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海林 《经济问题》1993,(11):58-61
一、一个需要重新认识的理论问题众所周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一段十分精彩的论述:从商品到货币的转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因为对商品生产者来说,商品价值的实现,商品变成货币,要看商品能否卖出去,“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资本论》第1卷,第12页)。马克思在谈到这个问题时,用生动通俗的比喻指出:“我们看到,商品爱货币,但是,‘真爱情的道路决不是平坦的。’”他把商品与货币的关系比喻为“爱情”关系,是“商品爱货币”(而不是“货币爱商品”)。然而这种“爱情”是坎坷的,道路是崎岖的。在商品转化为货币的道路上,困难  相似文献   

2.
<正> 一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是私有制商品生产下的商品、货币所显现出的一种神异性质: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人手的产物(商品、货币)由此具有了超自然的、神异莫测的性质。它使马克思以前的一切研究者感到迷惑不解,因而形成了历史上许多反映商品拜物教的文字材料。货币形式是商品世界的“完成的形式”。“一切东西,不论是不是商品,都可以变成货币。”因此,货币就比商品具有更大的神异性,货币拜物教就比商品拜物教表现得更明显,更耀眼,因而历史上反映货币拜物教的文字材料,也比反映商品拜物教的文字材料更完整,更集中。  相似文献   

3.
半个多世纪以来 ,许多经济学教材、论著和辞典中 ,将货币的本质界定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与马克思的原意正好相反。马克思一再强调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一般商品” ,而与货币相对立的其他众多商品是“特殊商品”。本文对学术界关于货币本质认识的是非进行了历史考察 ,指出斯大林倡导编写的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已经放弃了货币是“特殊商品”的提法 ,而我国学术界没有注意到。同时 ,对《教学与研究》发表的一篇论文的有关观点提出辩驳  相似文献   

4.
经济增长中的“虚幻货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虚幻货币”与通货膨胀率“虚幻货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不代表任何物质产品或劳务价值的货币。在商品经济社会里,商品的运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体运动,即商品作为使用价值载体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实体运动;二是抽象运动,即商品作为凝结人类一般劳动价值的运动。“虚幻货币”产生的客观原因就在于商品的实体运动与抽象运动相脱离,即商品的价值运动的表现形式(货币运动)超前予商品的实体运动。“虚幻货币”运动主要有两个流向:一是通过长期投资所建单位购买建筑材料,机器设备而流入提供建筑材料、机器设备的企业或私人生产者手中。这一部分货币一般有三个流向:(1) 购买投资品;(2) 以工资、奖金和津贴等形式发给劳动者;(3) 储蓄。二是通过长  相似文献   

5.
一、需要澄清的两个问题1.关于所谓“特殊性”问题(1)货币商品的特殊性。货币首先是一种商品,是一种普通商品,具有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自然属性,且凝聚着属于全社会的一般人类劳动。货币商品的“价格”依照价值规律,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货币商品的特殊性表现在,它作为一般等价物,可以购买任何其它商品;作为价值的直接代表,直接体现为社会劳动。货币商品不仅遵循商品流通规律,而且还必须遵循它自身  相似文献   

6.
“中国之谜”——文献综述和一个假说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伍志文 《经济学》2003,3(1):39-70
本首先就“中国之谜”产生的背景及其争论进行了总结分析。然后通过引入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虚拟经济部门将传统的局限于实体经济部门的货币数量论拓展为包括资本市场、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广义货币数量论模型,在新模型框架下分析了“中国之谜”的生成机理;我们发现大量货币在资本市场的积聚是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关系反常的直接原因。“中国之谜”是货币虚拟化过程中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关系失调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研 究财务发展史是把握财务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重要途径。对事物的历史的研究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探究事物的起源。某一事物何以、何时以及怎样成为该事物 ?这一事物同相关事物如何进行分化和联系 ?这一事物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这些问题在讨论事物的起源时常被问及。更为重要的是 ,这些问题与发掘事物的本质息息相关。讨论财务的起源问题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助于揭示财务的本质。一、对财务起源问题的不同见解及评价财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本金投入与收益活动 ,并形成特定的经济关系。学术界关于财务本质的讨论有过“货币收支活动论”、“货币关系论”、“资金运动论”、“分配关系论”和“价值运动论”几种观点 ,这几种观点各有欠缺 ,其共同性的问题在于“其一 ,未揭示财务范畴与其它资金或价值范畴 (如信用、保险、社会保障等 )的区别 ,……。其二 ,未揭示社会主义财务 (特别是国有经济财务 )的特点 ,…… ,忽视了在财务经济属性上的特点。”① 这其中 ,对财务起源问题认识模糊可谓是一个重要症结。仔细分析 ,对财务的起源问题 ,大致有以下几种认识 :(一 )财务起源于货币产生之时货币的产生源自交换的需要。由于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  相似文献   

8.
货币购买力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货币购买力的涵义货币购买力是从货币的职能中引伸出来的一个概念。货币购买力是货币与其它商品直接相交換的能力,是货币的相对价值的实現,也是货币购买商品的能力。货币的最主要的职能是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馬克思說:“一种商品变成货币,首先是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統一,換句話說,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統一是货币。”货币购买力就是从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机能中产生的。因为,“作  相似文献   

9.
<正>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它和商品一脉相成,有着血缘关系。商品经济实质上是货币经济。由于《决定》的公布和实施,商品经济将要有一个大发展,货币的作用也将有一个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说,“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资本论》第1卷第103页)。只要价值量相等就可以交换。而且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手持一定量的货币,就可以购买它。它不认人,只认钱。谁给的钱多,商品的所有者就把商品卖给谁。这就是我们说的“在商品面前人人平等”。这种只认钱不认人的做法和精神,完全是由商品的本性决定的。因为商品的所有者所以要把商品拿到市场上去,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它的价值。这个道理,并不难懂。  相似文献   

11.
货币向资本转化,既是历史也是规律,马克思考察资本的出发点,其一是社会分工和劳动,其二是价值和商品;从而发现货币向资本转化是个规律,作出资本是货币的更高实现这一科学判断。货币既可以向产业资本转化,也可以向小资本或劳动者私人资本转化。《资本论》经及了前者,而不涉及后者,究其原因,同怕两个判断有关。  相似文献   

12.
薛蔚昌 《经济师》1992,(4):56-57
<正> 近几年来,储蓄存款迅猛增长。1990年国家虽然采取措施,两度调低储蓄利率,但增势仍然不减。对此,实际工作者感到迷惑,理论界视为“超常”,成为“热门”话题。究竟是何原由?笔者对太原市“储蓄存款”进行了调查研究,初步揭开了这一难解之“谜”。 储蓄高速增长的数量概念 储蓄究竟增长到了何种程度?又该怎样判定其正常与否呢?这是首先需要弄清和研究的问题。 根据增长经济学的理论,储蓄增长率应与同期社会生产总额、国民货币收入及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货币交换是不能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四人帮”诬蔑社会主义货币交换必然地、不可避免地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他们的反革命目的是要恶毒攻击和丑化社会主义制度,妄想复辟资本主义.对于“四人帮”的这种反动谬论,必须彻底批判.但是,对于我们的同志也必须要提醒注意:社会主义货币交换不能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并不等于资产阶级分子就不可能利用货币交换,不然,我们就对资产阶级分子失去了警惕性,那正是“四人帮”和一切阶级敌人所希望的. 货币交换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历史条件货币是经济范畴,货币交换是从运动来看的货币.货币的运动是由商品内在矛盾决定的,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  相似文献   

14.
货币理论的困境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752年休谟的《货币论》发表以来,虽然经济学家在货币理论上进行了长期探索,但是这个领域还存在大量的未解之谜。目前几乎所有的教科书中都是将货币简单地解释为“信用货币”,“货币”与“信用”是近乎等同的概念,这种做法会引起一系列的理论和政策难题,例如货币是不是中性的?或者说,货币对经济有没有“真实影响”?货币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货币政策应该关注货币数量还是关注信贷规模?  相似文献   

15.
搞好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货币模式是国民经济中货币供应及管理的模式,是经济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我国的货币模式的理论与机制,谈一些认识和看法。一、两种对立的货币理论模式在货币符号理论上,同样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理论,那就是马克思的纸币流通规律理论和“货币数量论”。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第一、马克思纸币流通规律的基础和前题是,商品有价值,商品带着价格进入流通;商品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在流通过程中实现,而价格只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物化在商品内的劳动的货币名称,价格的基础是价值。而“货币数量论”的基础和前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无论人们自觉还是不自觉,已开始对传统政治经济学中的“资本家”这一概念产生了质疑。为什么历史上的文学家、科学家、史学家、军事家等都是那么地受人称赞,而唯独“资本家”却遭到深恶痛绝呢?因为,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中,对“资本家”作了如下定义:当货币所有者在市场上能够购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并在生产过程中消费它们的使用价值,与有雇佣工人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时,货币才转  相似文献   

17.
讀了王积业同志的《货币购买力的測定方法》一文(載《经济研究》1964年第5期)后,觉得有一些理論問題值得商榷。下面分两部分談談我的看法,以就教于王积业同志和其他同志。一货币购买力是不是由货币充当流通手段机能产生的? 王积业同志在給货币购买力下定义的时候說,货币购买力“是货币的相对价值的实現”。我认为,这种說法是不妥当的。货币购买力是货币的实际交換能力,这种交  相似文献   

18.
我在《试论清代商业资本的发展趋势》一文中曾指出,自身增殖是清代商业资本发展的基本趋势。主要依据是清代社会商品总量的增长必然导致商业资本的增殖。这仅仅是商业资本增殖的依据之一。因为商业资本不仅由购买商品的货币组成,“除了购买商品的货币以外,还包括经营商业所必要的劳动方面和在商人的不变资本即仓库、运输等等方面必须支出的货币”。这就是说,商业资本也同产业资本一样,由三部分构成,即固定资产(不变资本的一部分)——营业场所和仓库及自备舟车等商品运输手段;流动资金(不变资本的一部分)——买入商品的资金、租赁舟车等商品运输费用和包装用品费用;可变资本——商业雇工所支付的费用。这说明,买入商品费用的增加仅仅是商业资本增殖的要素之一。下面我们以清代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为中心,来说明商品运输、商业设施、商业雇工、商品包装等费用的增加必然导致商业资本的增殖。  相似文献   

19.
资金的循环过程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企业“作为买者出现于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它的货币转化为商品,或者说,完成G—W这个流通行为。”第二阶段,企业“用购买的商品从事生产消费。……;他的资本完成生产过程。结果产生了一种商品,这种商品的价值大于它的生产要素的价值。”第三阶段,企业“作为卖者回到市场;它的商品转化为货币,或者说,完成W—G这个流通行为。”(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第31页。)如果在这  相似文献   

20.
钟岩  胡立心 《经济师》2001,(9):78-79
一、商品的价值、价格和效用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一种有用性 ,而这种有用性是人们需要这种商品的物质承担者。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这种有用性的取得有赖于商品交换。在货币产生前 ,这种交换是在价值相等条件下进行物物交换的。在货币产生之后 ,这种交换就以货币为媒介进行 ,这时要取得商品这种有用性 ,就必须支付货币 ,而货币本身就是一种具有价值的商品。至于商品的价值到底是多少 ,马克思认为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但由于生产方式、生产效率和市场供求等原因的不同 ,在市场中很难看到一种相似的商品其价值的体现价格完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