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琦 《经济研究导刊》2009,(23):250-251
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是人类发展到新阶段而总结出的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对普及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理工科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知识缺乏,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十分必要和紧迫。大学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形式和途径可以是多方面的,包括公共课、专业课、社会实践、德育和素质教育、能力和行为方式训练等等。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生产可持续发展与教育动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当代生产活动中的新观念。这种观念要真正变为现实,必须依靠教育,因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人的素质,人的素质主要是由教育培养的,而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方法与内容是培养不出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劳动者素质的,只有大力发展现代的实用型教育,才能满足社会生产的要求,才能使教育成为社会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动力。  相似文献   

3.
李振远 《发展研究》2013,(11):105-107
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历经曲折并不断发展,成为服务新农村建设和培养高素质农业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但新时期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亦面临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在研究分析高等农业院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教育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系,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所包涵的内容,认为: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基;教育必然地要担当起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使命;而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则是顺利完成这一使命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5.
基础的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复杂且艰难的规划系统.众所周知,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保证我们国家教育的优良延续的依据,只有达到了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国家的教育水平才能稳步进入高速的发展时代.其主要的构成成分很多,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设施的建设.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向学生少年们传播.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主旨是,根据条件的允许,努力培养能够实施教育信息化的能力的人才培养,向社会推广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传播.建立一套有效的,可行的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体系,使得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努力开设实践性的课程,使我国能够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上的人才储备增多.教育的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各级人民政府和广大的人民积极配合.使得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发展提高.  相似文献   

6.
对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并对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教育观、注重知识积累,优化知识架构、注重信息教育,提高大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3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本的和关键的制约因素 ,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奠基工程 ,高质量的教育依靠高质量的教师 ,对中小学教师开展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可靠保证 ,是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资源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是体现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是高校体现社会服务职能的有效手段。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主要通过与与企、事业单位合作下的演出服务,与本地教育系统合作的教育服务以及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的农村、社区精神文明服务等形式服务于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以培养适应时代需要人才为标志的现代素质教育的今天,时代赋予了美术教学要完成: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意识与可发展能力的高素质的新一代的任务。具体地说,就是把“重”知识技能的传统教育,转变为“以人为本”,重素质、重能力,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女大学生是女性中的佼佼者和出色代表,是女性人才资源构成的核心部分,女大学生的素质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妇女的整体面貌,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也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全面素质。但目前中国女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和女生“高分低成就”的残酷现实以及女大学生的女性意识困惑、人生追求迷茫等现象。女大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对女大学生个人发展、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的发展都有重大的意义。针对当今女大学生面对的现实挑战和困惑彷徨等现象,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可从五种方法入手:构建新的教育理念、加强主体意识教育、优化认知意识教育、正确定位优秀品质、培植终身学习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