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我国药品定价中应用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的技术性障碍。方法:根据卫生经济学和药物经济学理论,采用理论推导和论证的方法。结果:我国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在许多环节上尚不成熟和完善,存在许多技术性障碍,需要进行有效改进,增加可操作性和可信度,才能获得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3.
文章介绍了加拿大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调控药品费用的经验,并通过国内外对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与方法,结合我国国情,探讨我国控制药品费用上涨的经济手段。 相似文献
4.
5.
如何控制药品费用的上涨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药物经济学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本文对药物经济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实施步骤及作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药物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因其在传统的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又提供了经济学评价的客观依据,从而成为医疗保险部门、患者、医疗服务提供者,乃至制药企业等社会各方面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从药物经济学研究的现状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角度出发,重点探讨了药物经济学在医疗保险中的定位功能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介绍了药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的意义,阐述了药物经济学在我国医院、医药企业、药品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并且分析药物经济学在我国医药领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最后对药物经济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健康是人类最基础的生存条件,而人类的健康取决于药物的存在。在20世纪,人类的健康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样的健康水平是人类一直在追求的目的,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都在关注的问题。在这样的世界环境下,婴幼儿死亡率下降,人均寿命也在不断的增长,这是人类健康问题上要必须面对的问题。人类的健康现在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和问题。人类正在向老龄化的方向发展,疾病发生率必须要受到控制。随着人类疾病向慢性病转移,医疗费用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医疗费用是最为严重也是需要马上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不同角度对不同科室、不同感染部位等感染患者用药及感染药品的费用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医院感控重点,力求通过该研究节约卫生资源,用于迫切需要卫生资源的地方,以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法以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1月~12月某大型三级甲等医院内、外科临床部发生感染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后进行费用测算对比。结果内、外临床部感染患者所使用的抗感染药品占药品总额比例相差不大;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用美罗培南、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占据抗感染药物用药频率的前三位;内科临床部感染药品总费用及人均感染药品费用排名均在前五位的科室有呼吸科、血液病科、肾病科;外科临床部药品总费用及人均感染药品费用排名均在前五位的科室有外科重症监护医学科和肝胆外科;不同感染部位的感染用药情况中,感染药品总费用最高的部位是下呼吸道;人均感染药品费用排在第一位的部位是腹水。结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部位应在上、下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等。通过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发病率,不仅可减少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减少医疗纠纷,还可加快病床的周转、同时降低医院感染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药物经济学研究中离散事件仿真模型应用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离散事件仿真模型的基本思想和内容、运算模型的常用软件进行了介绍,并分析和展示了一个基于该模型的药物经济学研究案例。 相似文献
11.
12.
以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并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概述了药物经济学常用模型在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的使用方法 与范围;简述了药物经济学在临床路径的制定与管理中的应用;阐述了药物经济学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中的应用.探讨了药物经济学在临床药物治疗学中的应用,为我国药物经济学研究提供参考,为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案例与理... 相似文献
13.
14.
15.
网络产业放松规制、引入竞争的改革使得上游"瓶颈"环节和下游竞争性环节出现了"业务分离",催生了接入问题,并成为网络产业规制改革能否成功和有效竞争的关键.通过对用于指导网络产业单向接入定价的Ramsey接入定价方法的研究,得出结论:短期内,将接入服务和最终产品无差别对待的做法可能遭受到较大的实阻碍,从而整体最高价格上限规制的实施显得不太可能.因此,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在接入服务市场上,允许在位企业实施两部制(或多部制)接入定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药物经济学的理论研究进展、应用研究进展、学科发展动态等几方面综述了近两年来药物经济学的学科发展状况。在成本研究方面,多重估算法提高了多中心成本测量的准确性。在健康产出研究方面,推荐使用低于各国指南中的折现率对健康产出进行折现,健康产出的其它研究集中于阐明了选择短期健康状态偏好评估方法的原则;进一步探索了不同应答人群对同一健康状态赋值差异的大小和原因;极值健康状态的定义和测量偏差对QALY值的影响;多维健康状态量表在各国的验证和使用等。在不确定性分析方面,研究集中于更好地应用概率敏感度分析。在应用方面,ISPOR对药品成本的测量和生产力损失赋值提供了更新的指南和推荐,荷兰的研究表明QALY阈值的正式使用降低其国家药品费用。亚洲的一些政策制定者也开始参考药物经济学证据来指导决策。我国在人才培养、教材出版和学术组织平台建设等方面均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review, summarize, and analyze both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pharmacoeconomic (PE) guidelines, to enable researchers to access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urrent state of PE guidelines; furthermore, to learn which methodological issues still remain contested and to promote the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 of PE guidelines.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 authors performed a search for PE guidelines using PubMed, the 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 and the websites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harmacoeconomics and Outcomes Research. Information of each guideline was extracted using a pre-designed extraction template, which included 22 aspects; the guidelines were summarized in the forms of chart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described.Results: A total of 40 PE guidelines were studied. The most common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clude the types of analysis, sources for effectiveness, use of quality-adjusted life-years (QALYs) to measure outcomes, and use of incremental cost effectiveness ratios to present results. The majority of the guidelines preferred a cost utility analysis with outcomes expressed in terms of QALYs. Most of the guidelines preferred meta-analysis or meta-analysis of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nd required a systematic review of all evidence. Issues that varied most in the guidelines were the choice of the comparator, recommended costs to be included, methods related to indirect cost calculations, methods of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discounting rate.Conclusion: A comparison of these guidelines revealed that a number of differences exist among them in several key aspects, and some critical methodological issues still exist, for which no best solution is available. Furthermore, efforts need to be made to develop harmonious methods for the PE, and to improve the transferability of the outcomes of PE evaluation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