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包卿 《江南论坛》2016,(4):33-34
"产业强市"是江阴"十三五"期间主导性发展战略,科学界定和把握江阴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强市"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江阴产业的基本特征是体系全、综合性强,这为厘清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挑战,本文经过一线的调查和数据的梳理,提出江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关注领域。一、对江阴战略性新兴产业认识的已有基础"十二五"期间,江阴提出了新  相似文献   

2.
从《"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看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商机.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对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七大产业明确了发展方向,并提出了20项重大工程。在此,专门对七大产业的发展机遇进行如下梳理与解读。  相似文献   

3.
根据"钻石理论"和"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基于产业集群"产业竞争力"和"产业持续力"两大指标论述,构建出两个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促进政策模型,进而提出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促进政策架构。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以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但从比较优势和专业化分工来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并不高。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对我国战略性产业的未来升级路径进行分析,并借鉴美日韩等国培育战略性产业的经验,从亚太视域给出我国构建战略性产业国际生产体系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能源战略 新能源产业被列为未来国家重点推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务院2010年公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新能源产业"是国家在战略层面重点推动发展的产业.  相似文献   

6.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体现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潮流,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但由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尚处于成长初期,各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上投资冲动强烈,从全局来看存在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隐患,这导致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受到市场需求不足的严重制约。文章从产业发展重点的选择、产业配套体系建设、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几个方面提出化解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产业同构"、"结构性过剩"和"低端化"等风险的方法,从而解决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并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现阶段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分析了发达国家新兴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我国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我国目前面临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高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高峰同时出现的"双峰逼近效应",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双峰逼近"、协调发展和"良币驱劣币"3个阶段,现阶段我国应采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双轮驱动、良性互动"的总体发展思路,最后对这3个阶段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8.
各地商务     
《时代经贸》2013,(2):10
1、吉林:第四个千亿级产业"隆起"2012年,长春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达到1090亿元,同比增长28%,成为继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农产品加工业之后的第四个千亿级产业。事实证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支撑长春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新的增长极。"高层推动"、"央企合作",是长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着眼点。在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一大批央企项目落户长春各大开发区,成为拉动战略性新兴产  相似文献   

9.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战略部署,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和新增长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其内涵、特征及成长模式,在实践上应避免形成盲目扩张导致的"牛鞭效应"、低端技术重复导致的"挤出效应"、产业关联松散形成的"分散效应"以及产业政策功利形成的"短期效应"。应推进产业有序发展、掌握产业核心技术、加快产业集群建设和制定有效扶持政策,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贾伟 《经济师》2014,(7):6-8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未来的产业发展格局中将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当前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昭示着我国产业发展的前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在产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前瞻性,同时大力加强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力度,以体制创新促进技术创新,以产业结构的提升作为驱动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从而推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本刊记者近日专访了济南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征研究员,他就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进行了深入翔实的阐述。本期以访谈形式加以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评价及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能力观视角,结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创新管理理论,从创新政策扶持等5个方面构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搜集我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2016年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衡量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揭示不同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的差异与原因,并对我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进行类别判断。研究发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创新能力较弱,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多数地区存在创新短板,“木桶效应”限制了区域整体创新潜力;不同地区创新能力大致呈金字塔形态分布,且“胡焕庸线”两侧差距明显。最后,针对不同地区实际情况和区域特征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观点得到了广大学者的广泛认可。研究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联性,首次系统开发了传统产业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联性影响要素测量量表,并以黑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例进行了信效度检验。结果发现,传统优势产业通过创新驱动、市场拉动、投资拉动和政策与制度保证4个维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一直是政府、实务界和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运用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2006-2015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128家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分解指数进行了测量,并运用多元回归模型检验了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以及政策实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及其分解指数的影响。结果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和技术进步率大幅上升,说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正逐步走向重技术创新的高端化发展;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有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向高端化方向发展,特别是2009年相关政策的实施进一步诱发了区域创新能力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技术进步率和纯技术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正确识别和培育,直接关系到该产业未来发展的战略地位,关系到区域经济的走势。从新兴产业形成和发展的视角,揭示出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影响因素,勾画出其识别模式,并以天津市新能源产业为例进行了实例剖析,提出了相应培育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戚湧  张锋 《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17):118-125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对引导、保障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围绕2010-2018年国家先后出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政策,对政策主题频数进行统计分析,生成关键词共现网络,探索新兴产业政策制定主题和特点;建立PMC指数模型,选取4项典型政策进行量化评价,并构建PMC曲面。结果发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政策制定主题集中稳定、聚焦创新、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但同时存在发展方向规划偏多、政策部门协同制定较少等问题。据此,对完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体系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明显的技术进步特征,符合经济新常态下的增长动力转换要求。针对厂商的直接补贴和针对消费者的间接补贴是政府扶持新兴产业的主要政策工具,因而被广泛应用。基于实物期权理论构建了供给端与需求端补贴下企业投资决策模型,比较了两种政策工具对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讨论了不同补贴方式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政府应根据产业发展阶段和市场现状组合使用这两种补贴方式。当产业处于初创期时,政府可以直接对投资行为进行补贴,以促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当产业发展至成熟阶段,产能可能出现过剩时,政府应适当减少甚至取消对投资者的直接补贴,提高研发补贴比例,增加企业有效供给;同时,加大对消费者的补贴力度,在提高消费者福利水平的基础上,扩大新兴市场产品需求。研究成果对于缓解目前我国供需结构不均衡的局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导性和创新依赖性特征,基于“四三结构”创新体系,从研发创新、转化创新、产品创新、载体创新4个维度及创新价值链3个环节,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将4个维度作为产业盈利能力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个维度影响程度不均衡,仅载体创新具有显著影响,转化创新与载体创新协同作用影响显著。考虑到4个维度的非均衡性和区域差异性,运用均衡判别法和威弗组合指数,设计创新能力均衡发展筛选体系,选定粤、京、苏、陕、沪、浙、鲁、鄂8个省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均衡推进区,最后提出创新价值链前端研发创新优势向中末端扩散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产业创新是我国推进供给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在寻求新发展动能过程中,构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跨界耦合创新网络,形成以创新带动有效供给、以有效供给刺激有效需求的传导机制,这既是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也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保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在比较传统产业创新链与新兴产业创新链区别的基础上,探讨了跨界耦合视角下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创新链耦合机理,提出了产业创新链跨界耦合关系结构模式。各地政府应创造有利于形成跨界耦合创新网络的环境条件,通过产业创新链耦合战略,建立完善的创新资源耦合供给机制,创造新供给,在共生网络内形成创新驱动的双重动力,提高整个产业集成创新能力,以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内涵与特征,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内在的产业和技术成长规律,需要具备一定的产业和技术基础和较为完善的支撑体系。在剖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及其面临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按照钻石理论模型对产业竞争优势的要求,在整合各大要素优势的基础上,从产业体系、政策扶持、服务平台3个层面构建和完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撑体系,以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稳健发展,抢占未来全球产业和技术发展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20.
陈普 《技术经济》2020,39(6):24-33
基于输入端的行业距离构造并利用自然条件、人力资源、物质资本、科技、经济结构和制度6大类共23种要素禀赋结构提出一种行业的"距离"度量。根据该度量绘制了行业的空间分布图,计算了10个低价值行业升级至3个高价值行业的最短路径。研究发现,资源型行业升级至高价值行业要经历更多的轮次,有时甚至缺乏升级至高价值行业的路径。有些中间行业如饮料制造业则始终出现在低价值行业升级至高价值行业的升级路径中,中西部省份产业升级路径选择若能趋近这些行业,产业升级将更为便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