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国有企业经营者负激励机制设计--"油锅合同"模型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善林  王素凤  李敏 《财经研究》2005,31(9):114-123
文章基于心理学和委托代理理论,探讨了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现状,认为国有企业存在显性激励不足、隐性激励有余和负激励缺乏等问题.国有企业经营者显性激励不足导致其动力缺乏,而负激励缺失更导致经营者偷懒和机会主义行为.负激励的极端--"油锅合同"能够对经营者形成一种威慑,杜绝或防止经营者的道德风险,促使经营者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2.
经营者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营者的素质、经营管理能力、工作努力程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状况,对经营者的激励问题一直是激励问题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然而在现代企业中,普遍存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股东与经营者之间于是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原因,造成了经营者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这些问题只有通过设计科学的经营者激励机制加以解决.因为几乎所有企业经营者的薪酬都与企业的业绩直接挂钩,同时,越来越成熟的经理人市场使得经营者追求良好的声誉而弄虚作假,虚报企业的业绩,本文正是对经营者虚报业绩时机选择的博弈分析.  相似文献   

3.
邓芸芸 《经济师》2006,(1):132-132,134
在现代公司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所有者和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中的经理人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所有者面临不确定性,其有效解决途径是实施经营者持股制度。基于此,文章对经营者持股制度产生的理论背景、实施经营者持股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能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经理道德风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来讨论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经理道德风险的根源。通过构造期望效用模型,说明影响企业经理道德风险程度的因素。模型表明,要降低企业经理的道德风险,就必须加快改革现行企业制度,优化激励机制,强化监督机制并改善经营者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5.
孙丽芝  陈志华  齐鑫 《经济师》2005,(12):53-54
委托代理关系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由于企业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代理人出现道德风险的情况时有发生。文章通过对山西票号成功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提出建立集体惩罚机制在成功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必要性,建议我国尽快建立个人诚信体系和相应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6.
国有商业银行内行政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决定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出现。要解决行政委托代理带来的“递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既不能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下修修补补,也无法通过股份化从根本上解决,而应该将行政委托代理转变到经济委托代理上来。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剖析了独立审计关系中的两重委托代理关系——基于财产受托管理而产生的财产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及由此而派生的审计监督的委托代理关系,进一步指出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道德风险,并对如何抑止监督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黄文德 《时代经贸》2007,5(10X):57-58
经营者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营者的素质、经营管理能力、工作努力程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状况,对经营者的激励问题一直是激励问题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然而在现代企业中,普遍存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股东与经营者之间于是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原因,造成了经营者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这些问题只有通过设计科学的经营者激励机制加以解决。因为几乎所有企业经营者的薪酬都与企业的业绩直接挂钩,同时,越来越成熟的经理人市场使得经营者追求良好的声誉而弄虚作假,虚报企业的业绩,本文正是对经营者虚报业绩时机选择的博弈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信用风险互换及其委托代理关系.分析了信息不对称下引起信用违约互换道德风险问题,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相应的信用违约互换契约分析模型.对道德风险下的最优信用违约契约性质进行研究.并提出了解决道德风险、优化信用违约互换的激励机制.确保信用违约互换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华山 《经济论坛》2002,(17):28-29
建立和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经营者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是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建立经营者激励机制是现代公司治理的核心 现代公司制度是伴随古典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由于“两权分离”,就必须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建立一套有效制衡的体制和机制,这就是公司治理。由于“两权分离”,所有者(股东)将企业委托给经营者管理,于是产生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和经营者都是“理性经济人”,都追求自己效用目标最大化。经营者掌握着公司剩余控制权,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激励不相容”,因而可能出现经营者为追求自身短期利益而损害公司长远利益的行为,即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所有者为了防止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就必须建立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实现激励的兼容性,最大限度地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随着新经济的发展,以企业经营者和技术创新者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登上历史舞台,国际公司治理的重心已从过去调整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转变为调整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关系。也就是说,国际上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