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是否需要继续发展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及其"比较优势"的利弊之争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又一争论焦点。文章基于比较优势的视角,立足我国的具体情况,分析、认识和处理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之间的关系,澄清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误解,拟对我国出口产业的战略调整提出一定的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国情,指出我国的对外经贸战略应比较优势战略和竞争优势战略并举。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存在的问题和调整方向,关于实施竞争优势战略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丽 《经济与管理》2004,18(7):34-35
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仍然是必要的选择。从产业发展优势的角度看,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比较优势,但仍然存在附加值低、劳动生产率低和企业自身竞争力弱、劳动力便宜的比较优势只是相对的、劳动力技能整体偏低等隐患,因而必须把握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我国制造业路径依赖与产业升级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最初基于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劳动力丰富使我国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而产业规模扩大带来的报酬递增使得更多企业从事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从而使我国制造业锁定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制造上。本文通过探讨路径依赖与竞争优势的关系寻求培育我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实现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利用比较优势打造竞争优势——格兰仕成功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丹 《经济管理》2002,(20):91-96
本文以格兰仕企业为例,分析和总结了其成功原因和利用我国的比较优势创造企业竞争优势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格兰仕经验对我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可借鉴之处,提出了发展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就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进出口数据对我国服务贸易净出口指标、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服务贸易显性优势指数的分析,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服务贸易整体及行业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较低,国际竞争力较弱。因此,应从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方面着手,有针对性采取增强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对策,保证我国服务业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加工贸易领先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出口贸易的显著特征,但也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的出口导向型贸易战略强调了初始比较优势的发挥,但不利于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这要求贸易政策必须有机结合进口替代的产业导向和出口促进的市场导向,寻求两套刺激体系的协调。实行策略性贸易政策对我国的比较优势发挥、经济结构调整和贸易增长方式转变,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贸易理论强调的比较利益结构都是建立在一国产业的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的.是以“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为条件的。而新贸易理论大量运用产业组织市场结构、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来构建新的理论模型。我国在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发展产业闻贸易的同时,也应该利用国外需求结构的不同、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来发展我国产业内的贸易。  相似文献   

9.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产业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峣 《经济管理》2004,(21):51-53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产业选择,要以跨国经营动机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为依据,逐步改变目前的流通贸易产业多、生产开发产业少;传统服务产业多、新兴服务产业少;劳动密集产业多、技术密集产业少的状况,建构以传统产业为基础、以高新产业为主导、以服务产业为补充的格局。  相似文献   

10.
比较优势战略与赶超战略的选择与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经济的发展战略问题倍受关注,且存在比较优势战略和赶超战略的争论,二者都主张利用动态比较优势,但却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径。本文分析了比较优势战略的合理性和赶超战略的缺陷,认为目前中国尚不具备以发展高科技产业为发展战略的条件,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实施赶超只能欲速则不达,导致资源的浪费,不利于要素禀赋结构的改善,抑制比较优势的发挥。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符合中国的实际,中国的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入世后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或高科技产业链条上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利用比较优势发展中国经济的关键在于提高劳动力素质,将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为此中国应加大教育的投入,在用人机制上进行制度创新。这样才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基础上的比较优势的动态化,逐步实现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