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我国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有中美利差、广义货币供应量、价格指数、人民币汇率以及资产价格等因素,并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主要动因为货币政策冲击、资产价格和人民币汇率升值,货币供给与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具有双向作用机制,资产价格和人民币升值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具有单项作用机制。因此,要增强货币政策稳健性,抑制资产价格泡沫,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改变单向升值为双向浮动,以防范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冲击。  相似文献   

2.
张明 《金融评论》2012,(2):12-25,124
本文回顾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历史进程,剖析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动力机制,并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无论从1994年汇率并轨还是从2005年央行重启汇率改革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以及人民币有效汇率均经历了显著的升值过程。从利率平价、购买力平价、贸易余额与劳动生产率增速等短、中、长期维度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依然存在一定的升值动力。下一阶段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取决于汇率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博弈。考虑到贸易顺差、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输入性通胀与外部压力等因素的消长,下一阶段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值幅度有望显著放缓(由之前的年均5%~7%放缓至年均2%~3%),并伴随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幅度的明显放大。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均衡汇率及汇率动态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本文利用行为均衡汇率模型估计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运用VAR模型的冲击响应方法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对国际收支和实际利率短期冲击的响应。我们的结论是当前人民币汇率有一定低估,同时短期波动分析表明我国外汇储备增加会使得实际汇率升值,而实际利差的上升则会使实际汇率贬值。另外,汇率升值会使得国际收支盈余增加。上述结果可为当前的政策制定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汤杰 《广东经济》2010,(11):51-53
中国现行的人民币汇率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近几年以来,同内外关于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逐渐升温,尤其是近几周以来,美国对中国人民币的施压步步紧逼,在美国积极推动下,向人民币汇率施压的局面,南美国的独唱,变成多个国家和组织组成的大合唱。面埘现实存在的国际金融霸权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谨慎抉择,沉着应对,加紧自身改革,加快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提高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基于供给冲击与需求冲击的研究视角,本文阐述了人民币升值的逆传递效应的传导机制。运用协整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检验了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与人民币对美元的双边名义汇率的逆传递效应。结果表明,无论在长期还是在短期,人民币升值都不具有通货紧缩效应,而是具有逆传递效应,并且名义有效汇率的逆传递效应强于双边名义汇率。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回顾国内外研究国际油价与汇率关系的基础上,运用溢出效应模型、协整检验、VEC模型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后国际油价与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国际油价与人民币升值预期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但仅仅存在国际油价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单向传导作用,溢出效应方面也只有国际油价对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交易汇率的单向收益溢出效应与波动溢出效应。从短期看,国际油价上涨会削弱人民币升值预期,而从长期看则会增强人民币升值预期。  相似文献   

7.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出口的长期作用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研究大多仅考虑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降低贸易合同签订后汇率波动风险的短期作用,本研究则在理论层面考察了人民币结算对出口影响的两个长期机制:“美元供给转移效应”与“人民币海外存量缓冲效应”,前者指利用国际结算/支付职能在既定外部需求增量下降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后者则通过储藏手段职能缓解既定幅度升值对出口的冲击.随人民币结算占比不断扩大、海外人民币投融资渠道等条件逐步具备,这两种机制将对人民币长期升值背景下的我国出口起到一定保护和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汇率低估论者以中国存在巨额贸易顺差和用购买力平价估算的汇率为主要依据,认为人民币汇率低估,并以此为人民币升值的重要论据。然而,客观事实充分表明人民币汇率低估是一个伪命题。美国为实施其经济战略必将不断施压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争论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存在,人民币汇率政策面临着非理性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与外汇储备高增长压力的严峻挑战。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不仅要积极应对近期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更要从中长期发展战略的视角来研究和把握人民币汇率问题,破解人民币汇率难题的战略选择是: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与实施积极人民币汇率政策。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汇率水平政策对日益开放的我国影响重大。本文运用购买力平价理论和利率平价理论探讨了人民币升值的理论根据 ,认为 ,如果现行的实际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不变 ,不论在长期还是在短期 ,人民币都将继续具有较大的升值压力。对这种压力 ,必须及时通过多种渠道予以释放 ,否则将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VECM模型比较分析了中美、美欧的汇率与美国失业率的相互动态影响关系。两个市场汇率同美国失业率长期负向相关确与传统宏观理论契合,然而中美汇率的变化对美国失业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而美欧汇率的变化具有显著的作用。其次,脉冲响应分析发现,美国增加对中国的进口能促进美国的就业,而美国提升对欧元区国家的进口则会加剧美国的失业,这种传导机制的差异可以归因于中美双边贸易的互补结构以及美欧之间贸易的竞争结构。此外,相比人民币升值对美国失业率的影响,美国国内经济变量对失业率具有更加显著的作用。这些结果说明美国通过对人民币升值施压试图改善自身失业状况,甚而诉诸政治手段的做法存在根源性的低效率。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亚  周姝婷 《当代经济》2010,(10):60-61
2010年3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进出口银行年会上发表贸易政策讲话时,要求人民币进一步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汇率机制"过渡.无疑,这是国际金融危机过后再一次将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推向高潮的表现.面对部分发达国家施压中国汇率政治的意图,人民币汇率将何去何从?本文以理论模型作为初始切入点,探讨在内外部均衡条件下的汇率决定理论以及人民币汇率机制.根据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揭示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的现状,重点论证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旨在为相应措施和政策建议的提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5年7月至2012年12月的月度数据,分两阶段运用VAR模型实证分析人民币汇率、资产价格与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及升值预期,会导致短期国际资本流入我国;同时在人民币兑美元交易浮动幅度扩大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自身的解释能力占到82%。为了更好地应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我国必须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督与审查,尽快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3.
出于国内政治利益考虑,美、日等发达国家频频向中国施压,要求对人民币进行升值、增加汇率制度弹性.人民币汇率制度调整受到了来自国际层面的巨大压力.发达国家主要通过以下渠道对中国施压:指控中国操纵汇率,利用多边机制将人民币汇率问题国际化,应用其国内政治规则和程序,借助外交手段或渠道,利用媒体左右国际舆论等.全面分析国际压力的传导渠道,有助于我们化解国际压力,在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和调整中保持主动.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已成为全球热议的焦点.近日,美国施压人民币汇率的强硬态度,再一次掀起了人们对人民币升值的高度关注.许多国际经验已表明,证券市场的走势同人民币升值趋势保持一定的正向相关关系.究竟人民币升值会对我国的证券市场造成怎样的影响?证券市场又将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冲击?首先,对人民币升值的现状及趋势作了简要的阐释.随后,分别从证券市场的总体结构及各行业的角度着重分析人民币升值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最后,提出消除人民币升值对证券市场的冲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黄一梅 《经济师》2010,(9):64-66
进入2010年以来,关于人民币升值的争论再度升温,美国施压人民币的实质是想掠夺中国经济成长的果实,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人民币盯住美元有利有弊,应对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关键是结合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健全、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6.
迄今为止,美国是施压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力量,国会、政府和利益集团是施压人民币汇率的三驾马车,但他们对待人民币汇率的态度和施压人民币汇率的方式差别较明显。总体看,美国对人民币汇率的压力形式大于实质。解决中美贸易顺差只是美国施压人民币汇率的表面意图,将中国打造为第二个日本、冲击中国制造业发展、争取国内利益集团政治支持和与中国进行其他利益交换,才是其实际目的。美国指责人民币汇率的三条主要依据:汇率操纵、出口补贴和出口倾销,在IMF和WTO框架下缺乏合法性。未来美国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可能采取三大类、六小种方式,但无论哪一种方式,其效果都不会显著。应对美国对人民币的压力,自主设定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时间表和路径是根本策略,在此过程中要心中有数、静观其变、加强沟通,必要时要积极应诉甚至采取针锋相对的反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升值是紧缩性的吗?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中国经济近年来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外部失衡和内部失衡,这与人民币汇率低估不无关系。我国政府对是否允许人民币升值保持非常谨慎的态度,主要原因是担心人民币升值如传统宏观经济理论所言是紧缩性的,从而造成中国经济增长放慢和失业上升。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人民币实质汇率冲击对中国产出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1)在控制了可能导致人民币实质汇率与中国产出之间伪相关的来源后,人民币实质汇率升值仍会导致中国产出一定程度的下降,因此货币升值在中国确实是紧缩性的,“紧缩性贬值”文献揭示的升值扩张性效应在中国不是支配性的;(2)一旦考虑了中国经济的国际金融联系,实质汇率冲击对中国产出变动的解释力和影响程度明显变小,而美国利率冲击对中国产出变动有更大的影响,其影响超过了人民币实质汇率冲击的影响。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实证结果背后的可能原因,并且指出并不能从本文的结论引出中国应该继续维持人民币汇率低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升值影响就业的机制、效应与政策含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币升值可以通过产品出口、原材料进口、资产负债比和劳动效率等渠道影响劳动力市场就业,其影响程度受产品市场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特征的影响。本文利用1980-2006年的年度数据和协整及误差修正模型实证检验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制造业就业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人民币升值对制造业短期和长期就业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人民币趋势性升值和周期性升值都对就业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因此,维持汇率稳定和实施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是减少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就业的负面冲击和就业促进的政策重点。  相似文献   

19.
外汇超额供给的原因及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币汇率制度同时具有“规模管理”和有限浮动的特征,而不是纯粹意义上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在该机制作用下,外汇需求不足,低通胀率使汇率实际贬值,进而形成了双顺差。外汇偏离度的变化则表明“热钱”在大量流入,在双顺差与“热钱”的作用下,外汇供给持续增加,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形成现实挑战,使人民币面临巨大升值压力。因此,要降低升值压力,短期措施在于扩大外汇需求和限制外汇供给,长期措施在于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利用协整分析技术和误差修正模型(ECM),从长期和短期的角度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均衡关系.结果发现,不论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人民币的升值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有促进作用,而汇率的波动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并不明显.基于这一结论,在当前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鼓励我国企业抓住这一机遇,加快对外直接投资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