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玉锁 《现代财经》2007,27(4):61-64
经济全球化已经明显对中国民族产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培育与发展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分析民族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动因,研究培育民族资本、提升民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路径颇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外贸产业结构变迁与国际竞争力演化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颖  李酣 《当代财经》2011,(1):103-111
通过采用1978-2009年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中按照三、四位数分类的中国进出口贸易数据和国家统计局《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中的数据,以国际竞争力指数来代指外贸产业的竞争力状态,并用其时间序列在不同产业中的变化来刻画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贸易产业结构的发展轨迹和国际竞争力走向。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外贸产业结构渐趋优化,国际竞争力在逐渐提升。从总体上看,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优势仍将保持,资本密集型产业竞争力有所提升,但在高新技术领域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行业很少。中国在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过程中仍需进一步提升外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梁晶 《经济前沿》2005,(12):36-40
我国已成为世界彩电第一产销大国。彩电产业基本成型,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生产高端彩电所需关键元器件仍依赖进口,产业的竞争力仍要进一步提升。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彩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进而提出提升我国彩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两个途径。  相似文献   

4.
从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国际技术溢出、产业内资源再配置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产品内分工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机制,并就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发现产品内分工对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且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薄弱是一个整体竞争力的差距问题,因此,提高中国民族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在国家、产业和企业三个层次上同时努力,唯有如此,才能加速提高中国民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李雪 《经济师》2011,(9):6-8
参与国际竞争,我国产业必须提高国际竞争力。从总体上讲,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总体水平较低。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与我国产业结构的层次较低、合理化与高度化程度不够有直接关系。因此,通过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演进,不失为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刊记者在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0年年会暨"产业结构调整:中国经验与国际比较"研讨会上,就产业结构演进与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采访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副院长、现代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胡立君教授。现将访谈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中国建筑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合理地评价一个产业的竞争力,对该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波特教授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钻石模型理论,结合我国建筑产业的现状,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建筑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对如何提升建筑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与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伍荣  余慧 《现代财经》2006,26(11):54-58
产业内贸易在某种程度上是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和经济增长的标志,其发展水平也是衡量一国外贸竞争力的标志。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低下,国际竞争力不强。切实采取措施,提高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是提升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国际竞争力水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弱势产业国际竞争力场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纯增 《经济管理》2003,(14):38-43
培育弱势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一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本文引入产业竞争场概念,将弱势产业置于多维的、动态的产业竞争场中,全面地、系统地考察与剖析弱势产业的决定因素、形成过程、转化机理,为弱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培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方略。  相似文献   

10.
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 入全新的阶段,中国市场将与国际市场 完全对接,中国企业将以全球为舞台更 充分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高 资源配置效率。机遇与挑战同在,利益 与风险同伴,竞争力是国际商海中成败 得失的关键。如何提升我国企业、产业 的竞争力和整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在 《趋利避害,掌握主动,提升竞争力》一 文中,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本刊高级顾问 中国社科院博士生导师陈栋生以政府 和产业、企业两个层面如何应对入世的 挑战进行了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专利计量分析方法,选取美、日、韩3个手机产业强国为标杆,对中国手机产业技术优势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从USPTO专利库中获取手机产业相关专利数据,对中、美、日、韩4国在手机技术领域的RTA、FGSI和CV值进行测定,并绘制相应的FGSI-RAT技术象限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国际手机产业标杆国相比,中国手机产业在光学、半导体器件等技术领域存在技术优势,日、韩为中国手机产业发展中的主要参考学习与竞争对象,而美国表现出的疲态可为中国手机产业未来发展与转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世界苹果生产大国,本文从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等方面对我国苹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从苹果产品质量、政府政策、产业化经营、苹果加工、产品品牌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提高我国苹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策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新技术产业是构成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因素,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内背景与世界信息产业调整、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国际背景下,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集群优势不明显、行业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等困难,对此应采取提高创新能力,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科技投入,完善融资体制,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目标合作之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证券商的业务竞争与创新发展势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开放条件下我国证券业经营竞争环境的变化,并从6个方面分析了中国证券商业务创新的发展势态。(1)证券业分类管理制度使证券商的经营规模发生变化;(2)证券发行与承销方式的改革深化了证券业内的服务竞争;(3)证券网络化交易的快速发展完善了交易清算的服务管理模式;(4)交易佣金制度的改革将使证券业的结构调整得到不断优化;(5)投资基金业务与投资组合的多样化对基金经理行为的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6)中国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的同时必须完善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5.
续中国签署WTO协议后,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将促进中国证券业市场进一步开放,高盛在中国的发展反映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开放历程。通过考察开放格局下中国证券公司和美国证券公司的差距,以及不同规模的中国证券公司之间收入结构异同,认为在目前中国证券公司不具有竞争优势的情况下,中国应学习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谨慎开放政策和与经济实力相辅原则,控制开放速度及培育有利于中国证券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格局。不同规模的中国证券公司必须通过对外部环境和自身优劣势科学分析,找出促进自身价值增值的战略和途径,培育各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Sub-prime lending crisis has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which is evolving into an economic recession sweeping across the West. Financial crisis leads to the demand reduction in western countries, and as the largest manufacturing country, China must face overproduction. The role of China as "world factory" determines that financial crisis will severely attack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u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heavy dependence on export, low-level manufacturing link, lack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nd high-tech industry, weak independent innovative ability, unsustainable exploration of heavy-pollution resources, and lack of international famous brands. How to transform crisis to opportunities is an urgent research topic.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financial crisis.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more external drives to change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refore, financial crisis becomes not only an opportunity for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improve itself based on the existing accumulation but also a chance for China to transform from "world factory" into a powerful natio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7.
陈明 《经济与管理》2006,20(4):89-91
近期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中国石油相关行业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尤其对中国的汽车工业造成冲击。研究与探讨国际、国内石油工业对汽车工业的影响,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族工业国际竞争力及其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工业国际竞争力所描述的实际上是不同国家在工业领域的国际竞争中所表出的竞争能力,中国民族工业国际竞争力已经有了较大提高,但是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异,而且表出明显的结构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Whether and how will the state treat different kinds of enterprise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and non-SOEs, in the related industry differently? Does this concern give its industrial policy any special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looks at a particular aspect of the Chinese automotive industry policy, that is, regulating entries, which poses special problems for the government. It explores why the government still retains this method of control even after it has been shown to be ineffective, and how the government tries to reconcile it with the aim of promoting entrepreneurship. The government finds that it cannot do away with entrepreneurship brought by the unplanned entrants (SOEs or not) to keep the industry competitive. Moreover, with SOEs accounting for the major part of the auto industry, the government has to protect the SOEs and propel them to upgrade at the same time. The government is thus likely to continue regulating entries, while trying to find a balance between the needs of keeping 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ing SOEs.  相似文献   

20.
全面开放后中外银行竞争态势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满  于润 《经济与管理》2007,21(8):68-73
银行业全面开放后,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其中间业务收入、风险管理能力以及先进的激励机制所吸引的人才资源.未来两年内,外资银行在中国的竞争策略将有所变化,将侧重一些市场和业务领域的拓展.中资银行应通过自身的发展和完善,加强合作,不断提升竞争能力,以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