的龙头企业——河南驼人集团的产学研项目为案例研究对象,探讨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模式,基于产品使用终端、企业和科研院所三方主体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的主体,并运用战略-知识-组织模式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间的关系,基于创新链、知识链和创新螺旋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过程。该研究成果对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创新驱动,而科技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是一个复杂系统,影响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主要因素可概括为驱动因素(创新需求和创新能力)、支撑因素、链接因素和保障因素(外部因素)。通过抽样调查和结构方程方法构建三阶递归模型,分析了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驱动因素直接影响创新绩效,支撑因素、链接因素和保障因素通过影响驱动因素间接影响创新绩效。依据结构方程显著性检验和路径分析结果,分别从驱动机制、支撑机制、链接机制、保障机制4个方面提出了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创新驱动战略的内涵,认为创新驱动战略需要金融的支持,金融业需要不断创新以配合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分析了创新驱动战略与金融创新协同的因果关系,基于创新产出和创新资金规模的二维关系分析了协同发展的可行域,从交叉学习、共享信息、政府协调、环境保障4个方面分析了二者协同发展机制,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创新驱动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而以多元主体为基础的协同创新网络正成为创新模式的发展趋势。首先,通过对生态群落和协同创新网络的构成要素及要素间关系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具有较强相似性,因而成熟的生态群落理论可以为协同创新网络的构建和发展提供理论借鉴。然后,在生态群落多样性、层次性、协同竞争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等特征的指导下构建了协同创新网络。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态群落的演替进程,阐述了协同创新网络演替的5个阶段。最后,提出了加速协同创新网络演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主创新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采用“小组深度访谈”实证调研方法,收集广州35家科技型小微企业数据,构建了科技型企业创新驱动阶段模型,凝练出协同创新、集成创新、融合创新、创“芯”辐射、微创新、创意设计、三螺旋、新业态、元创新9种创新驱动模式,并选择典型企业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鉴于创新要素流动受到省域户籍、财政等政策的影响,以省域为研究载体,研究省域协同创新主体间互动可以动态反映在同一基础条件下创新驱动经济的协同过程。以复合系统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包含科技服务子系统的协同创新联盟复合系统理论模型,基于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2009-2014年面板数据,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协同创新联盟复合系统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比较各省复合系统中子系统有序度、协同度以及各个协同创新子系统有序度,发现不同地区创新优势不同,各地协同创新联盟核心创新主体应有差异;政府是否参与协同创新应有所选择;湖北省复合系统应深化科技服务子系统下层子系统与高校子系统、科研机构子系统间联系;江西省复合系统应以产业子系统为突破口,形成多向发展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李林  曾立  张帆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4):154-160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建设长江经济带、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国家重大战略,三大战略交汇了区域协同发展构想和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理念。通过分析推进长江经济带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现实基础、主要问题及内在机理,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四位一体”的总体框架,并提出了推进长江经济带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应对全球新产业革命过程中,制造业高端化的协同创新驱动越来越重要。在对企业知识网络进行协同创新驱动模型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全国28个制造业2003-201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制造业高端化的协同创新因素作用程度,进而运用社会网络方法探讨了企业知识网络各主体的协同创新互动机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企业知识网络的协同创新驱动机制尚未完全构建,需要增强重点企业在协同创新中的主导地位、营造企业知识网络协同创新环境、提升产学研合作的核心地位、构建企业知识网络协同分工和协调机制等,从而提升制造业协同创新效能,完善协同创新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1.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分析创新组织协同创新的发生及进化原理,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对协同创新的发生及进化原理展开分析和推演,结果发现长期合作、直接利益、共同利益、商业信誉能够有效推动创新组织间协同创新。通过问卷收集一手资料,对上述结论进行实证检验。最后,提出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创新合作机制的建议:将利益刺激作为原始驱动力,促使创新组织开启合作模式;扩大商业信誉影响力,为创新组织合作启动监督模式;重视长期合作效用,打造创新组织长效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2.
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是实现国家重大战略、提升区域和产业品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有效运行的基础是协同创新平台构建。本文分析了协同创新主体联结方式演化特征;基于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内涵,描述了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平台的功能;设计了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平台服务系统各子系统及其平台组织结构;设计了平台运行机制。期望为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布局及其区域创新系统优化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是国防科技工业和国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基础与内在动力。基于国际比较视角,从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及法律政策保障等方面比较美日德等发达国军民融合型协同创新体系发展情况,构建我国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探讨“国防需求拉动”、“民用需求拉动”和“科学研究推动”3种动力机制下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4.
多主体协同创新是促进产业发展进步的关键,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的“结构—动力—绩效”分析框架,在结构上主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中的高校、核心企业、政府、金融、中介、上游企业、市场及用户等主体进行分析;从新技术驱动力、政府支持力、中介和上游企业支撑力、金融提升力以及市场需求拉力方面,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因素;从专利占比、产品销售量及市场占有率等因素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绩效。最后,以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动力—绩效”框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多主体协同创新具有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为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从人才、科研、产业、创新生态环境四个维度构建了协同创新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测度2016—2018年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有序度和协同度,并基于多维正态云模型,分析了2018年区域内各城市创新水平.结果表明,2016—2018年期间,区域内各地的协同创新发展水平差距逐渐变大,区域整体协同发展向心力不足,形成了以成都、重庆为两核向周边辐射的局面.基于此,提出要认清发展格局,将"虹吸效应"转变为"带动效应"、进一步优化协同创新发展环境、细化双圈产业链分工,破题两地同质化竞争提高区域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创新环境是当前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文章架构了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据此测度分析我国区域创新环境建设情况及面临的突出问题.结果表明:我国创新环境总体质量不断优化,呈现东部、中部、东北部、西部依次递减的区域非均衡特征,其中北京为创新环境最优省份,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东部经济发达省份领先优势明显.我国创新环境存在创新主体多样性不足、产学研协同创新建设渠道不足、创新供给原动力不足、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亟需改革、创新文化环境亟待优化等问题.据此,要发挥制度优势、完善科技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快建设高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发挥地区比较优势、营造优质创新文化等来优化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7.
工艺创新的两种驱动模型及其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工艺创新的涵义和企业的实际运作出发,提出了工艺创新的两种驱动模型,讨论了模型的适用范围和产出效益.同时,以东风汽车公司合资前后有关工艺创新问题为实例,对工艺创新的两种驱动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8.
当前,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逐渐迈入跨域联动、共享资源、产业协同发展的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阶段,我国也开始了区域创新共同体治理的政策制定和实践探索。本文首先对区域创新共同体治理进行了理论探讨,阐释了区域创新共同体的重要内涵;其次,对区域创新共同体治理未来重点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分析,探索研究了其逻辑框架体系。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行动实践进行对比研究,对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创新共同体治理的行动实践进行剖析,对我国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成渝四大城市群的区域创新共同体治理行动实践进行分析,科学研判了我国区域创新共同体治理实践的不足与差距,绘制了我国典型区域创新共同体治理要素矩阵。结果表明,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强化区域战略科技力量支撑、优化创新创造生态环境促进创新资源要素自由流通、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构建高质量产业协同生态圈,是我国区域创新共同体治理的重要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o achieve market-oriented green innov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volutionary path and driving factors of disruptive green innovation using an exploratory case study in which data are collected from the Luyuan electric bicycle company in China.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disruptive green innovation is a dynamic and cumulative process. Entrepreneurship drives to open new markets. Competition within the industry drives to expand the new markets. Competition among industries and the subsidy policy drive to encroach on mainstream low-end markets. Technology and marketing drive to encroach on mainstream high-end markets. To scholars, our research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on green innovation by uncovering the application of disruptive innovation theory in the field of green innovation. To practitioners in firms, this evolutionary process can function as a frame of reference, enabling the tailoring of a market-oriented strategy for green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公共安全需求日益增长,应急产业正快速成长。应急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创新是其首要驱动力,协同创新网络是其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依赖。基于应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网络构成分析,构建协同耦合、创新动力、沟通学习、联合互补、评价反馈等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应急产业发展现状及特征,构建应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利用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价法对湖北省随州市应急专用车产业集群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如何提升应急专用车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能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