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我国目前最大石油城市——大庆市为研究对象,选取1984、1995、2007年3个城市建设关键时间节点,以Landsat MSS、TM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利用GIS技术提取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形态、增长幅度、区位坐标等信息,计算城市空间扩张速度、强度、城市空间形态紧凑度、分维指数、城市增长理性程度等空间特征量,分析大庆市1984年以来城市空间扩张现象和特征,并结合经济社会统计相关数据及区域分析方法,探究其因果关系。研究认为,大庆市城市空间扩张与形态演化具有石油城市发展的典型性和一般规律,表现出建设用地总量大、扩张速度快、强度高、增量分布不均衡、空间形态不规则、紧凑度低、城市中心地迁移方向与用地扩张基本一致等特征。这些现象和特征的主要形成原因包括石油开发战略指向、自然环境约束、交通设施引导、城市规划调控、中心地功能变迁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略论城市地域形态演变中的基本矛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修春亮  梅林 《经济地理》1999,19(1):42-46
城市化是全球普遍的现象。在多阶段的发展历程中,城市中的居住、商务和工业等要素的分布形态以及城市地域整体形态所发生的复杂变化,可归结为多种因素的作用,这些因素来自社会、经济、环境和人的行为等诸方面。诸因素的作用相互交织,非常复杂,这也使得人们在认识和描...  相似文献   

3.
叶强  鲍家声 《经济地理》2004,24(4):480-484
通过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的方法,剖析长沙的城市空间结构及形态的演变过程和机制,可以发现商业空间的发展与整个城市空间结构及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为长沙提供城市空间拓展的优化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双维视角下苏州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影响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0、2000、2010和2017年4个时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运用分形理论和空间句法分析苏州城市外部和内部空间形态演变特征,并揭示其影响机理。结果显示:①从城市外部形态演变来看,苏州城市外部用地扩展经历"低强高速"、"中强中速"和"高强低速"3个发展阶段。②从苏州城市内部形态演变来看,全局集成核规模不断扩大且集成核形态逐渐完善,由树状单中心集成核向轮状多中心集成核转变。③苏州城市内外部形态演变具有一定规律性,基于道路交通系统和用地扩展的城市内外部空间形态演变呈同步性;外部和内部维度均凸显出城市形态呈"条带状多核"→"组团状行政型多核"→"组团状功能型多核"演变趋势。④自然因素、经济因素、交通因素和政策因素是导致苏州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5.
组团式城市外部空间形态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江  段杰 《经济地理》2004,24(1):62-66
定量研究城市外部空间形态是城市建设与规划的重要环节。文章应用分形原理和方法以及GIS技术定量研究了无规则、具有自相似性的城市外部空间形态,以武汉市为例分析了多核心组团式城市空间形态分形特征,以及武汉市50年间的分维演变规律,并分析了不同阶段城市分维值变化的原因以及城市扩展的方式,最后提出采用多理论、多技术手段综合集成的方法是未来深入研究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王颖 《江南论坛》2013,(4):27-29
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时期,这对于近13亿人口中占9亿的农村人口来说,涉及的问题是方方面面错综复杂的。其中,关于农民居住的问题是最基本问题之一。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大约每年1200万人口从乡村转移至城市。快速城市化地区乡村空间的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最终将严重影响到乡村居民——"人"的生活及发展,而且还会反过来阻碍城乡区域的和谐发展和环境优化。因此,对于乡村空间的重构,既要兼顾城市与乡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利用遥感影像和城市建成区图,运用GIS分析技术,以淮安市主城区为例,对城市空间扩展与外部形态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淮安主城区空间扩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与各向异性特征,1965年以前,城市扩展缓慢,以北向、西北向扩展为主,1965—1979年,扩展规模较小,以西南向扩展为主,1979—1995年,扩展速度开始加快,以西北向、西南向为扩展的主导方向,1995年以后,城市空间加速扩展,以东向、东南向扩展为主。城市空间扩展的模式可概括为扇翼缓慢扩展型、圈层式扩展型和扇翼快速扩展型三种类型。淮安主城区形态经历了由星形向块状演变的过程,具有明显的趋圆性特点,城市空间扩展的阶段性与各向异性对外部形态的演变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物流企业空间形态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地理学角度分析了物流企业空间形态的变化过程,阐述了物流企业空间形态发展的原因以及不同空间形态的物流企业特点。分析了未来物流企业空间形态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1995、2000、2005、2010、2015、2018年6个时间节点的遥感影像数据,运用分形理论、紧凑度指数、重心转移指数分析张家界不同时期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特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城市空间扩展的时间层面来看,1995—2018年张家界市主城区建设用地扩展阶段性明显,经历了"低强低速、高强中速、中强中速、高强高速"4个发展阶段。(2)从城市空间扩展的方向上来看,5个时期张家界市扩展方向差异性较大,城市重心以向北部转移为主,以北偏东、北偏西的方向发展,城市分散度不断变大,向外扩张趋势明显。(3)从城市空间扩展的具体形态来看,以星状和团状扩展为主,紧凑度指数以2005年为时间节点先增大后减小,城市空间形态以非紧凑化、外延式扩展为主。(4)旅游发展、经济发展、交通发展、城镇化建设是张家界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0.
苏州经济发达,城市化进程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小城镇建设取得瞩目成就.当前,小城镇空间结构处于转型和重组的关键时期,亟待相关研究.本文分析了苏州小城镇空间形态演化的历史背景阶段,探索了小城镇空间形态要素的变迁演替及布局特征,研究了小城镇空间形态演化的阶段特征,预测了未来小城镇空间形态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城市化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晓冬  沈正平 《经济地理》2007,27(5):783-786,795
城市化的空间格局往往表现为一定的结构性和分异性。文章以江苏省为例,运用帕雷托(Pareto)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校验,从城市体系的规模结构和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异两个方面,对近年来该省城市化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江苏城市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梯度性,区域城市化水平的两级分化和空间收敛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2.
温州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本文运用多种数学模型对温州市及县(市,区)的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分析,找出了各地区的土地利用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经济水平及历史文化等密切相关,因此,在土地利用方面,对经济发达的平原地区,应防止农业用地的流失,对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应努力提高林业的多种效益。  相似文献   

13.
武汉市城市游憩地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游憩地空间布局研究具有明显的实践意义,它为城市规划及区域规划提供依据,满足居民物质文化的需求.在研究各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武汉市游憩地空间布局的现状及变化特征,指出武汉市游憩地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优化构想.  相似文献   

14.
鸭绿江河口水文特性对丹东市城市空间格局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东市是因港而形成和发展的城市,文章收集了不同时期鸭绿江影响航运的水文特性,探讨影响港口布局进而影响丹东市条带状空间格局的内在驱动力。结果表明:城区空间格局演变是不同时期对水文要素的响应:早期的选址是作为鸭绿江防区薄弱环节来设防,此处的鸭绿江水流平缓、沙洲较多、易于涉水;丹东设制和开埠时期,以鸭绿江的对外港口运输,适宜的潮差和流量是丹东城市雏形的重要因素;随着建设东北东部现代化港口城市的定位,原有丹东内港的水深、潮差、河床宽度和泥沙淤积等要求已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城市空间形态沿鸭绿江向大东港方向延伸,形成了丹东与东港同城化的极为狭长的条带状城区。  相似文献   

15.
在回顾中国城市地价评估研究进展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地价变化动态监测的重要性,结合杭州市城市基准地价更新评估研究,应用GIS技术,建立了以标准宗地为载体,以城市发展规划和建设变化信息为依据,以地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关系模型为核心的城市地价变化动态监测信息系统,试验应用研究表明:基于GIS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信息系统的建立为城市地价变化信息的正确判断、政府出让土地价格水平的确定以及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工具。  相似文献   

16.
珠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政  郑伯红  贺清云 《经济地理》2011,31(3):404-408
1980年代以来,珠三角城市群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经济中心。通过对珠三角城市群职能等级体系、空间结构演化历程的研究,指出其空间结构为多中心模式,即主次中心城市带动组团城市发展的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该空间结构模式的成因以及其对于城市扩张、制造业发展、产业升级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认为珠三角城市群的多中心模式在加快城市化进程、控制城市规模、促进制造业发展、缓解城市问题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则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重庆市渝北区35个乡镇为研究对象,建立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诊断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按其分值将35个乡镇的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划分为四个级别,并以ARCGIS9.0为技术平台,分析区内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区内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变化趋向在西南——东北方向上为最大,与之相反的方向为变化最平缓的方向;重心位于渝北区西南方;MoranI为0.13,各乡镇土地集约利用趋向聚集,但聚集程度不强。  相似文献   

18.
城镇综合用地宗地地价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我国目前的地价体系,提出了可以运用基准地价分类修正综合法、剩余法和灰色预测法等方法相结合来评估综合用地宗地地价,并模拟了一个评估实例,认为将这几种方法相结合进行综合用地宗地的评估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汤静  文吉 《经济地理》2007,27(5):864-866,872
伴随着中国旅游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城市酒店的发展模式正面临着整体变革,酒店业发展的本质属性使得不同性质城市酒店发展出现不同模式。文章以三类性质的城市为基础,深入研究了中国不同职能城市的酒店发展模式,即东部特大城市的"两极化总部"发展模式、中西部省会和新兴旅游城市的"经济型"发展模式以及专业镇经济发展起来的特殊城市的"东莞"发展模式,并对其模式产生原因及其演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