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誉理论及其近期进展——一种博弈论视角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年来,经济学中的声誉理论(reputation theory)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在一些主流经济学刊物中该理论甚至被称为声誉经济学(economicsof reputation)。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声誉理论不仅在模型及研究方法上日臻成熟,而且在一些其他社会科学领域(如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中的成功应用,使得它正成为经济学乃至一些其它社会科学研究中强有力的一种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2.
国外声誉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余津津 《经济纵横》2003,(10):60-63
从 2 0世纪 80年代发展至今 ,经济学界对于声誉的研究是纷繁而散乱。本文在对文献进行一番梳理之后 ,根据研究内容将现有的研究成果归纳为以下几个部分。一、标准的声誉理论经济学中标准的声誉模型是由Kreps等人(1 982 )创建的 ,旨在解决“连锁店悖论”(Selten ,1 9 78)并对有限重复博弈中的合作行为作出解释。“连锁店悖论”告诉我们 ,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有限次重复博弈不可能导致参与人的合作行为。在这种情况下 ,不存在对于声誉的解释 ,因为参与人都没有积极性建立良好的声誉。Kreps和Wilson(1 982 )指出 ,“在多阶段博弈中 ,参与人试图…  相似文献   

3.
声誉管理理论及其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4.
笔者以声誉溢价模型对信用评级机构与发行方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了声誉机制是解决评级市场利益冲突、保证评级等级正确性的结论,这对于防范金融风险,保证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制度变迁理论:评述与启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马广奇 《生产力研究》2005,(7):225-227,230,F0003
制度变迁理论不仅重视了制度因素在历史变迁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为经济史研究以及制度经济学提升到主流经济学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经济改革提供了理论素养和借鉴意义。本文对制度变迁理论进行了评述,并分析了对当前中国改革实践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激励企业自主纳税为主的柔性税收征管作为税务机关的新型征管方式,是税收征管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以纳税信用评级制度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2009-2019年深沪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双重差分(DID)模型,考察柔性税收征管对企业税负影响的净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纳税信用评级为A级的企业名单公示后,充分发挥了柔性税收征管的激励效应,导致企业税负显著提高,经过一系列检验,结论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纳税信用评级制度对企业税负较高或较低的企业没有显著影响,与国有企业相比,其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更大;较高的企业声誉给企业纳税行为带来激励和约束双重影响;柔性税收征管对刚性税收征管存在挤出效应和补充效应。研究结论对税务机关确定最优税收征管方式、建立健全纳税信用体系等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资本市场所反映出的环境违法违规声誉惩罚为测度对象,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我国具有创新性的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缓解市场声誉惩罚失灵问题的逻辑和机制。实证证据表明:(1)在市场声誉惩罚失灵的环境领域,我国环境违法违规上市公司受到了显著的声誉惩罚,达到市值的-1.52%,占比总惩罚的98.06%。(2)环保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是我国环境违法违规受到声誉惩罚的决定性因素,是我国资本市场所反映出的总惩罚效应的主要来源。(3)对比国内外相关研究,环保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克服了我国以往对环境违法违规企业惩罚不当的问题,将环境违法违规成本提高至与主要发达国家可比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基于声誉约束的民间金融组织动态博弈及其风险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间金融组织的设立来自于发起者承诺的高收益和参与者期望的高回报,这是一个双方博弈的过程。发起者违约惩罚的贴现值和合约执行成本是民间金融组织能否顺畅运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王晟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22):156-160
回顾了20世纪以来经济学和管理学中技术创新制度的研究进展,总结比较了产业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与国家创新体系等研究领域与学术流派中,关于技术创新与技术创新制度研究的理论成果、研究特点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介绍了20世纪末期出现的基于博弈均衡观的技术创新比较制度分析方法,并以企业内部知识分享博弈中的技术创新制度约束为例,说明了这一技术创新制度研究方法的特点与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汇率制度转换理论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经济学家,如弗兰克尔(Frankel,1999)、穆萨(Mussa,2000)、费舍尔(Stanley Fischer,2001)都指出,由于各国经济、金融条件各不相同,不可能存在一种适合所有国家的汇率制度;对于某一个国家来说,合适的汇率制度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也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