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初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新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工业通过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 ,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文章通过分析 2 1世纪初世界汽车工业竞争态势和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宏观趋势 ,指出综合服务将成为竞争核心 ,战略整合和内部磨合仍将继续 ,各大汽车公司将向网络化进军 ,同时形成社会化系统化市场。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技术整合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日本汽车工业发展过程的关键因素,即通过准确的市场和技术定位,结合自主开发,有效地整合技术,改善生产方式,以提高自身竞争优势。我国汽车工业应吸取日本汽车工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建立良好的产业环境,制定合理的技术战略,落实技术整合工作,以推动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永杰 《经济师》2006,(8):208-208
汽车工业的发展必须引进竞争,只有充分的竞争才能使得我国汽车工业具备与汽车强国竞争的资本。文章从另一个角度,经过分析得出判断,汽车工业的竞争主体应以民营企业为主体。  相似文献   

4.
力促安徽制造业实现新跨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滞后是安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制造业发展,促进生产力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快速提升,是新形势下安徽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安徽制造业发展的优势和差距安徽煤、电、电解铜、钢铁、水泥等能源原材料工业较为发达;生物及农业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廉;科技研发能力较强,具有发展制造业的良好基础和配套条件。安徽制造业改革开放以来获得快速发展,一些产品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竞争优势。2001年在全国532个调查的工业产品中,安徽有62个产品具有规模竞争优势,如专用…  相似文献   

5.
美国传统工业面临严重的挑战,是指国际竞争和技术进步。低成本和高技术是竞争成败的关键。汽车工业的发展反映了这种趋向。 1979—1982年期间,美国汽车工业经受了从三十年代以来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经济衰退。在这期间,汽车销售量持续下降:1979年  相似文献   

6.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电动汽车(含混合动力汽车)是一种清洁汽车,是当前国际汽车工业竞争的焦点。综合分析表明:发展电动汽车产业是调整我国能源结构,减少石油消耗和进口,提高城乡环保水平,保证汽车工业在今后30年内对国民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达到36%的战略性举措。构筑电动汽车产业政策壁垒,形成经济规模,实行“车谷”科技创新体制,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是发展电动汽车产业最有效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技术创新是产业进步的“助推器”。当前的国际汽车市场竞争实际上是现代科技的较量,是技术创新的竞争。技术创新是中国汽车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的突破口。借鉴世界汽车工业技术创新模式,分析了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存在的差距,提出了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按规模经济原则组织专业化、大批量生产 ,是汽车工业发展的灵魂。但我国汽车工业生产规模过小 ,投资分散。原因在于我国汽车工业缺乏足够的行业壁垒、市场需求狭小及生产技术、管理技术落后等。针对存在的问题 ,提出形成我国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9.
今年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要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汽车或将成为我国赶超世界汽车工业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美、日汽车工业技术联盟比较与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美、日汽车工业技术联盟的比较为轴线,以技术创新模式的相对独立性为逻辑起点,分析和研究美国汽车工业重振雄风以及日本汽车工业成为汽车制造强国的发展过程,探讨创新主体通过引进或自行研究开发途径取得新技术,并将其有效地用于生产经营的借鉴和启示,提出我国汽车工业在自主创新中强化政府支持作用、规划和改善汽车工业纵向技术联盟与横向技术联盟共存的对策,使其在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加速实现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1.
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按规模经济原则组织专业化、大批量生产,是汽车工业发展的灵魂。但我国汽车工业生产规模过小,投资分散。原因在于我国汽车工业缺乏足够的行业壁垒、市场需求狭小及生产技术、管理技术落后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形成我国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为企业间竞争的关键影响因素。以安徽汽车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反映安徽汽车企业营销渠道关系质量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实证研究表明,渠道冲突对渠道关系质量有直接负向影响;渠道沟通、合作行为对渠道关系质量有直接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电子技术在现代汽车上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技术是21世纪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的新兴技术,随着汽车工业与电子工业的不断发展.更多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也在不断出现,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汽车的各种性能,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为实现汽车的智能化、汽车的自动驾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汽车技术的现状和发展看,电子控制技术是支撑现代汽车发展的基础技术之一.随着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汽车电子技术已从单个部件电子化发展到总成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智能化、综合化控制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必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汽车工业是西欧的支柱产业之一,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2%,在欧洲联盟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西欧汽车工业现有雇员360万人,其中经管汽车销售、维修和保养的雇员占其总人数的1/2。众所周知,目前的世界汽车市场基本上被西欧、美国和日本三大霸主所垄断,形成了明显的“三足鼎立”的激烈竞争格局。然而,随着世界汽车大战不断升温,面对美、日强有力的挑战,西欧汽车工业面临重重困难,确有“力不从心”之感。据西欧汽车制造商协会1994年1月12日公布的统计,1993年,西欧17国的汽车销量总数为1147.6万辆,比1992年下降了200多万辆,降幅为15.9%。1993年,除英国汽车销售量增加了  相似文献   

15.
一、国外发展状况 汽车检测技术是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的,早在50年代,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就形成以故障诊断,和性能调试为主的单项检测技术和生产单项检测设备。60年代初期进入我国的汽车检测试验设备有美国的发动机分析仪、英国的发动机点火系故障诊断仪和汽车道路试验速度分析仪等,这些都是国外早期发展的汽车检测设备。60年代后期,国外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发展很快,并且大量应用电子、光学、理化与机械相结合的光机电、理化机电一体化检测技术。例如:非接触式车速仪、前照灯检测仪、车轮定位仪、排气分析仪等都是光机电、理化机电一体化的检测设备。  相似文献   

16.
中国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按规模经济原则组织专业化、大批量生产,是汽车工业发展的灵魂。但我国汽车工业生产规模过小,投资分散。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我国汽车工业缺乏足够的行业璧垒、市场需求狭小以及生产技术、管理技术落后等一系列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形成我国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7.
赵平 《当代经济》2018,(6):13-16
自汽车发明创造以来,世界汽车工业经历了萌芽、初步发展、成熟和多极化等不同发展阶段,从少数发达国家特有的产业到如今的全球生产布局,汽车工业发展日新月异.根据汽车工业在微观基础和技术来源两个方面的差异,可以把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模式分为自主型发展模式、依附型发展模式和半自主半依附型发展模式.汽车工业发展模式既受到客观条件的支配,又受到外部条件和偶然因素的影响,应该根据自身能力和外部条件选择合适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汽车轻量化技术已经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这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基础技术新能源汽车由于使用电池包作为动力,为了增加其行驶里程和提高车身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有目标地减轻汽车自身的重量就成为必然的途径。同时作为有效的节能手段,汽车轻量化技术已经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方  相似文献   

19.
安徽、江苏业已形成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导的出口商品结构。但从内部结构上存在一定的相异性。2000-2009年,安徽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以6类为主导,江苏以7类为主导,且安徽相对江苏结构相对"匀质化"。在产品竞争力上,安徽、江苏均有部分产品表现出口竞争力,但具备稳定竞争力的产品类别较少。可能归结于国际市场动态需求变化、产品结构调整政策以及出口规模粘性,安徽绝大多数产品出口变化速度均高于江苏。如果结构调整是以提升产品技术附加值为目标,那么历经十年的出口结构调整使得原本具备相似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的两省已经表现出较大的不同,安徽相对江苏而言,有较高技术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较少。  相似文献   

20.
中国汽车工业入世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海金 《经济师》2004,(1):43-44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潜在市场 ,我国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加入WTO后 ,国家为汽车工业所构筑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很快消失。针对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 ,应加快国内汽车工业兼并重组 ,融入世界汽车工业整合浪潮 ,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在世界未来汽车发展的关键技术上形成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