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京市城市建成区扩张的时空特征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京市城市建成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南京市城市建成区扩张动态,总结其时空扩张特征,并对南京市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筛选,从而确定城市扩张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表明,在1985—2005年间,南京市城市建成区时空扩张呈现沿交通干线扩展和亲水性特征;经济发展、人口增加、产业结构调整和行政区划调整是南京市城市建成区扩张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2.
镇江市土地利用格局演变与情景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镇江市为例,运用动态度模型、转移矩阵分析1994—2012年土地利用格局的演变特征,并设定情景方案利用改进的CLUE-S模型对区域未来演变趋势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1994年以来镇江市土地利用呈现出"缓慢提升—快速上升—稳步下降"动态演变特征;土地利用类型转移主要表现为耕地向建设用地、林地和其他农用地向园地景观类型的转化;改进的CLUE-S模型在300m×300m尺度上最佳,耕地保护情景下,限制区内基本农田用途转化,制约了建设用地的适度扩张,预计到2030年耕地比重增加4.35%,主要分布在镇东平原区;经济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空间扩张最为显著,预计到2030年面积增加15.26%,主要侵占各建成区周边大量耕地;生态保护情景下,预计到2030年林地、水域等生态保护用地面积增加,主要分布在镇西丘陵区。分情景的模拟方案为区域土地利用调整与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研究城市蔓延问题对科学认识与引导城市发展至关重要。利用RS和GIS技术,从蔓延指数、紧凑度、蛙跳指数、分形维度、SBC指数、几何重心、雷达图等方面分析1990—2010年间武汉市建成区时空演变特征,同时借助于人口密度梯度和船头波方法分析武汉市城市建成区与人口蔓延的空间协调性。研究发现:武汉市存在严重的城市蔓延,在蔓延形态上表现为土地利用破碎度整体较高且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蔓延方向上以西南方为主。与此同时武汉市人口增长仍然集中在主城区而非城市边缘地区,人口增长与建成区增长在空间上互相分离。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管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13,自引:2,他引:113  
文章用较为详实的资料,对中国近15年城市土地扩张的基本态势及其3个影响因子,即人口、经济增长和城市环境改善的内在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近15年来,中国城市建成区土地面积年均扩张速度为850km^2。单因子回归分析表明,城市用地(城市建成区)扩张与城市人口和GDP皆呈高度正相关关系;但通过偏相关分析发现,GDP增长更能解释城市用地的扩张,经济增长是城市用地扩展最重要、最根本的驱动因素。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的增加,人们对城市居住环境的要求提高,这也将刺激城市对土地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利用中国35个大中城市2000—2008年的数据建立面板模型,对影响城市土地价格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了长期内城市土地价格与城市人口规模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张成为了土地价格不断上涨的推动因素。与此同时,考量了居民收入水平、储蓄水平以及房地产开发对城市土地价格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979年以来广州市建设用地 扩张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市作为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中心,近年来城市化进程迅猛,人口数量激增,土地覆盖类型被急剧改变.开展广州市建设用地动态监测,研究广州市建设用地扩张过程的时空演变规律,能够为广州市社会经济发展、城市规划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本文以广州市为研究区域,以1979、1990、2000年陆地卫星遥感影像、2005-2013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2008-2013年高分正射影像为数据源,运用遥感信息解译、统计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获取广州市建设用地扩张信息.从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分布及变化、重心转移及扩张模式方面分析广州市建成区扩张的时空变化特征.同时从城市规划、人口、社会经济和交通方面对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效应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助力,金融的规模、结构、效率是否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本文用耦合协调阐释金融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用灰色关联度模型计算金融与经济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并构建指标体系研究和分析我国1994~2008年金融与经济发展适应效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运用单指标方法,实证评估了我国70个大中城市的蔓延水平.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城市呈现出低密度扩张的蔓延态势,蔓延水平因区域差异而不同,东部地区最为严重;蔓延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呈现较高水平;人口增长及人均建成区面积增长是助推蔓延的两大因素,应从这两方面同时人手来缓解城市蔓延.最后,从规划理念、土地集约利用、控制人口规模以及践行“低碳经济”等几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福州城区土地集约化利用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州城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1、总量失控。根据历年城市建设资料,对福州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状况进行统计分析,1990年与1995年相比较,福州城市建成区面积净增17.9km^2,平均年增长率为6.33%,高于同期人口的年增长率(2.36%);1995年与2000年相比较,建成区面积净增23.78km^2,平均年增长率为6.20%,也高于同期人口的年增长率(2.57%)。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0-2010年重庆市40个区县的建成区面积增加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人均CDP和三、二产业比值的历史数据,对城市扩张速度的时空演变规律与特征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脱钩研究,判断二者关系在未来的变化趋势,以期为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提供参考.研究表明:①2000-2010年,重庆市城市扩张的增速较快的区域表现为由“一圈”向“两翼”扩散的态势,且扩张速度较快的区县在空间上表现为“集中连片”的形态,城市发展的涓滴效应和规模效应逐步显现.②2000-2010年,重庆市人口城镇化率提升的由“一圈”带动逐渐转变为“两翼地区”带动,城市生产力表现为随主城区距离增加而不断减少,“环主城区”成为承接“主城区”产业转移和“两翼地区”人口流动的功能性区域.③根据扩张性复钩或强复钩与城市扩张速度高度关联的研究论断,以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工业产业的空间布控可以实现人口的有序疏导.④根据扩张性复钩与城市扩张速度的耦合性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不断增强的研究论断,城市扩张速度越快,其对区域生产力水平的依赖程度越高,适度调低CDP增速,可以控制城市无序扩张、提升城镇化质量.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与区域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焦点,是协调区域土地利用、制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快速城市化阶段,土地供需矛盾成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瓶颈。中部崛起战略背景下,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论文研究安徽省城市土地利用存在问题。一、市区比重较高,建成区比重较低,城市用地快速扩张第一,安徽省市区比重较高,建成区比重较低,城市用地规模不大  相似文献   

12.
麻学锋  刘玉林 《经济地理》2019,39(5):226-234
利用夜间灯光数据,结合张家界不同时期建成区统计资料,利用阈值提取的方法,提取张家界不同时期建成区面积,对张家界城市扩张方向进行分析;运用核密度估计法、标准差椭圆分析法及索洛模型,结合张家界市1989—2015年的基础数据,分析张家界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特征及其与旅游产业成长的关系。研究发现:①张家界城市建成区呈现外延性的扩张趋势;②张家界旅游景区分布呈现的"三星拱月"态势对城市空间形态产生重要影响;③旅游产业成长对空间形态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产业组织形式的演替和就业结构的调整对旅游城市空间的物质要素和功能要素产生影响;④张家界城市形态演变速度总体上较为稳定,但1995、2002、2009、2011、2014年城市空间变化率相对较低,而1990、1992、1999、2003、2012年城市空间变化率相对较高。在此基础上完善旅游产业成长对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作用机理和逻辑模型。  相似文献   

13.
陈琦 《当代经济》2023,(3):3-11
城市自身空间发展过程与城市经济韧性关系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基于城市资本积累过程和恢复再生产过程作出理论假设。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为研究背景,以中国256个城市为样本,以2008—2012年为抵抗期,2012—2017年为恢复期,实证分析两个时期中国城市经济韧性与城市建设和规模扩张过程的关系。研究发现:首先,城市不只是经济活动的容器,其自身的建设和扩张过程,将对城市应对冲击和从冲击中恢复的能力产生影响。其次,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代表的城市建设过程对抵抗期经济韧性具有正向作用,以城市人口规模为代表的城市扩张过程则具有负向作用。最后,恢复期城市建设和扩张过程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发生较大转变,城市建设过程不再具有显著影响,城市扩张过程则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3~2013年26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城市扩张、财政分权及其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以城市人口密度衡量的城市扩张显著降低了环境污染,以建成区面积衡量的城市扩张显著加重了环境污染;随着财政分权度的提高,人口城市化对环境污染的改善作用不断增强,但是空间城市化对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仍表现较强的持续性;随着人口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财政分权由加剧环境污染向遏制环境污染方向转变,而在空间城市化的不同阶段,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均保持稳定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胡鑫  左晓安 《新经济》2023,(4):81-93
本文利用广东省2000年—2020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VAR模型分别构建模型对广东省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作了相关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定量分析中,广东省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之间有着显著双向影响,且经济规模与人口流动的相关性高于经济结构;在VAR模型中,经过协整分析,发现广东省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存在唯一的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并分析了广东省人口流动与经济规模及经济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强弱。研究揭示,广东省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之间确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要发挥两者的联动作用,实现人才吸引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构建投资理论模型,刻画产能利用和信贷扩张对投资行为的作用机理,运用1990—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在总体上产能利用水平对投资没有显著的正向引导作用,信贷扩张对投资则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进一步的子样本分析表明,在不同地区和时期,产能利用和信贷扩张对投资行为的影响有所不同。中、西部地区产能利用率和信贷扩张对投资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东部地区则不存在;1990—2001年与2008—2011年期间产能利用率和信贷扩张对投资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2002—2007年期间则不存在。  相似文献   

17.
基于样带分析视角,综合运用地理探测器、地统计等方法,以471个建制市为样本,探析1996—2016年中国典型样带建成区绿地率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机理。研究表明:(1)长江沿线东高西低,陇海兰新铁路沿线两端高于中部,东北及西部沿边西侧较高,106国道沿线南高北低,东部沿海中部高于两侧。(2)各样带的主导因子差异显著。长江沿线受经济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大;陇海兰新铁路沿线以人口、用地增长及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为主;东北及西部沿边受自然因素制约显著;106国道沿线长期由经济、人口和基础设施建设驱动;东部沿海受城市用地和人口规模扩张的影响较大。(3)城市绿地区域协同发展应以多因素耦合驱动为导向,遵循区域深化合作、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原则。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09—2018年大气PM2.5遥感反演数据集,综合运用GIS时空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揭示了中国城市PM2.5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9—2018年PM2.5低浓度城市数量增加,而高浓度城市数量减少,中国城市空气污染有所改善。(2)中国PM2.5时空集聚效应明显,呈“东—热、西—冷”的集聚格局,2009—2018年高值聚集区向东北扩张后向中部收缩,沿海城市始终保持高值聚集区;低值聚集区集中在西部,且范围逐渐缩小。(3)人口与城市化、产业与能耗、交通因素对PM2.5时空分布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其中,人口与城市化指标层中的人口密度因子为强相关因素。在区域尺度上,人口密度、年末实有城市道路、城市建成区占比与城市绿地率对内陆地区PM2.5年平均浓度影响较大;而沿海地区仅人口密度、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与人均GDP对其影响,其他因素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首先利用ArcGIS分析广东省住房价格的时空间变化特征,进而采用2005—2010年城市用地与扩张、人口增长、经济增长、城市规模、市场政策、环境特征等方面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省内21个地级市城市商品住宅价格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住房价格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广东省住房价格呈现强烈的时间、空间变异;城市土地扩张和人口增长、经济增长和城市规模对住房价格有显著的影响,但作用强度和显著度存在差异;时间固定效应表明调控政策对调控住房价格的作用在降低。最后提出保障房地产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何楠 《经济经纬》2007,(2):91-94
人口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郑州市人口发展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但是,人口数量的不断膨胀,人口素质偏低,人口结构不稳定,使郑州人口与经济发展要求不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郑州市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