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非典型雇佣关系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阐述人事代理等非典型雇佣关系主要特征的基础上,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这种新型雇佣关系分别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企业边界、劳动合同与买卖合同特征、改善代理人激励、企业内部和外部灵活性、管理失灵。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企事业单位通过有选择地建立非典型雇佣关系,可以有效地提高组织机构的运作水平,改善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2.
张小兵 《经济导刊》2009,(12):96-96
企业多元雇佣模式对员工职业生涯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技术的快速变革带来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以及组织结构不断的扁平化,这些都使得传统以内部化为主导的人力资源雇佣模式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成本和效率优势,原有的长期雇佣关系模式已发生根本性动摇,而逐步被多元化的雇佣模式和弹性化的雇佣制度所取代。许多企业在原有的雇佣制度基础上引入其他雇佣方式,如临时性雇佣、业务外包、合同型雇佣等多样化的雇佣模式。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组织变革是企业组织为了适应企业战略发展和生存环境的要求,对自身进行优化和完善的过程。经过近30年的改革,国有企业的企业制度经历了由传统的单一国有企业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变迁。企业制度的变迁迫切要求国有企业进行组织变革。论文试图从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的角度来分析国有企业组织变革,并对国有企业组织变革的趋势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建构了新创企业创新逻辑与创新绩效以创新环境为调节机制的理论框架,该模型从创新行为入手阐释创新逻辑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制度逻辑体现新创企业提高合法性的诉求,技术逻辑体现新创企业提高技术竞争力的诉求,社会关系行为和技术创新行为能帮助企业增强合法性与技术竞争力。此外,当创新环境呈现出不同特征时,创新逻辑与创新行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有所差别。该模型可以解释并预测新创企业面对不同环境时的不同回应及效果,也说明新创企业需要基于一定的逻辑调整自身行为以匹配动态环境,并进一步开展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5.
中国企业国际化不仅依赖于企业实力和高效运作,还取决于东道国制度文化环境的认可,即组织合法。本文研究提出企业合法性的获取和利用依托于社会网络,企业社会网络与企业合法性获取存在互动共生机制,中国企业按照学习形塑——反馈矫正——影响操控的微观机制,实现国际化社会网络和组织合法性互动共生。建构社会网络、组织合法与中国企业国际化绩效关系模型,对122家中国企业海外子公司实证发现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组织合法性存在实用合法、道德合法和认知合法三个维度。网络关系嵌入强度、网络成员信任水平与组织合法性成显著的正向关系;网络成员的社会地位与道德合法性成显著正向关系,与实用合法性、认知合法性关系不显著。中国企业的组织合法性越高,国际化绩效越好。据此,中国企业要提高国际化绩效,应该加强国际化社会网络与组织合法性的战略管理。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城市化进程中一项具有土地财政收益再分配特征的土地整治制度作为研究对象,将土地整治置于我国央地关系结构下,考察政策演进的制度逻辑。文章通过收集土地整治相关的历史政策文本以及对浙江省实践的案例考察,对于不同阶段的制度特征采用内容分析与访谈结合的质性研究方法。文章认为从中央政策制定层面到地方执行层面,土地整治制度演进过程受到制度环境与技术环境的影响,并遵循合法性机制。一方面,制度环境决定制度的初始框架,制度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合法性的变化,从而引起制度变迁;另一方面,技术环境决定制度的执行效率,由此带来对合法性的挑战,从而推动制度变迁。文章为实现国家“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推动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中中小企业外部融资效率研究:制度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是企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制度理论,本文将网络关系合法性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了产业集群中企业间网络关系对企业外部融资效率影响的理论模型,并且探索了不同程度的政策制度支持如何影响网络合法性与外部融资效率的关系。根据对长三角地区211家企业的实证研究和深入访谈,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管理高层的社交关系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长期导向的交易关系均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网络关系合法性,进而提升企业的外部融资效率,合法性在此过程中扮演着部分中介的角色;进一步的,地方政府制度支持正向调节网络合法性与企业外部融资绩效的关系,说明地方政府制度支持越多,网络合法性对于企业外部融资效率的提升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8.
雇佣关系、剩余分割与企业的雇用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先国  高怿 《财经研究》2007,33(3):113-122
现阶段,围绕经济利益分配产生的民营企业劳资纠纷日渐增多,这使得规范分析民营企业内部的利益分配机制成为必要。基于契约框架,文章阐述了雇佣剩余的由来和剩余分割的必要性,剖析了雇佣关系、剩余分割与企业雇用效率①之间的逻辑关系、影响机理及均衡的实现机制,最终指出:雇佣剩余是雇佣关系存续的基础;分割剩余不仅是维系雇佣关系的内在要求,而且更有助于促进企业雇用效率的提高,这对企业的现时绩效和长远发展都具有根本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城镇劳动力市场雇佣关系的演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跨度为二十年(1988年到2007年)的微观家计数据,分析了我国城镇地区雇佣关系在经济转型时期从单一固定工向多元灵活雇佣关系转变的过程。将我国城镇地区的雇佣关系分成四种类型,探讨了雇佣关系构成从1988年到2007年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各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分析发现,从1988年开始,我国的雇佣关系构成中灵活雇佣比重开始逐步上升,到2002年,短期雇佣、无合同雇佣等灵活雇佣形式的比重达到一个较高水平,进入2007年,稳定雇佣关系的比重略有回升。扩展的Oaxaca-Blinder分解所得结果表明,从1995年到2002年,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增强主要受到转型过程中制度变迁等不可观测因素的影响;进入2007年,稳定的雇佣关系比重略有回升,放松管制和市场深化的效应逐渐释放殆尽,特征变量对提高雇佣稳定性的作用开始显现。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利益和认知等方面存在差异,造成双方在对企业的规制要求上出现不一致和不协调的现象,致使企业经常陷入规制合法性冲突的状况,制约了企业的行动选择。企业应该如何适应来自不同制度主体的合法性要求,如何在合法性冲突的环境中实现生存和发展,是一个亟待探索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经济关系及其对企业影响的基础上,对企业在双制度主体约束下的合法性状况进行了分析。按照企业面对每个制度主体的合法性具备、不明确和不具备三种情况,把企业在两个制度主体约束下的合法性状态分为9种类型,归纳为7种合法性情况。在给出企业应对单一制度主体的合法性管理策略基础上,针对7种合法性状况,分别给出了组合策略。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民营化改制的理论和实践约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营化作为国有企业产权改制的主要方式不能动摇,但必须重点研究国有企业民营化的约束机制.其中,产权理论难有实质性突破和企业内部利益均衡模型难以真正形成构成了国企民营化的理论约束;部门间就业转移阻滞、分级所有的国资管理体制、利益集团行为刚性、财政资源紧张与补偿制度缺失形成对国有企业民营化的实践约束.摆脱这些约束,国有企业民营化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2.
生延超 《经济经纬》2006,(4):112-115
我国民营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竞争能力差的特点,决定了其在跨国经营过程中必须进行技术创新,以培育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式有很多,它是由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和企业自身能力来决定的,正是立足于此,作者采用层次分析法来量化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各种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出民营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必须采取技术联盟这种合作型技术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的金融危机背景下,组织不再承诺提供稳定和安全的就业,雇主和雇员的心理契约正在发生变化。在新的雇佣关系中,工作保障并不是建立在企业内部,而是建立在员工的可雇佣性上。为应对雇佣的不安全性,员工个人需要主动维持和开发自身的可雇佣性;组织应不断向员工提供现代化的技能培训机会以提高员工在公司外求职的能力;政府和社会应对雇佣双方权势不对等的现状予以关注,为求职者创建"体面"工作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非典型雇佣的发展趋势及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典型雇佣方式的快速发展和演化,使雇佣关系向组织外部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市场对雇佣关系的控制力越来越大,单纯依靠企业内部的管理尚不能完成对非典型雇佣方式的管理,由此引发了非典型雇佣发展的一系列突出问题。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为重获成本优势越来越依赖于非典型雇佣方式,使非典型雇佣方式越来越普及化,这就意味着,市场和政府必须对此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规范,企业要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本文将针对非典型雇佣方式发展遇到的问题进行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换挡调整、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如何通过企业创新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区域就业水平,是“新常态”时期必须攻克的新难关。系统探究了工业企业创新对区域就业水平的影响,揭示了市场化进程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微观企业创新显著促进了区域就业水平提高,并且,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升,企业创新对区域就业的促进作用会显著增强。进一步考察企业性质发现,企业规模和产权属性对企业创新和区域就业水平具有显著调节作用:相较于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中小型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创新对就业水平的促进作用更强,而市场化进程对不同性质企业创新投资与区域就业水平的关系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影响。最后,从政府完善市场化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投资动力、提升就业水平与稳定社会秩序等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位构建的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和生物体一样,也深深统一于它所处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环境。企业与环境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企业要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冷静而慎重地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态位,这样才能避免过度的恶性竞争,使自己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形成生态位经营。该文在构建企业生态位因子和纬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该模型阐述如何通过生态位因子分离、进化与突变及内外因子匹配来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后提出通过调整企业生态位来形成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的具体策略,从而从生态位视角构建了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的一般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东北国有林区正面临着森林资源危机和林业企业经济危困的局面。采取何种措施治理两危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九公里多种经营场的调查,认为建立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是实现治危兴林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不同所有制单位劳动力就业趋势及就业现状分析发现,北京市较大的公有制经济成分,国有企业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及私营企业规模偏小,外部环境有待改善等影响着劳动力就业,因此,要建立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非国有企业的发育,并将所有制结构调整与综合配套改革相结合,促进劳动力就业。  相似文献   

19.
人才测评在信息技术企业员工招聘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信息技术企业员工特点,对其人才测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一家中小型信息技术企业招聘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如果信息技术企业技术人员招聘过程中引入适当的心理测评环节和工具,对企业发展和员工个人的发展有双重好处,同时还可以从“源头”上遏制员工流失。  相似文献   

20.
非正式制度视角下的集群企业信誉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休宁  刘友金 《财经研究》2006,32(11):17-26
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信誉是保证产业集群有序运作的前提,要保证企业间高效的合作就必须有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与科层组织的信誉机制不同,产业集群中企业间的信任和合作主要是依靠非正式制度。文章从关系性嵌入、专用性投资,以及联合制裁三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阐释。文章的结论是,产业集群中特有的信誉机制是导致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