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实行粮食直补政策目的在于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充分发挥粮食直补政策对农业现代化的导向作用,要引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粮食直补资金要向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倾斜,向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应用倾斜,向优质粮食品种倾斜,粮食直补政策要支持农民参加农业保险。  相似文献   

2.
我国粮食直补政策是国家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是促进"三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4年实施以来,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在研究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观点。为了对粮食直补政策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价,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一是粮食直补政策概念的界定;二是粮食直补政策实施的现状分析;三是完善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的思路;四是完善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的对策建议;五是粮食直补政策的改革取向。总的观点是,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改革的取向是,补贴对象向粮食主产区、农业经济合作社以及种粮大户、粮食生产企业、农业现代化进行转移。  相似文献   

3.
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效应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直补政策确实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粮食生产。当前粮食直补的政策效应逐步降低,其原因在于将粮食直补政策游离于改造农业经营的微观基础、发展现代农业目标之外,单一的普惠制补贴方式凝固了传统的小农经济经营模式,弱化了补贴政策效应。为此,粮食直补政策的目标设计要综合考虑粮食总产、单产、商品率、农民收益以及经营方式等因素,将直补政策纳入发展现代农业全局,坚持直补资金存量稳定、增量倾斜,将普惠制与特惠制相结合,在保持政策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增强政策的激励作用,以提高土地产出率为目标,努力提高单产,稳定总产。  相似文献   

4.
司晓杰 《经济与管理》2009,23(11):14-18
从世界范围来看,农业补贴的核心是粮食补贴。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从我国现行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来看,在提高粮食产量和增加种粮农民收入上,生产性专项补贴与农资综合直补比直接补贴更有成效,直补政策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更具优势。我国应该合理整合各项补贴政策,发挥其协同效应,以保障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两大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粮食直补政策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直接补贴是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粮食增产、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虽然粮食直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明显的效果,但由于这一政策还处于实施初期,因此,仍然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在未来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同时,粮食直补只是农业支持与保护体系政策中的一项措施,要真正达到粮食安全目标,还有赖于相关配套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粮食直补政策实施以来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最近对这一政策的效应看法出现分歧,一些同志认为其政策效应正在递减,应该用新的政策加以替代。这对粮食直补政策的去留非常重要,本文因此进行了专门分析研究。首先确定测试"效应递减"的指标,然后依次考察了粮食直补政策积极作用的发展变化,探索了"效应递减"生产的原因,分析了直补政策与价格支持的利弊,文章最后提出维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第一,粮食直补。为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从实际效果出发,建议将其转变为脱钩补贴,纳入"绿箱"直接收入支付,为"黄箱"补贴实施保留政策空间。同时,要进一步增加粮食直补资金总量。第二,农资综合补贴。按照"价补统筹、动态调整、只增不减"原则,实施动态调整机制,新增补贴资金重点向粮食主产区倾斜,着力提高主产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我国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当前粮食生产的基础尚不稳固;粮食直补未能协调好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利益;我国粮食市场存在“政策型”波动现象;粮食市场风险还将进一步扩大。本文的分析重点是:如何加强粮食生产的基础,培育中间大商业组织,综合协调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之间的利益关系,建立目标并联、“二元”稳定的粮食政策结构以避免“政策型”波动,利用粮食期货市场解决订单农业发展的风险难题。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以黑龙江省农户调查问卷为基础,全面分析粮食直补政策与农户种植意愿的关系具有普遍意义。通过分析发现:样本农户对粮食直补政策比较满意,粮食直补政策可以推动农户的种粮积极性,对农户的种植决策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市场价格、是否有种粮补贴和家庭需要是农户在决策是否种粮时的主要因素;保护价收购、种粮直接补贴和低息贷款是提高种粮积极性主要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吴成福 《经济经纬》2006,(6):101-103
发达国家的粮食补贴方式有许多可资借鉴的先进经验。我国现行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存在着与WTO规则不符、标准单一、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粮食直补政策,我们应做好如下工作:建立符合WTO农业协议的补贴方式;构建农民收入支持体系;建立监督机制,切实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等。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作为产粮大省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通过分析黑龙江省粮食产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和问题,针对其金融信贷支持力度不足、配套产业缺乏资金支持、金融支持模式较为单一、黑地等直补政策的困境等财政金融政策的问题,提出诸如进一步落实国家粮食产业政策、加大粮食财政直补的力度和加强水利工程政策性资金投入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2004年以来,国家对种粮农民相继出台了免征农业税、发放粮食直接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体现了国家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高度重视,惠及亿万农民。虽然粮食直补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由于这一政策在实施初期存在准备不足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复杂性,致使这一工作仍然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在未来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笔者结合近年来从事粮食补贴工作的实践,对粮食补贴政策执  相似文献   

13.
农场安全网是美国农业安全网体系的一部分,旨在促进农场的经济产出和农民的收入提升,主要包括农产品商品计划和谷物保险计划两部分内容。通过对美国农场安全网体系建设内容重点及面临新问题的分析,可对构建我国农产品供给和农民收入保障体系提供一定借鉴。目前,该政策实施中的新问题主要在于农场在商品计划中是选择价格损失保险计划还是农业风险保险计划,在谷物保险计划中以县域产量或收入为基准计算保险补偿时存在基准数据缺失问题,是否取消农业安全网等。借鉴美国农场安全网建设经验,我国应推进直补政策向保险政策的适度转变,加快构建直补、保险、信贷有机结合的公共财政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理论上梳理了粮食直补的传导机制,运用省级面板数据模型从整体上检验了粮食直补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并利用DEA方法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2004~2008年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直补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主产区粮食直补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无效率;粮食直补的Malmquist生产率年均增长3.6%,这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及规模效率的提高而不是纯技术效率的改进.  相似文献   

15.
从粮食政策的目标、粮食价格政策、粮食补贴政策、粮食进出口政策、粮食储备政策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发达国家的粮食扶持政策,总结出他们的共同之处和经验,提出了两点政策建议,即:(1)充分使用绿箱政策,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有效保护;(2)各种粮食扶持政策并举,建立和完善粮食扶持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我省受国家保护的优势产业,2004年.国家对农业开始实施“一免两补”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粮食生产实现了“两增加,一提高”。即:粮食总产增加,全省粮食总产627亿斤,比上年增加124.6亿斤.商品量增加,全省粮豆商品量达406亿斤.比上年增加122.6亿斤;粮食品质提高,各粮食品种质量是近几年来最好的。在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新形势下,我省的涉粮企业也积极抢占市场,努力把农业丰收。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粮食直补政策,近年来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支农资金整合的声浪下,提出这一政策的实施效果不佳,主张停止或整合到支农资金中。这一观点引起了广大农民的担心和疑虑,对粮食生产带来了  相似文献   

18.
粮食问题一直是我国农业政策的核心,我国从2004年开始逐步将粮食补贴从流通领域补贴转为直接补贴,本文通过模型分析的方法,量化分析我国农业直接补贴的政策效应,分析了粮食直接补贴对粮食产量、粮食价格、农民收入等方面的影响,并对我国粮食直补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粮食直补效应做以简单分析,提出粮食直补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给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粮食直接补贴:问题考察与政策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保障粮食安全、公平收入分配和农业生产要素的非自由流动性等多个视角,分析了粮食直接补贴的理论与政策背景,考察了我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中的问题和缺失,并就直接补贴政策的优化设计问题提出了建议,其中包括着力规范补贴的范围和依据、适当提高补贴标准、构建合理的直接补贴资金筹集机制与分配机制以及加强对直接补贴资金的监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