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平  黄志浩 《江南论坛》2006,(11):51-53
科技成果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与地区自主创新能力乃至科技发展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科技成果转化是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关系中的重要桥梁,任何一项科技成果只有及时、有效地加以推广应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价值与作用。因此,高校必须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观.强化高校是科技创新的主力,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政府是科技创新的主导的理念,最终实现高校科技成果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更好地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
中介组织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邹璇  刘英 《经济纵横》2006,(5):13-15
科技成果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加速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而培育中介组织是加速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高校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已经成为国家促进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必经之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比较低,与发达国家高校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因此,重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完善政策,改革制度,制定措施,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生产力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和管理机制,对搞好高校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现代生产力发展中一个重大问题,本文初步探讨了何谓转化、如何转化的机制问题,认为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形态转换、功能转变和主体转移的三重统一,是科技成果物化、产业化和商品化的同一过程,是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实现这一转化过程,需要有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中介机制、动力机制(包括经济机制、政治机制、文化机制)和运行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舒安 《生产率系统》1998,(1):28-31,57
科技成果能否及时有效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这直接关系到经济建设能否依靠科技进步及能否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用的问题。科技成果转化的深度和广度其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极大,它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高,这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水平,本文就当前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进行了探讨与分析,以便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及如何去解决,从而促进  相似文献   

6.
胡文涛  徐兴才 《当代经济》2016,(10):109-111
全国高校每年有近万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然而,大量的科技成果并没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已成为困扰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民族产业振兴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分析了云南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促进云南农业高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英姿 《生产力研究》2002,(5):80-81,88
科技成果的转化远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实现过程 ,而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条件复合的经济过程。文章从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经济、科技和金融体制障碍 ;科技成果缺乏实用性与生产脱节的障碍 ;知识产权体系、中介服务体系和风险投资体系的障碍 ;短缺与浪费并存 ,人才供不应求的障碍分析的基础上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储兆瑞 《江南论坛》2000,(10):19-20
面临世纪之交,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科技进步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就要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南京首先提出的“官产学(研)”相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创新机制,已实施四年多,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已作了许多尝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就此创新机制作以下论述。 一、“官产学(研)”机制的现状 “官产学(研)”是指政府以一定的组织形式介入,产学(研)联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机制,这是强调政府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中的主导作用。南京市科…  相似文献   

9.
推进我市科技成果的转化,总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原则应该是,把科技成果的转化作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加快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途径,努力按照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市场规律和科技发展的自身规律要求,加快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新体制和新机制,从而较大幅度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规模和层次,从根本上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了加快实现这一总体目标,我们在实践中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四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正> 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大贡献,正日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深刻认识和接受。但是,科技成果不会自然而然成为生产力,其间需要有一个转化过程,而实现这个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郭凯 《经济论坛》2006,(13):4-6
科学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即转化为国内外市场接受的商品,能给国家、社会带来经济效益的活动,既是科技现代化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科技成果转化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直接的重大意义。但是,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能及时用于生产转化为商品的仅占30%左右,而发达国家已经达到80%~90%。因此,国家以及一些地方政府专门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用来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但是,目前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数量还不大,少的有几千万,多的有三、四个亿。主要采…  相似文献   

12.
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是实施教兴国的关键,能否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和质量,拓展转化的范围.将直接关系到湖北经济发展的兴衰与成败。  相似文献   

13.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知识形态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突破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实现二者紧密结合进而实现产业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树立链条式管理思维.即以科技成果形成为界,向上中下游延伸管理,梳理出各阶段的体制弊端,抓住关键环节加以突破,开创科技成果及时、高效转化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本期发表了国家计委科技司撰写的《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若干思考》等有关科技进步方面的一组专稿,旨在进一步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为"九五"计划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早在1982年党中央、国务院就提出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重大方针。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的结合,是实施科教兴国、兴省战略的核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成果必须实现向生产过程的转化。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经过各方面的努力,科技工作的战略重点已转向经济建设,但是两者相互脱节的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大力推进两者的结合,提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成为当前实施科教兴国、兴省战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前,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能力的培育,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已超过60%,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达40.5%,而中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30%;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率一般达到50%以上,而中国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速度缓慢,转化率尚不足10%。从福建省与沿海周边省市的比较看,  相似文献   

16.
李成吾  姜晓丽 《经济师》2002,(1):126-12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等院校办学经费来源由原来的全部由国家拨款改变为部分由国家拨款 ,部分由学校自筹的方式。为此 ,高等院校为了生存和发展 ,必须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其中 ,校办产业已成为高校办学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高校校办产业的蓬勃发展 ,为高科技成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转化基地 ,使高科技成果能及时地转化为生产力 ,同时 ,它也为高校改善办学条件、实现资本积累提供了资金保障。文章就如何提高高校校办产业经济效益展开论述 ,提出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科技创新成为时代特征的21世纪,科技成果极大地改变了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但并非每一种科技成果都能当即转化为生产力对世界产生积极作用,如何促进这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成为当前世界级重要课题。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各种因素中,高校人才便是其中一种,人才作用发挥的好坏对新技术的开发和转化有重要影响。文章主要从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出发,对高校人才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并对促进高校人才发挥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李成吾  姜晓丽 《经济师》2002,(1):126-126,14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办学经费来源由原来的全部由国家拔款改变为部分由国家拔款,部分由学校自筹的方式。为此,高等院校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其中,校办产业已成为高校办学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高校校办产业的蓬勃发展,为高科技成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转化基地,使高科技成果能及时地转化为生产力,同时,它也为高校改善办学条件,实现资本积累提供了资金保障,文章就如何提高高校校办产业经济效益展开论述,提出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 分析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过程中的障碍因素,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对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加速四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过程中的障碍分析(一)观念上的障碍.近几年来,随着财政包干、分级调控等政策的实施,各级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的观念上和实际工作中,程度不同地走上了攀比速度、注重外延扩张,忽视效益,放松技术进步的道路.究其原因,一是自从党的十二大提出翻两番战略目标之后,各级政府都有一种大干快上、开创新局面的政治热情.  相似文献   

20.
加快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社会的发展历史已经充分证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并且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科学技术并不天然就是生产力,科学技术作为生产要素中的一种,也与其他要素一样,必须与其他要素相结合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也就是说,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是一个复杂的、多环节、多领域的过程。首先,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而且是一种社会行为,它不仅关系到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化等各个社会领域,而且关系到政府、科研机构、企业、消费等各个社会主体,还关系到科学技术创新、科技成果商品化、科学技术产业化等各社会活动。其次,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还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它受经济体制、政治制度、社会环境、人口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推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因此要推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必须从整体着手推动这个系统工程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