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西方主流战略管理思想的技术经济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震 《经济师》2004,(11):164-164,166
随着民营企业的崛起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 ,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高层管理者开始关注企业的战略问题。然而 ,先进的西方战略管理理论和原则运用到中国企业中并不能产生它预期的效果。为了探讨这个问题的根源 ,文章首先研究了西方管理“理性”的哲学根基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西方战略管理的“技术经济理性”特质 ,指出了基于这种“理性”基础上的西方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具有很多风险,其中战略风险又是影响非常重大的风险形式。从分析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入手,深入探讨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战略风险,并给出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防范思路及措施。  相似文献   

3.
区域差异是区域发展过程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是缩小区域差异、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交通格局变化与区域发展战略调整是推动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主导力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两个主导力量的不断变化,江苏省区域空间结构由细"一"字型到粗"一"字型再到"二"字型结构演化;将来可能形成"工"字型结构,远期还可发展为"Ⅱ"型结构。江苏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尤其是"工"字型和"Ⅱ"型结构将会推进区域间的产业转移,构建空间成长三角,缩小地区间梯度差,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实施技术创新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朱恒源  谢伟 《技术经济》2000,19(5):11-13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3%,而耕地面积仅占世界的7%。因此考虑到我国有限的人均资源拥有量、环境可追加承载力的阀值和强制积累政策可行性的降低,我国有必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只能依赖于技术学习工作。如果没有技术学习,仅仅依赖投入增长创造经济奇迹,那么无论是以本国积累为主还是吸收外资,这种经济奇迹不用多久就会破灭。一、技术学习我们知道,技术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根本的重要性,那么技术来源于何处?技术是否是自然生成的,或者说技术是易得的吗?新古典增长理论所存在的重要缺陷是:在新古典增长理论…  相似文献   

6.
7.
詹坤  邵云飞 《技术经济》2017,36(5):66-73
通过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进行理论溯源,提炼了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技术轨迹和价值实现路径。采取案例研究方法,以谷歌与丰田为案例对象,以智能驾驶汽车作为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例子,从技术维度与市场维度剖析了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发现:突破性技术创新起步于新技术和新市场,能为客户创造新的市场需求、科学问题解决方案;突破性技术创新具有非线性、非连续性的发展特征,突破性技术创新并不是某一特定节点的技术或产品,而是时间维度上技术或产品功能不断完善及演进的结果;企业在进行突破性技术创新时,会根据自身的资源基础、产业链中的竞争地位以及市场反馈建立与在位企业迥异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实现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如将其视为不同领域技术知识进行交叉融合实现技术轨道跃迁的创新成果,可以有效理解与把握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内在机理.其中,技术知识元匹配规则和方法成为关键性问题.基于突破性技术创新中技术知识元的多元化、动态化和分散化特点,运用证据推理理论,将技术提炼分解为知识元组合形式,根据突破性技术创新和技术融合性质提出技术匹配规则与方法,并以石墨烯技术为例,检验匹配规则和方法的有效性.依据规则,在技术知识来源中寻找合适的技术知识元进行匹配,进而迅速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有助于提升突破性技术创新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企业的\"创新尴尬\"是困扰企业发展的现实问题,加强企业知识管理,实现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对避免技术创新带来的困境具有重要意义。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是知识积累、知识转化和知识创新相结合的产物。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探讨了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知识积累机制、知识转化机制以及创新能力培育机制,以期进一步提升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区域经济差异及其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锡尔系数分解法,借助SPSS16.0和arcgis9.3软件系统地分析了内蒙古自1987年以来区域经济的时空差异及其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在时间上内蒙古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都在逐渐扩大,2005年后呈急剧扩大趋势;在空间上蒙中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蒙东和蒙西;从分解分析来看,区内三大地带内和地带间差异都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地带间差异是构成差异的主要因素。研究认为,内蒙古区域经济差异已经达到了限制经济发展的程度,形成差异原因包括资源、市场、政策和全球化等因素。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自然界的生态系统结合lotka-Volterra模型为基础,分析了产学研共生演化过程中生成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落期的阶段性特征与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产学研相互竞争、相互合作以及竞争合作共生演化的三个阶段进行了研究,梳理了学研方与产方多阶段博弈的行为,从而得出以下结论:忽略绝对优劣势,形成你追我赶的螺旋式上升的新常态;重视组织结构协同和过程协同,建立“政产学研资介”协同创新新型委员会;牢牢把握战略协同、知识协同和组织协同的逻辑关系;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持、法律保障体系和科技信息沟通平台。只有在不断加强自身水平上保持产学研动态平衡,才能推进协同创新健康可持续运行并实现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技术突破与创新产品市场化深度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TRIZ理论作为国际公认的重要创新方法之一,能够有效地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将TRIZ分析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方法嵌入到产业技术创新过程中,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技术范式不确定、知识产权及科研管理机制不健全、资源配置机制不合理等问题,从制约技术创新的瓶颈、路径分析、创新方案确立等方面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方法问题,针对产业技术创新的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分别制定出合理的创新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一国技术水平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该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经济增长的速度,技术水平提高的途径主要有两种:技术模仿和技术创新.但技术创新并不只是发达国家的"专利",技术创新除了与人均资本存量和人均人力资本水平有关外,也与总体的人均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水平有关.本文将国家技术发展战略分为四类,并给出了各种不同技术发展战略的情景条件.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五维度的生态化技术创新制度分析框架,并进一步推演出包含了11类制度的生态化技术创新制度结构-功能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5.
李宏  钱利  崇曦农 《现代财经》2007,27(12):67-7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引进-消化-吸收的创新策略,总体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许多领域已赶上国际先进水平,但由于自主创新不足,不能掌握核心技术,我国经济技术的持续发展将会遇到瓶颈。本文分析了我国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利用技术引进,选择何种技术创新路径,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企业运用突破性技术创新的障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栩  张可 《经济与管理》2010,24(6):85-88
突破性技术创新具有破坏性、风险性和不可逆替代性特点。运用突破性技术创新要遇到资源缺乏、模式固定、思维局限和精力不足等障碍,对此应广泛进行市场调查、发现新空间,建立适合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组织形式,合理进行资源整合,建立有效的激励体制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移动互联网迅速向社会各个领域渗透。移动互联网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也成为推动社会创新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引擎,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对移动商务技术扩散起步阶段和起飞阶段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起步阶段,影响我国移动商务扩散的重要因素包括信息化水平、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区域创新能力和基础设施;在起飞阶段,影响我国移动商务扩散的重要因素包括信息化水平、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从不同因素的影响因子看,信息化水平、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教育和文化水对移动商务扩散影响的作用正在增强,而区域创新能力和基础设施的重要程度正在减弱。因此,文章认为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人口集聚效应和网络外部性会有效促进移动商务技术和应用的扩散。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江苏高度重视科技进步与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确立科技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积极探索科技经济紧密结合的体制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大发展。根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9年以来,江苏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是我国创新活力最强、创新成果最多、创新氛围最浓的省份之一。本文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3》的数据为基础,把江苏的各主要指标数据与广东、浙江、山东等创新先进地区进行比较分析,梳理找出江苏区域创新的优势与不足,总结归纳江苏推进科技改革发展的经验做法,提出进一步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什么样的市场结构有利于技术创新一直众说纷纭,从垄断和竞争两个方面,探究市场结构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取决于技术创新的类型、行业技术进步的速度和技术外溢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企业已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企业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原有的“企业内部研究和创新”的模式已不再适用,企业需要向外部的思想和知识融合开放,使一切创新资源在企业及相关组织间快速流通和共享.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是在这样的全球化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为企业、科研机构提供一种机制,使原来互相竞争的企业达成合作,让过去技术占有方(科研机构)和市场主导方(企业)的资源互通.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对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绩效的研究尚属空白.因此,本文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功效系数法,实行定性判断和定量分析的双重方式,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绩效考核模型.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对模型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