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公共就业政策的取向与改进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失业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传统失业理论关于应对外部冲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商业周期与劳动力流动性的关系上,缺乏对就业政策是通过何种路径来对冲击做出反应的分析及对策研究。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条件下,受到出口需求大幅减少和经济增速减缓等因素影响,外部冲击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十分显著。研究显示,就业政策应对危机的重要路径和传导机制是优化劳动力市场环境,提高匹配效率。因此,就业政策应向积极的就业政策转变,提高职业指导、就业培训水平和改善劳动力市场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郑颖  齐欣 《当代财经》2021,(11):112-124
面对劳动力成本冲击,出口价格调整的幅度反映了长期贸易关系中双方对风险的承担、分担与转化程度.专用性资产既是连接贸易双方利益的纽带,又是平衡风险的杠杆.利用重复博弈的价格调整模型,采用2000-2015年上市公司出口微观层面数据,分析劳动力成本变动对剔除质量因素的出口价格的影响,并对出口企业投入的专用性资产的调节效应进行探究.研究发现:长期贸易关系中,劳动力成本变动导致出口产品价格同方向调整,但调整的幅度小于成本的变动,这表明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压力是由双方共同承担的.专用性资产对出口价格变动幅度有正向调节效应.通过分样本研究发现,如果出口产品的契约依赖度相对较高、目的 国法治体系相对健全和采用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当劳动力成本发生变动时,出口价格调整幅度更大,专用性资产的调节效应更显著.因此,发展长期稳定的贸易关系,科学运用并发挥专用性资产的优势,是企业转化成本压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杨红彦  周申 《财经研究》2012,(1):103-112,123
文章主要分析在汇率冲击下,中国可贸易行业1998—2009年劳动力市场的调整过程。文章利用实际有效汇率指标和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分析影响劳动力市场调整的不同渠道。结果表明,汇率贬值通过出口渠道增加就业和降低工资,通过进口渠道降低就业和提高工资,通过效率渠道促进就业和降低工资。高贸易依存度行业的就业汇率弹性大于低贸易依存度行业,低加成比例行业的就业汇率弹性大于高加成比例行业,劳动力技术结构是影响就业汇率弹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城市层面的数据建立简约式的差分模型,识别出口下降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为了解决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利用Bartik方法构造工具变量。研究发现,出口下降是中国近年来经济增速下行的一个原因,与其他地区相比,出口下降较多的地区其经济增长率降幅更大。为了捕捉地区间商品贸易和劳动力流动对外部冲击经济效应的影响,本文还建立了一个多区域量化空间均衡模型。结果表明,出口下降对东部地区特别是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的省市如广东、上海、天津、福建、江苏的影响较为明显;若出口下降10%,则全国实际GDP会下降0.17个百分点,福利水平会下降0.15个百分点;提高国内各地区的生产率以及降低地区间的贸易成本可以抵消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昊  谢超峰 《经济评论》2012,(2):127-131,138
本文利用2001-2009年的对外贸易月度数据,考察了中国出口与外贸顺差对就业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暂时不考虑进口的情况下,出口规模的扩大对就业依然产生正向冲击;但是考虑进口后,外贸顺差的就业效应却呈现出先促进后抑制的效应。因此,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机制认为的外贸顺差促进就业的观点可能需要重新修正,而Helpman等提出的"贸易筛选"机制在中国当前的外贸顺差规模下,将在劳动力市场上发挥主要作用。鉴于此,中国应在进一步提高出口规模和质量的同时,重视进口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将外贸顺差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  相似文献   

6.
《经济研究》2016,(5):27-40
科学测算经济波动的强度和驱动因素是进行宏观调控的基础。本文首先建立条件马尔科夫模型,测算发现延续大稳健与开启增速换挡是新常态下宏观经济运行的两大典型事实。为进一步探究其驱动因素,本文建立了刻画经济系统时变性的TVPSV-VAR模型,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大稳健态势得以延续是结构冲击的刺激和传导机制双重渐变所致,分别表现为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的波动性下降以及经济系统对于冲击的传导显现出明显的缓冲作用,因而经济的自我稳定效应得到进一步加强。第二,增速换挡是潜在增长率下降和外部负向需求冲击长期化二者叠加的结果。供给冲击主导的经济增长长期趋势进入下行通道是主要因素,这是始于2006年的渐变而非2012年以来的突变,2012年的加快改革已使降速放缓但仍未实现托底;需求冲击主导的周期成分持续为负则是助推因素,微刺激政策效果逐渐显现但未足以转变冲击方向。新常态下的减速治理必须改革和调控双提速,加快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以及制度变革以平滑和扭转潜在增长率的下降趋势,同时迅速调整财政货币政策以对冲负向需求冲击常态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与工商企业注册数据,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设立涵盖的试点城市为依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地区就业效应。研究发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设立对地区整体就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政策效应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强。机制分析表明,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可以显著促进城市出口增长和企业创业活力,进而提高劳动力需求。拓展分析发现,当地数字经济与电信业务的发展会促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稳就业效应的发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就业效应在当地不同部门之间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郭慧敏 《产经评论》2012,3(5):149-160
本文梳理了欧债危机对出口贸易影响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我国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的月度数据,从出口的目标市场、细分商品分类以及贸易方式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外需冲击是欧债危机影响我国出1:2贸易的最主要因素,国外需求对于我国总体出口的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分别为2.1和3.1,说明欧债危机引起的国外需求下降对总体出口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2)汇率和融资成本因素在本轮欧债危机中,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则相对较小。(3)外需冲击对不同目标市场、不同产品类别以及不同贸易方式出口的影响程度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此外,国外需求是我国出口贸易变动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9.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出口的长期作用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研究大多仅考虑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降低贸易合同签订后汇率波动风险的短期作用,本研究则在理论层面考察了人民币结算对出口影响的两个长期机制:“美元供给转移效应”与“人民币海外存量缓冲效应”,前者指利用国际结算/支付职能在既定外部需求增量下降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后者则通过储藏手段职能缓解既定幅度升值对出口的冲击.随人民币结算占比不断扩大、海外人民币投融资渠道等条件逐步具备,这两种机制将对人民币长期升值背景下的我国出口起到一定保护和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受外部市场疲软、人民币升值及一系列出口政策调整影响,我国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增速呈明显放缓态势,且在总出口额中比重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