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次贷危机,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动荡。本文主要从证券化中各方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分析探讨了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监管的缺失和不到位,使得原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制度失效,最终引发了次贷危机。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未来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和全球性经济衰退仍在蔓延之中,至今仍深未见底。从表面上看是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引发了次贷危机的爆发,但从本质上分析,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衍生化和虚拟化过程中各参与主体的道德风险行为才是引发危机的真正根源。正是不断虚拟化所引发的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加剧为各环节的金融中介提供了道德风险行为的空间;而金融中介道德风险行为的加剧和叠加则增加了金融市场的脆弱性,提高了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最终导致危机的全面爆发。  相似文献   

3.
资产证券化使得银行在克服信息不对称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资产证券化本身的博弈过程中也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文章在理论方面,分析了信息不对称与银行资产证券化的联系以及银行资产证券化在克服信息不对称方面的作用和银行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信息不对称情况;同时以银行资产证券化中各参与主体为对象,分析了其信息不对称问题。最后,结合中国的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次贷危机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以来的次贷危机引发了一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其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冲击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商界人士、投资者的广泛关注;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解释次贷危机的成因,并以此为基础,总结美国次贷危机的经验教训,针对中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发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晓  李佳 《经济论坛》2009,(19):29-31
在本次美国次贷危机中,以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及其衍生品为主证券化产品的基本功能在危机的产生和传导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深入讨论了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功能在本次次贷危机中的作用.正确看待其基本功能所带来的经济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次贷危机及其对我国房贷证券化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贵蓉 《经济师》2008,(3):237-238
随着我国住房抵押贷款余额的进一步增加,商业银行面临流动性风险,所以急需推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施。文章结合次贷危机分析了美国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模式,指出我国可以借鉴美国模式。但是需要从次贷危机中吸取一定的教训,使得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次贷危机看我国中西部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蔓延的背景下,我国政府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加大投资拉动内需的举措,而解决建设所需资金问题又是其重中之重,资产证券化是较理想的融资方式。而美国次贷危机的渊源是资产证券化,在投资者对衍生产品持谨慎态度时,从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入手,分析了次贷危机对我们的启示,并以山西为例分析了中西部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最后提出具体的推进措施。说明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是解决当前基础建设资金需求的理想工具,也符合扩大内需的举措,我们应该有选择的大步推进资产证券化。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负面影响的不断扩大,时资产证券化的质疑开始成为焦点-到底还要不要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到底如何才能稳健地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都已成为社会所热切关注和探讨的问题.本文在美国次贷危机背景下,通过介绍资产证券化的流程与原理,分析了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和障碍,最后提出促使资产证券化健康发展的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9.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融资工具,自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现以来迅速发展,并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的视角对资产证券化进行解读,资产证券化的本质是对虚拟资本的进一步虚拟化.资产证券化、虚拟化不断升级引发了美国次贷危机.在当前我国金融改革的关键时期,必须做好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审慎推进资产证券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李国 《经济研究导刊》2010,(32):117-118
次贷危机的爆发与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息息相关。一方面,资产证券化作为金融创新的重要方式,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但另一方面,资产证券化在开放的金融体系中会加速风险和危机的传播和扩散,加大系统性风险和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使局部性金融危机或个案性金融危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因此,加强金融创新中的风险控制是美国次贷危机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供给和需求层面梳理和评述了与资产证券化有关的理论文献。在供给层面,信息不对称假说认为打包和拆分有利于克服逆向选择,提高资产的流动性;监管套利假说认为证券化能够帮助银行规避最低资本监管,优化资本结构。在需求层面,风险重置假说认为资产证券化满足了投资者对安全资产的需求,而便利收益假说则认为资产支持证券缓解了金融交易中高质量担保品短缺的问题。然而,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揭露出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若干重要问题,这使得上述假说面临新的挑战。大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拓宽融资来源、提高流动性是资产证券化的最主要动机;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信贷供给和盈利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证券化过程中存在显著的激励扭曲,尤其是道德风险。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本文指出迄今为止的证券化研究文献存在的一些局限。  相似文献   

12.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引发了人们对于作为危机导火索之一的资产证券化的新思考。因此,资产证券化在发展过程中显现出哪些新特征,巴塞尔委员会如何进一步制定政策来预防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等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宋琴 《经济与管理》2010,24(3):77-80
次贷危机发生前,汇率与股指存在ARCH效应,且均有不对称信息的冲击,波动存在持续性的影响;次贷危机发生后,汇率与股价都不存在ARCH效应,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暴露出来使得汇率对股市的波动影响降低,从而促进投资者风险得到有效对坤。  相似文献   

14.
杨蕾 《经济视角》2013,(9):39-40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20世纪以来,房地产金融领域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1970年美国首度发行了住宅抵押贷款转付证券(Mortgage Pass Throuh,MPT),揭开了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序幕。从此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成为各国普遍实施的分散商业银行风险的重要工具。但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也暴露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因此,我国在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同时,必须防范其风险,避免发生像美国次贷危机一样的金融灾难。  相似文献   

15.
美国次贷危机、存款保险制度与道德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次贷危机暴露出了美国监管体系的种种问题,值得关注的是在金融创新中内含的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是产生道德风险的基础,道德风险又为危机的产生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与道德风险联系在一起的还有美国的存款保险制度,美国强大的金融监管体系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本文从道德风险角度出发,分析美国次贷危机与存款保险制度存在的道德风险隐患,并以此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赵静 《经济导刊》2011,(7):26-27
资产证券化在次贷危机中凸显的风险 资产证券化在在最初的制度设计上存在着结构性风险,比如基础资产的不合格、资产的真实出售、SPV的破产隔离等,这些风险都来自于资产证券化产品内部。而外部监管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杠杆效应风险。  相似文献   

17.
杨爽 《经济师》2011,(1):84-85
文章认为在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必须结合中国金融、经济的实际环境,汲取次贷危机的教训,审慎地看待资产证券化的功能,合理利用资产证券化工具,促进中国经济、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美国爆发次贷危机是由金融行业的创新促使的,因为货币政策的不合理,政府部门的监管不利造成的危机局面。其危机存在于证券化和衍生产品化的体系中,本文对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中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在对金融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金融监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到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金融产品风险的扩散是国际性的。本文以贸易应收款证券化为例,通过分析跨国资产证券化运作过程所蕴含的信用风险,结合我国监管的现状与缺陷,探讨进行国际监管合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陈华  赵琳 《经济前沿》2008,(9):11-15
美国次贷危机给全球金融市场敲响了风险的警钟。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背景与危机发生前高涨的美国经济有一定相似性,应当从中得到警示,防患于未然。本文从证券化、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等方面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并为中国金融业、外贸企业、政府部门等应对美国次贷危机不利影响提出了可行性措施,主要包括:金融机构控制风险加强监管,政府通过贸易政策和管制措施弱化人民币升值预期,统筹规划货币、财政、贸易宏观经济政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