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崇龙是一种民间信仰习俗。这种习俗对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即使是经济活动也不例外。 一、在企业名称和产品品牌名称上冠以龙的名号 龙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人们把它当作祥瑞的象征。所以,他们在给企业和产品品牌命名的时侯,总是喜欢冠以龙的名号。给企业名称冠以龙的名号的有北京天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龙头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飞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著名企业。给产品品牌名称冠以龙的名号的就更多了,如龙酒、龙卡、华龙面、龙牌酱油、金龙鱼油、钱龙软件等。人们给企业名称冠以龙的名…  相似文献   

2.
建设一批综合实力较强、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较高、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兴小城镇,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小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我们有必要提出生态理念、生态管理、生态经济与小城镇建设的关系问题。 生态理念是指对于自然环境和包括小城镇在内的社会环境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发展观念。生态理念包含着人们对于自身作用于自然环境的行为的价值反思与评判,它深刻地涉及到人类对于自身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人们对于自然和社会的生态价值理念决定了人类对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态度,并影响着和制约着…  相似文献   

3.
刘泾 《发展研究》2010,(7):22-25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适应自然发展的新型文明形态,是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和表现形式。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是当今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生态文明的生成与发展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政治、精神文化的共同发展与进步,深入研究生态文明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内在联系,才能最终实现生态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共赢。  相似文献   

4.
习俗是一种最基本的非正式制度,它以一种文化的力量影响着经济的增长,但现有的经济学对习俗的研究还很不充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习俗不仅对需求、投资和区域技术创新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市场的稳定、消费心理的引导、经济信息的提供、制度的创新和推动民族经济发展等方面有着积极的建设性功效。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是人类发展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它包含了社会价值、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内容。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进一步生存与发展的强烈要求,是中国继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党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思想观念上,摒弃传统的征服自然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转变发展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生态社会主义是近30年来在欧美的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兴起和发展的一种社会思潮和运动,以生态效益为中心的生态价值观是其理论内核。它主张人类活动与生态发展和谐统一起来,开辟一条既能消除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又能保护人类生存的绿色环境的途径。它的一些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探索生态文明的发展变化,要以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发展阶段为历史条件,在此过程中来探究人类生存方式在本质上所彰显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发展态势。纵观历史的发展进程,社会文明发展呈现出三个阶段:"类原始"农业文明;"破坏与发展"式工业文明";重建式"生态文明。探索生态文明的发展以及所伴随的人类生存方式的转变,对于深化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认识以及推动了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如何培养人们的低碳意识,引导普通民众认识低碳生活方式,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值得我们进行深入反思.低碳生活顺应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伦理渴求,革新了人们生存发展的幸福境界,疏解了提倡低碳生活方式会导致人类生活水平下降的伦理矛盾,革新了人们的幸福观,树立了一种理性科学的“和谐幸福观”.  相似文献   

9.
林业是一个比较大的范畴,它具有较广的外延和空间,它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类的生存、生活中都离不开林业,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人类只要踩在地球上,就不得不面对生态。要生存、要进步,就要发展经济,而经济与生态永远是相辅相承的,双方缺一不可,要发展经济,必须树立“生态优先”的原则,因为要破坏生态相当轻而易举,  相似文献   

10.
交通道路建设征地拆迁,不仅涉及政府、业主、住户三人行为主体的利益博弈,也与被拆迁地所有的社会文化心理和习俗息息相关。客家人的风水观念、祖先崇拜观念、自然崇拜观念和恋土重迁情结,无不影响着交通道路建设征地拆迁,正确认识和把握客家习俗在征地拆迁的作用与影响,对于研究和解决征地拆迁这个"天下第一难事",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幸福感是人民群众对自身生存发展所处客观环境满足程度的心理感受。提高幸福感,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的普遍永恒追求,更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体现。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民众幸福感具有阶段性特征,反映了不同发展时期民众追求目标和认知程度的变化。在现阶段,关注和改善民生是提高我国民众幸福感的根本着力点。民众幸福感源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其中文化发展繁荣则属于提高民众幸福感的精神条件。  相似文献   

12.
对发展绿色金融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绿色金融的概念来源于绿色文明,绿色文明是一种追求环境与人类和谐生存、发展的文明。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以来,人类的工业文明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但为此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面对环境污染、资源耗竭、生态失衡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人们普遍认识到人类过去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对于环境的危害。为有利于人类、经济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们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倡导绿色文明,并在政策、舆论导向上向环保产业和绿色经济倾斜。由于单纯法规制约能力的有限,我们迫切需要找到一种行之有效地体系来推动环境保护落到实处,市场化操作与经济手段…  相似文献   

13.
林业是一个比较大的范畴,它具有较广的外延和空间,它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类的生存、生活中都离不开林业,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人类只要踩在地球上,就不得不面对生态,要生存、要进步,就要发展经济,而经济与生态永远是相辅相承的,双方缺一不可,要发展经济,必须树立“生态优先”豹原则。因为要破坏生态相当轻而易举,但要恢复生态难上加难。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最终要靠生态提供支撑。因为生态具有屏障作用,亦即“生态是永恒的经济”。林业产业是经济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产业,又是公益事业,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在可持续发展中,林业负有重要的地位。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深化林业产业体制改革,对于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族边疆地区的发展要依靠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理念、态度及生存和发展方式。它是对应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并以其为基础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在新世纪自觉追求和正在建立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的文明形态。21世纪,是世界,也是中国由工业文明步入生态文明的新世纪。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国将在充分汲取和享受工业文明成果的同时,逐步走出传统工业化进程中造成的“非生态”困境,走出一条以生态化、信息化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我国幅员辽阔的民族边疆地区,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展地区,处于农业文明与工业文…  相似文献   

15.
一、绿色建筑的概述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提上了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对于我们国家,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解决全国突出的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政府面临的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自然资源的会计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然资源是指在现代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环境中能被人类当前和未来生存与发展所需的一切物质和能量。如土地、海鲜、草地、森林、矿藏等。随着人类的过量开采、过度利用,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人不敷出已严重威胁着全球经济发展和生存。人们正在从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技术方面寻找治理的方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1980年3月,联合国大会首次使用了“可持续发展”一词,并向全世界呼吁“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大会,确立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战略。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未来,但是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理论,目前还不够成熟,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可持续发展包括的内容很广,人们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它应包括生态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最终目标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的适度消费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振铎 《技术经济》2001,20(1):17-20
消费是人类维系生存的第一前提 ,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影响生产 ,所以消费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强大动力 ,是人类迈向进步文明的重要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卷 )。消费的本意是指与本国资源开发利用相适应的一种消费状态 ,即适度消费。如果是以牺牲别的国家资源或利益为代价来求得本国民众的高消费 ,或者是以牺牲后代生存发展的条件为代价来求得这一代人的高消费 ,即为过度消费。这种消费状态不仅增加了人类之间的贫富差距 ,也破坏了地球生态平衡 ,这是《2 1世纪议程》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所不允许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生态转向的可持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成果,往往片面突出经济增长。人类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时所依赖的科学技术活动,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有威胁人类健康、生存的危险。发展视野的生态转向,将从根本上转换发展的立足点,寻求一种有机的、生态的可持续技术,超越机械发展观,区别于现代技术的功利性。在分析可持续技术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可持续技术的路径,构建生态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