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科技论文产出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与科学影响力的重要指标。选取1987-2004年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R&D经费、从事R&D活动的科学家与工程师人数以及国际论文数3个指标数据,构建出科技基本投入与论文产出之间的关系模型,首次对论文产出相对于科技投入的滞后效应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姜明君 《经济师》2011,(1):63-64
文章对装备制造业知识的投入—产出机制进行了分析论证和深度研究,提出了知识投入—产出效益的假想范式,并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3.
杨名 《发展研究》2010,(6):90-96
在服务创新相关理论的研究基础之上,结合服务创新动力因素分析,将环境因素内生化为服务创新的间接动力,系统分析YR&D投入、人力资本和环境因素等与服务创新产出的关系,初步研究了服务创新的动态动力结构,提出了R&D投入密集型、人力资本集约型和创新效率型三种服务创新动力结构,并对当前中国服务创新动力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把反映社会科学领域水平较高的论文作为科研产出指标,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方法对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投入与产出进行建模分析,揭示了影响我国社会科学产出的主要投入要素,采用投入产出比分析了各地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各学科的研究效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科技活动的投入与产出指标,对俄罗斯2003—2008年科技活动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研究发现:2008年与2003年相比,几乎全部的人员投入指标和R&D投入强度均下降;企业并未成为科技活动投入的主体;科技活动的支出逐渐转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科技活动的产出在增加;科技活动投入产出基本上是有效率的。  相似文献   

6.
胡慧芳 《发展研究》2011,(11):44-47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2001-2010年R&D投入与专利产出的数据进行灰关联分析,发现R&D经费和人员投入都能使专利产出增加,但在先阶段,R&D经费投入对我省专利产出作用更明显。从经费来源看,企业资金比政府资金对专利产出的影响更显著。将R&D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相比较,发现对于现阶段我省的专利工作来说,研发人员规模的壮大更重要。由此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在现代经济增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带动并提高产业乃至整个国家的竞争力。信息技术与音像业有着极强的关联度并对其有强烈的带动性,利用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手段分析验证了信息技术对音像业市场绩效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信息制造业的R&D投入强度、新产品开发经费等参数最直接的影响了音像业的产出。很多学者的研究也都发现了R&D投入的滞后性,所以将R&D投入进行滞后研究,并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的信息技术创新与音像业产出关系进行研究。对于信息技术进步的投入意识以及可观察到的影响时效上来看都与发达国家有着不小的差距。最后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在信息技术推动下中国音像业发展需要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校R&D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文  韩笑 《技术经济》2010,29(11):30-36
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构造经济增长的复合指标,并利用2005—2006年我国31个省市高校R&D的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高校R&D的专利授权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研发的经费投入和人员投入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明显;高校的基础研究对地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高校R&D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不同地区的高校R&D的经济效益差异较大,处于非均衡状态。因此,本文强调应在政策层面上重视基础研究,促进校企科研合作,提高研发经费的使用效率和研究人员的工作效率,加强区域协调,实现高校R&D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和谐共进。  相似文献   

9.
卢戎  孙雨辰 《经济论坛》2009,(16):74-77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所产生的创新效应。论文采用R&D投入作为创新投入的测度指标,采用新产品产值作为创新产出指标,运用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验证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对该产业的创新效应。  相似文献   

10.
高校、科研单位与企业三大部门是我国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环节的重要技术创新主体,亟需评估其效率。采用“经费支出—专利产出—预期收益—实现收益”三步骤分析框架,利用已有统计调查数据,对三大部门技术创新经费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三大部门技术创新经费投入产出效率都偏低,企业部门每亿元经费投入实现的收益约为9733万元,科研单位约为1331万元,高校约为1166万元。该测算值是真实产出价值的下限,但真实产出不会高太多。产出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和科研单位技术创新的产业应用目标指向性不明确、存在科技成果转化难题以及企业能力制约等。最后,建议加快政府相关科技计划制定、加强成果评价过程中产业部门的参与、优化高校和科研单位科研评价体系、加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力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