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从事会计职业的必备条件。学习会计专业的学生是会计执业队伍的后备军,为了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会计人员,要求在教授会计专业知识的同时,将会计职业道德贯穿在其中,使学生走出校门时就具备起码的职业素质。本文就《基础会计》教学中如何实施职业道德教育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与会计信息质量密切相关。高校会计专业学生是会计人员队伍的预备队员,高校作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首要环节,应加强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实施全方位多角度的职业道德教育,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会计人才。然而,当前大多高校只把重心放在会计专业知识的传授与专业技能的培养上,而对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加强高校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势在必行,研究当前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培养初级会计实务人员,通过学习会计理论和进行会计实践活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熟练地处理各项基本经济业务,为毕业后从事实际会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性学科,适用面很广,学生毕业后会分布到各行各业。中职学校应怎样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大做强会计专业,全面提高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张媛媛  梁东 《当代经济》2009,(16):126-127
本文从经济环境的变化,当前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薄弱以及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空白等内外部因素分析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紧迫性,提出建立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我国高等学校会计教育过程中缺乏行之有效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导致学生一旦走上岗位,缺乏自我保护和坚守职业道德的素质和能力,本文从加强实践教学、诚信文化建设以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专任教师以身作则三个角度提出了高等学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温艳平  孙丽杰 《时代经贸》2010,(4):224-224,229
目前在我国高等学校会计教育过程中缺乏行之有效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导致学生一旦走上岗位,缺乏自我保护和坚守职业道德的素质和能力,本文从加强实践教学、诚信文化建设以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专任教师以身作则三个角度提出了高等学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模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申飞虎 《时代经贸》2011,(16):226-226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有很多种,包括会计学历教育、会计继续教育和会计人员自我教育与修养。大专院校会计学历教育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我国每年有几十万学生进入会计队伍的行列,是会计行业的预备人员,他们当中大部分将进入会计行业从事会计工作。加强对大专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全过程,它已成为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教育的重要责任。本文从会计教学过程中忽视职业判断的具体表现入手,分析了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较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会计舞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是无法预计的,此现象是否发生主要取决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文章认为构建学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是行之有效的.文章概述了如何构建学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对职业学校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具有现实指导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会计职业道德与“启蒙”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尤敏 《经济研究导刊》2008,(18):285-287
屡屡发生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摆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学校作为培养会计人员的主要机构,在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在调查的基础上,强调了对会计专业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紧迫性,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刍议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教育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慧云 《现代财经》2008,28(12):47-50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会计专业技能,它作为一种均衡能力,应包括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专业技能两个方面,是两者的动态均衡.其中,会计职业道德主要解决"是否做"的问题,而会计专业技能则主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基于此,我国会计教育机构的教学改革,应该围绕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同时侧重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专业技能两个方面,均衡调整教育配置和目标,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就是培养实用性、技能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中职会计教育是培养会计实用性人才的摇篮,手工记账则是会计专业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现代社会手工记账存在的环境和提高中职学生就业能力两方面阐述了中职会计教学加强手工记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陈珊珊 《经贸实践》2016,(17):22-23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教育事业改革层层递进,我国中职会计教学历经三十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应用与研究,向社会输入了大批优秀人才,实现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加快人才的流动,为人才市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经济全球化逐步深入,国家软实力不断加强,会计及相关领域涉及的知识面更加广阔,社会要求学生拥有更高的素质和更好的技能,经济市场对会计教学也提出了更高,更强,更新的要求.因此,创新教学理念势在必行,中职院校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中融入现代化教学理念,符合会计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立足社会发展的要求,着眼于现阶段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和学习现状,将现代化教学理念融入中职会计教学中,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发展模式,本位以中职会计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思考与应用进行研究,阐述项目教学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应用的理论依据,和优势来展开;其中必要性中的构建教育课堂的教学特征,理论依据,应用优势也是不可忽视的知识点,最重要的是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现代教学中来.  相似文献   

14.
会计学历教育涵盖了多个层次,从中专到高职、本科甚至是研究生,作为最低层次的中职会计专业教育应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让中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在就业浪潮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呢?本文旨在分析中专会计教学的现状及薄弱环节,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让中专会计专业教育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鲍永茹 《大陆桥视野》2016,(10):280-281
中职会计专业技能入门的出发点是把握学生特点,教学中重视会计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会计技能的学习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通过终身学习紧跟社会要求,做一名技能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7,(12)
一系列中高职衔接的招考制度,解决了中高职衔接的"入口"问题。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体系中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毕业标准的衔接,则从宏观上解决了会计专业中职和高职两种不同的教育层次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即会计专业中职和高职应分别"培养什么样人和培养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文章从会计行业发展背景与中高职会计人才市场需求情况分析,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毕业标准分析,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毕业标准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究,为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的科学有序发展做出了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17.
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诚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将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诚信教育落到实处。文章探讨了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诚信品德培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大院校会计专业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企业对财会人员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职院校的发展,并且给中职会计教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但是学校在培养学生的教学模式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十分普遍,使得中职院校的毕业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动手实践能力较差。本文以分析中职院校毕业生现状为出发点,针对当前中职会计专业在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应如何结合当今社会实际需求进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一条适合中职会计教学的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7,(12)
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体系中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毕业标准的衔接,决定了中职和高职"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培养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会计专业中职和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则解决了"学生学什么,教师教什么"的问题,是实现会计专业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关键。文章从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遵循的原则、中高职会计专业公共学习领域的课程设置、中高职会计专业学习领域的课程设置和中高职会计专业拓展学习领域的课程设置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为会计专业中职、高职实现有效衔接提供了保障,有利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职业教育中,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的教育占有重要分量.在高等职业院校中会计专业是主要的专业之一,但随着近些年高校不断进行扩招,中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在生源和就业上面临了非常大的挑战.因此,中等职业学校需要及时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首先分析了中职院校会计教训中存在的问题,继而分析了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