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体现独立自主的经营原则所谓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指企业(公司)内部的组织体系和权利配置关系。公司制的基本特征是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在所有者作为直接的经营者时,他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竭尽全力地工作,期望使资产获得最大的增值。但是,当所有者将其资产委托给代理人——经理去管理和经营时,由于资产不归经理人员所有,经理人员如果由于能力不足或失职造成的损失则要由资产的所有者——股东来承担。由于利益冲突,也就存在着经理人员通过牺牲股东利益而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可能性。由于经理人员能力…  相似文献   

2.
合谋:公有经济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一个特殊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委托代理理论(the PrincipalAgent theory)是过去30年中企业组织理论最重要的发展。该理论把公司制企业里的股东和经理人员的关系解释为委托代理关系。根据此理论,股份公司里股东是委托人,他们把公司的经营决策权授予经理人员(即代理人)。这种委托关系是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的:1.股东直接通过董事会对经理人员的行为进行激励与监督,使  相似文献   

3.
刘璐  董丁 《经济论坛》2004,(11):76-77
1.内部因素。内部因素是指企业内部有关利益主体之间采取管理收益行为的动机,主要是企业经理层为实现自身的利益而对企业所有者采取的管理收益行为。现代契约经济学认为,企业是以一系列自由契约形成的,其中股东与经理人员签订的报酬契约是最重要的契约之一。根据威廉姆森的行为性假定,人都是契约人,股东和经理人员都是效用最大化的追求者。由于股东和经理人员具有不同的目标函数,在报酬契约的执行过程中,经理人员会对收益产生管理控制的动机,以谋取自身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年度股东大会为股东提供了一个表达他们对公司经营绩效关心的机会,这使得经理们设法表现出良好的经营业绩。为了回应股东的压力,经理们往往会在年度股东大会之前披露积极消息公告。具体来说,在年度会议日期前40天的平均累积异常报酬显着为正。尤其当股东对公司经营绩效越不满,会议前回报越是显著较高。如果股东对管理层的压力过大,如机构持股高或者高管薪酬较高时,过去的业绩不佳的公司就会表现出更高的股东年会前回报。  相似文献   

5.
张双才 《经济论坛》2000,(24):19-20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进一步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董事由股东选举产生,经理由查事会聘任,股东与经理之间(通过董事会)会形成委托代理关系。按照委托代理理论,在委托人(股东)与代理人(经理)都有行为能力的前提下,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效用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原因,可能出现代理人员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即委托代理问题。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减少委托代理成本,应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对管理者进行激励应贯彻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陈国炎 《发展研究》2006,(12):112-113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会计控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公司治理解决的问题其实质主要是解决股东、董事会、经理及监事会之间权、责、利划分的制度安排,主要涉及法律层面的问题,其核心是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的有效控制并使经营者的利益与所有者的利益趋于一致。其目标是保证企业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防止董事、经理等代理人损害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刘彦楠  熊楚熊 《时代经贸》2013,(22):145-145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为追求企业生产与经营效率的提高,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已成为一种企业治理的普遍趋势。经理对企业的经营与管理负责,然而由于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存在,股东与债务人需要对企业的信息、经理等代理人的行为进行一种了解,以进行相关的控制与监督,财务报表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途径。财务报表反映出的财务信息是企业经营成果的最直接的表示。  相似文献   

8.
一、传统财务目标的主要模式 1.第一种目标模式是“股东财富最大化”模式。企业经理应当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目标。在这一目标模式下,企业接受的所有投资项目的收益率均应高于资本成本。股东财富包括股利收入和资本利得两部分,单纯要求股利最大化,则会引起过度的利润分配,公司的财富成长就会受到限制。在考虑股东财富增长率时,经理更愿意保留企业的盈余并利用财务杠杆来增加股东的收益。  相似文献   

9.
吴玲  贺红梅 《经济论坛》2005,(18):54-56
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全球经营环境的变化,英美等国奉行“股东至上”公司治理模式的企业越来越面临企业伦理、社会责任、环境压力等问题的挑战,同时“股东至上主义”的公司治理模式使经理人员始终处于严重的短期目标的压力之下,无暇顾及公司的长远发展,最终反而损害了股东的利益。在此背景下,利益相关者理论在盎格努一萨克逊体系国家中逐步发展起来,影响日渐扩大。与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的主要区别在于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和参与,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对企业投入了专用性资产,或是分担了一定的企业经营风险,或是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企业的经营决策必须考虑它们的利益,并给予相应的报酬和补偿,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10.
内部人控制问题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英 《经济论坛》2003,(23):87-90
内部人是指“直接参与企业的战略决策以及具体的生产经营决策的各个行为主体”。在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相分离的现代企业中,内部人通常是指经理人员。内部人控制指的是,内部人事实上或者依法掌握公司控制权,他们的利益在企业战略决策中得到充分体现,他们的地位和作用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占主导的一种现象。内部人控制问题是指,经理人员可能利用其直接控制企业的信息优势,谋求自身利益而损害企业资本所有者利益的现象。当前研究我国企业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内部人的含义应该是包括经理人员、内部一般员工,甚至还包括直接参与企业决策的股东、董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