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中国加入WTO,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再就业就是伴随产业结构调整,使劳动力在产业间、地域间的重新配置并与优化的产业结构相协调的过程。1再就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产物配第--克拉克定理指出,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次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该产业所容纳的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也随之下降,劳动力会逐步从第一次产业向迅速发展的第二次产业移动。在生产力水平持续发展的一段时期内(大体上是在工业化初、中期阶段)第二次产业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上升,该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也在上升。但是到了…  相似文献   

2.
王志美 《技术经济》2002,21(2):17-19
随着经济的增长,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的需求欲望,需求结构将发生变化。而需求结构的变化,会导致产业结构的转变。导致第一次产业国民收入及劳动力比重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低。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对食品的需求增加,不断落后于工业消费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的增加,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化,使第一产业的产品的消费额在人们的消费总额中不断下降,从而导致了第一产业产品所实现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不断下降。而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服务”等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高,“服务”产品市场的不断扩大,为劳动力进入第三产业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3.
刘博 《经济论坛》2008,(2):13-15
"配第--克拉克定律"揭示了劳动力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规律.对产业结构的研究发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经济的发展使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比重日趋增大.  相似文献   

4.
一、对未来15年河北省产业结构演进趋势的基本判断 西蒙·库滋涅茨对世界各国经济增长过程与产业结构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了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的提高,第一次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将大幅度下降,第二、三次产业比重将大幅度上升的工业化一般趋势。而且,这种趋势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有速度加快的特征。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500美元向1000美元过渡时,是产业结构相对活跃及进一步优化升级的关键阶段。未来15年,河北省也恰恰步入这一阶段,因此,我们要充分把握产业结构演进的契机,一方面,通过现有产业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素质的提高,改变基础产业、基础设施以及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状况;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资金、技术相对密集的产业的发  相似文献   

5.
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的实证分析——基于陕西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配第-克拉克定理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将发生从第一产业移动至第二产业,然后再从第二产业向第三次产业移动的变化趋势.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陕西三次产业占GDP比重、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变动的趋势与配第-克拉克定理基本上相符合.要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关键是调整和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在改造传统农业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工业产业的发展,并以此为契机引发第三产业的兴起.  相似文献   

6.
王晓jin 《发展研究》1995,(10):31-33
一、福建一、二、三产业结构的沿革与特点 三次产业分类法于本世纪三十年代在澳大利亚开始使用,四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通过分析研究若干国家的劳动力随时间推移在三大产业之间变化的统计资料得出如下结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在三大产业间的分布情况是,第一产业逐步减少,第二、三产业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7.
河北经济增长质量的结构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映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质量提高的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是,三次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或产值所占比重的顺序由“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本文以河北省产业活动单位为替代指标,从侧面反映三次产业在总体经济中的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8.
一、河北省产业发展及趋势分析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又改变着产业结构。河北省产业结构的演进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1952~1978年,全省三次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2.3∶18.8∶18.9。这一阶段,河北省产业结构形式为一、二、三,说明当时河北省主要以农业为主,国内生产总值主要来源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相对薄弱,工业水平偏低。这一发展状况符合世界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1978年三次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5∶50.5∶21.0,产业结构形式为二、一、三,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说明河北省的工业化生产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国内…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区产业结构转换比较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贺灿飞 《经济地理》1996,16(3):68-74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将按一定的内在规律演进.这一规律的发现当归功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创始人之一的威廉·配第,他在1690年出版的《政治算术》中,首先看到了产业间收入差异,并认为由于比较利益的存在,会驱动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入非农业部门,从而产业结构随劳动力的这种转移而转换;随后克拉克和费希尔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规律,这就是著名的克拉克定理,西蒙·库兹涅茨根据各国的实际统计资料进行了实证分析,再次证明了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性.根据前人的研究,三次产业结构转换的一般趋势是:①随着人均收入提高,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转移.②三次产业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对比重的变化趋势与劳动力比重变化趋势大致相同.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第二产业的相对比重在工业化初期趋于上升,工业化任务完成后,则趋向稳定,到经济走入工业化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加,最终超过第一、二产业成为规模最大的产业.  相似文献   

10.
刘黎 《当代经济》2006,(23):80-81
一、引言 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演进历程表明,伴随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力在各产业之间将发生规律性转移.首先是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随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劳动力将更多地向第三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1.
一、吉林省产业结构升级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从三次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看,1988年,吉林省一、二、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完成了由二、一、三向二、三、一的转变。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出第一产业,成为仅次于工业的第二大产业。到1994年,吉林省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26.8:44.5:28.7,与改革之初1978年的29.3:52.4:18.3相比,产业结构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分别下降了2.5和7.9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则上升了10.4个百分点。近些年,吉林省三次产业的结构关系和变化过程,相当于现今大多数中等收入国家70年代初的水平,即工业化中期阶段和经济高速成长时期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展的平衡战略与非平衡战略杨生斌,王春一、引言从经济发展理论来看,经济发展不同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国民收入或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而经济发展不仅包括人均收入的提高,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其中工业产值在国民产值中的比重上升(农业产值比重下降)和城市...  相似文献   

13.
杨同庆  郑爱  石琦 《经济师》2004,(9):294-294
产业结构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结构 ,产业结构不能得到即时到位的调整 ,产业层次不能得到不断提高 ,其必然结果是经济落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 ,在整个工业化时期 ,产业结构的转换表现为第一产业创造财富和吸收就业的份额逐渐转移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其中 ,在工业化前期 ,第二产业逐渐成为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而第三产业则是吸收劳动力的主要场所 ;到工业化后期以后 ,第二产业创造财富的比重开始下降 ,第三产业则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 ,既是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也是吸收劳动力的主要场所在工业化过程中。由此可见 ,三次产业的发…  相似文献   

14.
工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由农业经济为主过渡到以工业经济为主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和发展过程。工业化不仅意味着大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及大幅度增加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和增进国民福利,而且意味着将工业的社会化大生产方式导入非工产业,推动社会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整体进步。从“农业文明”迈向“工业文明”,不仅是物质文明的  相似文献   

15.
三次产业演进规律与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三次产业演进的规律性,旨在为我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在分析人类社会三次大分工与三次产业雏形形成的基础上,阐述三次产业理论的创立以及社会经济形态(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服务经济社会)演进的规律,进而分析我国三次产业演进的特点以及我国进入服务经济社会后经济发展和三次产业演进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季丹虎 《生产力研究》2007,51(2):95-97,128
农业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实现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必要条件。文章以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英国为研究对象,从工业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考察英国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的次序。这为处于不同工业化进程地区的中国农村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转移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制度创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城市化是指一个国家从落后的农业国家向现代化的工业国家演进过程中,农村人口和其他生产要素向城市聚集的过程。伴随这一过程,城市人口的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迅速增长,城市区域规模不断扩张,传统的农业逐渐被现代化的农业所代替,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逐渐下降,城市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从世界各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几乎都经历了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城市工业和其他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经济转型中城乡劳动力转移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工业化进程中由于产业的演进,劳动力要素在产业间的配置经历着一个动态的调整过程。第一产业产值占三次产业总产值的比例逐渐下降;同时第一产业劳动力资源不断流向第二三产业寻求优化配置,表现为一种时间序列上的动态调整的过程。在空间上表现为劳动力资源跨城乡区际流动。  相似文献   

19.
一、邯郸市所处经济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变动规律分析1.邯郸所处经济发展阶段。2001年邯郸市人均GDP7032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6.7∶48.0∶35.3,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例52.1∶23.7∶24.2。以上述三项指标为依据,以H·钱纳里、库兹涅茨等人的研究为标准来判断,邯郸的经济发展水平大约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的初期。2.邯郸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分析。表1显示了1980年以来邯郸产业结构变化的特征。由表1可以看出,邯郸市三次产业的变动规律符合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势。第一产业比重由21.9%降至16.7%,但2001年的比重分别高于全国、河北省水平1.5、0.3个…  相似文献   

20.
<正>现代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演进的历程表明,在一国或一地区经济处于向工业化大步推进的起飞阶段时,劳动力会发生有规律的结构性转移,即首先从第一产业大批流向第二产业,尔后,在第二产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基础上再快速流向第三产业,最终使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超过第一第二产业,从而将整体经济推进到发达的后工业化阶段。定量地研究这种劳动力的结构性转移趋势,可以为经济预测、结构分析和政策评价提供有力的工具。本文依据实际统计资料,建立起江苏省劳动力增长及分布变动趋势的若干经济计量模型,并借助模型对90年代中后期全省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结构性转移作出预测和分析。 一、建立模型 根据时间序列资料分析,江苏省产业结构的演进曾历经曲折,改革开放以后才真正步入持续有序化调整的正常轨道。所以,本文据以建立模型的资料,选取1979年以来的有关年度统计数据。 1、江苏省劳动力增长趋势模型 江苏省1979年以来各年度社会劳动者人数资料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