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云  李雪梅 《经济师》2002,(7):115-116
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云南省主要的经济发展战略 ,目标是努力建设成为一个绿色旅游大省。环境保护问题 ,是云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 ,如果环境保护问题解决不好 ,将危及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旅游业 ,在创造经济效率的同时 ,充分利用不可再生资源 ,保持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 ,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 ,强化政府行为 ,加强旅游规划和管理 ,使旅游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2.
云南旅游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云南旅游业依托云南省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云南经济发展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也是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然而,进入新世纪,云南旅游业发展速度开始减缓,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并对云南旅游业的提速发展形成阻碍,必须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云南旅游业才能实现由旅游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央已经把将云南建成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列入"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旅游业是云南省支柱产业,在桥头堡建设中将发挥先导作用。云南旅游业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构建高度开放的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立足国际市场,以国际化的视野来培育旅游产业。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和旅游网络信息建设,突出云南在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地区的中心地位,提升云南旅游形象。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扩大旅游经济效益,增强云南旅游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建成,旅游将成为中国与东盟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纽带.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云南与东盟各国开展旅游合作有着十分便利的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云南应加强对旅游业的规划和领导,做好旅游宣传,完善区域旅游合作环境与交通条件等方面的工作,规划旅游精品线路,打造旅游品牌;同时抓住时机,构筑与东盟各国的旅游合作机制,使云南旅游业在走出去、请进来中成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5.
旅游购物属于旅游消费中的弹性消费,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旅游购物消费占旅游者总消费的比重是旅游业是否发达的重要指标。云南旅游购物资源丰富,但云南的旅游购物消费在旅游总消费中所占比重不高,严重影响了云南旅游业的竞争力。通过对云南体验旅游购物的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在基于体验经济理论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云南发展体验旅游购物的必然选择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云南文化旅游资源系统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旅游业的二次创业、深度发展,应发挥云南优势,加强文化旅游资源的系统开发.文化是旅游开发的灵魂,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提高云南旅游业持续生命力与吸引力的关键.本文在对文化旅游和文化旅游资源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云南文化旅游资源自然和人文地理背景的分析,将云南文化旅游资源划分为九大类型,并针对这九大类型提出了云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构想.根据文化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组合,构建了云南文化旅游资源总体空间结构,提出"四核心、十七个经典区域、三条文化古道游路"的空间开发构想.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域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必然是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文章通过构建黄河流域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协调发展度模型,评价2004-2019年黄河流域9省区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研究表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总体状况不佳,旅游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现象突出;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属于一般协调类型,且协调发展度受生态环境的影响显著.基于此,黄河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应树立生态环境优先理念,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实施科技创新驱动策略和"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一、旅游业对云南经济的贡献 偏处西南一隅的云南省近年来旅游业名声大噪,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日益明显,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云南经济的新增长点。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云南的经济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拉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旅游业相对传统产业而言,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高创汇的产业。除此之外,旅游业作为非贸易外汇收入的来源渠道,作用是非常突出的。旅游业创汇能力强、换汇成本低,又很少受各国税制限制,对国  相似文献   

9.
云南旅游因为有了文化的支撑不断得到发展,而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重要作用也更加突出,云南文化旅游业正是顺应云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云南文化旅游业也面临着优势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但不管此次金融危机如何演变,云南文化旅游业都应力争把握机遇谋求进一步的发展,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将金融危机的破坏性影响减到最低,以保持云南文化旅游业的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黄河流域省会城市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引领与带动作用。通过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7—2019年黄河流域8个省会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进行测算,并对其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状况及耦合态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黄河流域省会城市旅游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城市间差异显著;生态环境状况一般,城市间差异不明显;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程度各异,呈阶梯状分布。提出应从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四个方面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机制,以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云南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可持续发展是对经济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种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原则。旅游业作为云南省经济支柱产业,其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决定了该行业的成败。作者从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出发,分析了传统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和“大旅游”开发模式的利弊,阐述云南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开发云南特色旅游资源的角度出发, 结合生态建筑的涵义和特点, 论述了保护和发展云南生态建筑的优势、意义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河南区域旅游开发模式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河南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的优势明显。为进一步促进河南旅游的快速发展,在全面分析河南旅游开发的区域背景和现状的基础上,对河南区域旅游开发模式及其对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建设河南区域旅游网络和积极开拓客源市场的基础上,实行区域旅游的联合开发与综合开发,是未来河南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对旅游产业具有支撑作用。河北省应进一步发展区域经济,开发旅游项目、提高游客的重游率、建立旅游文献数据库等,进而促进旅游业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西部大开发中云南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西部大开发中,云南要结合绿色资源优势、人文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准确地把握自身在西部大开发中的角色、地位,进行高层次、高起点的战略规划,以新思路来发展云南区域特色经济,探索出最能发挥云南优势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旅游业、出口工业,实现云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使云南在西部大开发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6.
加快安徽省旅游经济大发展的目标是实现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安徽省旅游经济的发展应根据安徽旅游资源分布的特点,积极创新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空间布局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策保障体系,从以皖南为重点向全省统筹协调发展转变,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经济网络布局。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为依托,把乡村环境、生态、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深度体验旅游。巴拉河流域是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重点,但其在黔东南旅游圈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并未充分发挥出来,黔东南旅游圈旅游业的发展与丰富的旅游资源仍不相称,通过分析巴拉河流域乡村旅游与黔东南旅游圈协同发展的必然性,提出巴拉河乡村旅游与黔东南旅游圈协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红色旅游优化升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湖南省是全国红色旅游之源,是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从红色旅游资源特质、产业发展态势、空间发展格局、品牌建设、区域合作框架等五个方面对湖南省红色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存在红色旅游发展水平不高、产品较为单一、讲解内容枯燥、发展地区不平衡、管理体制不顺畅等问题,并提出了湖南省红色旅游优化升级战略构想:即"政府主导、市场导向、项目带动、以点带面、有序发展"的战略模式、方针、重点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旅游是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和重要组成部分。在界定县域旅游及旅游竞争力的基础上,建立广东省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优化和提升广东县域旅游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2000-2009年湖南省主要入境客源国(地区)入境旅游人次为样本,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对湖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湖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较为合理,市场竞争力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但是客源结构也呈现出过度集中化的趋势。对此,应根据各客源市场的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进一步优化湖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