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代契约理论的法哲学基础及其经济学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契约理论的法哲学基础是新自然法,新自然法是在批判和继承实证主义法哲学思想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证主义法哲学思想使倡导“科学主义”的逻辑经验主义方法论能够在现代契约理论中继续成功运用,而新自然法哲学主张的实质正义、限制契约自由和诚信、缔约过失责任原则则给现代契约理论的方法论注入醇厚的“人文主义”精神。所以现代契约理论的方法论呈现出“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相互融合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2.
利益相关者理论吸收了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多学科的营养,在20世纪80年代后获得快速发展。从经济学的契约观、管理学、社会网络分析和社会资本视角出发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主要关注效率问题,从经济学产权观、伦理学、政治学视角出发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主要关注公平问题。两大关注焦点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从微观层面上协调效率和公平问题开辟了新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3.
收入再分配成为中国现阶段的重要议题,但现代主流经济学却难以为之提供理论支持。究其原因,现代主流经济学将市场机制下的工资收入视为人们的劳动贡献或应得权利的体现,从而是合理和正义的。但是,为市场收入的合理性进行辩护的两个基本理论——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和资格理论都存在致命的逻辑缺陷。事实上,现实市场机制下的收入分配并不是由劳动贡献决定,而是由特定的分配规则决定,而分配规则涉及到其他非技术和经济的因素。因此,在既有的市场机制和分配制度下的初始分配收入往往存在很大的不正义性,这就从社会正义的角度为收入再分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杜文中  滕光进 《技术经济》2001,20(12):58-60
20世纪50年代经济学方法之争的结论是没有哲学基础的经济学不是完整的经济学。经济学理论的哲学基础是指该理论建立和发展所依赖的哲学思想的集合。这些哲学思想都会在经济研究中的活动、态度,以及所使用的方法方面对什么是“恰当的”产生不同的影响,提出不同的处理方法。因此,辨析影响经济学理论的哲学基础能够帮助理解经济学理论的内涵与外延及其发展脉络,理解经济学家的信仰。  相似文献   

5.
西方主流经济学基础是经验主义哲学。经验主义哲学最早的表现是英国古典经验主义,19世纪中叶以后表现为科学哲学。本首先考察了在经济学史中大多数有成就的经济学家对哲学的十分熟悉,甚至有的就是经验主义哲学家。其次考察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科学哲学家全面主动地介入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学基础的哲学反思,即考察了经济学哲学的争论及其成果。最后,深入地考察了经验主义哲学内在的认识论特质和西方主流经济学、科学哲学和经济学哲学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  相似文献   

6.
社会正义是当代西方规范性政治哲学的讨论主题.正义的核心是平等,正义理论所寻求的是对社会成员的平等关注.然而,平等关注的含义却极具争议,尤其当它涉及收入或财富分配时.对平等关注的不同解读产生了不同的分配理想.本文将从两个基本问题的角度,即"什么之平等"以及"平等本身是否可欲",来概括介绍西方社会正义领域的主要理论和观点.  相似文献   

7.
社会责任会计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则斌 《经济管理》2006,(23):23-26
本文介绍了社会责任会计产生的历史背景.从伦理学、哲学、经济学、会计学等角度论述了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理论基础,并结合实际,分析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应反映的内容、计量的方法以及报告的形式.指出社会责任会计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现象学角度出发,考察了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与现象学之间不同阶段的历史联系,并从两者对实证主义的态度,意向性对人的行动理论的影响,两者关于时间性和不确定性的观点,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复兴中遇到的理论困境以及解释学转向等方面出发,论证了现象学对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影响.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是现象学,主流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是经验主义哲学,在现代表现为科学主义思潮,哲学基础的不同使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是当代经济学领域两种对立的学科体系,其对立的根源在于两大学科体系的阶级性倾向以及各自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揭示了人的本质;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变迁,反映了现实经济世界的发展变化.在借鉴现代西方经济学科学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推向深入,是中国社会科学工作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0.
现代西方经济法产生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在于“市场失灵”理论和“国家干预”理论。“市场失灵-国家干预”经济法理论模式对于研究中国经济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Virtue ethics interprets human action as pursuing good ends through practices that develop qualities internal to those final goals. The philosophical approach has been identified as critical of economics, leading in turn to the innovative response that by viewing the market as mutually beneficial exchange, economic practice is in fact defendable on virtue ethics grounds. This defends economics using arguments drawn from virtue ethics, but there is a need also to explore space for virtue ethics within economic theory. Examining key contributions of Kenneth J. Arrow, Amartya Sen and Elinor Ostrom, the article notes that virtue ethics’ appreciation of persons’ communicability of ends is increasingly being relied upon within economics, though sometimes under different names. Its strength to interdisciplinary work between economics and philosophy lies in presenting a methodology able to capture how human beings are capable of, though not fixated on, cooperation.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必须深刻揭示社会整体系统中各子系统间的相互关系与子系统中各因素间的关系,探讨协调这些关系的理论和方法。笔者应用系统理论对科学发展观进行研究,分析了科学发展观的系统特征及其系统动力机制;从协同原理和支配原理探讨了科学发展观的系统演化原理。  相似文献   

13.
经济学具有二重性,即兼具科学性质和人文性质.作为科学的经济学只涉及解释手段的选择,不考虑目的的选择问题.这是因为:手段的效果可以通过事实经验地证明,而目的包含价值观和伦理因素,无法转换为纯粹经验的描述.虽然不符合实证原则,但是作为人文的经济学是作为科学的经济学的前提,作为人文的经济学讨论目的的选择.在目的选择的过程中,伦理、价值判断、政治哲学等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社会实现稳定和谐的最终基础是道义与共识.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note, I respond to a recent article by Irene van Staveren (2007) in this journal, where she presents a case for virtue ethics, rather than deontology or consequentialism, as the most appropriat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for economics. Rather than taking issue with her positive arguments for virtue ethics, I argue in defense of deontology – or, more specifically, the moral philosophy of Immanuel Kant. I argue that, when properly understood, Kantian ethics should not be associated solely with formal rules and obligation, but that Kant's moral system can accommodate many of the concerns of virtue ethics, such as social relations, real-world context, and human fallibility, as well as embodying a unique emphasis on human dignity and judgment.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的实践已经取得瞩目的成就.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析循环经济的学科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从循环经济命题的产生和发展来看,循环经济不仅具有经济学学科基础,至少还包括了生态学、哲学和系统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经济学比现代主流经济学更容易发现经济危机,主要源于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在社会哲学观上坚持矛盾冲突论,从而发现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不一致性;二是在研究方法论上采用平均主义分析,从而更适合使用统计材料和历史材料来考察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正因如此,马克思经济学能够充分认识到自由市场经济内含的冲突性,并从收入分配角度揭示了经济危机的内在根源;相应地,解决经济危机的根本措施就是,改变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7.
谭安奎 《开放时代》2010,(11):91-104
纳斯鲍姆是当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作为一名杰出的古典学家,她在访谈中就古希腊悲剧和哲学中的多元主义、哲学与民主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积极评判,并对施特劳斯学派表达了哲学上的不满;作为在情感研究方面颇富造诣的哲学家,她对理性与情感的二分以及我们如何反思启蒙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作为可行能力思路中的代表性政治哲学家,她批评罗尔斯所承续和推进的契约论传统,并阐述了可行能力思路视野中的社会正义理想;作为极富声名的公共知识分子,她就战争、博雅教育等问题表达了自己的鲜明主张。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a group of essays on ethical issues written by Pigou between 1900 and 1908. It is argued that they contain the foundations of his economic philosophy. Pigou's research on the meaning and content of the good merged into his definition of welfare, and his interest in religion as a subjective experience resurfaced in the subjective framework of his economics. A methodological pragmatism informed his economics as well as his ethics; moreover, the endorsement of interpersonal comparisons of the good in the ethical texts was consistent with Pigou's adoption of utility comparisons in welfare economics. Pigou's philosophical pessimism was reflected in his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evils of society, eventually leading to his advocacy of governmental intervention to foster economic welfare. The article contends that Pigou's philosophy derived not only from Sidgwick, as commonly believed, but also from G.E. Moore's Principia Ethica.  相似文献   

19.
徐充 《经济问题》2007,(12):3-5
世界正发生着从"旧全球化时代"向"新全球化时代"的重大转变.伴随这一时代转折,建立在传统工业文明基础上的经济学正面临着研究范式的挑战,因为它已经不能适应以高科技为先导,以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为特征的新时代所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其研究范式急需进行整合与超越,交往实践观为其提供了新的视域和新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20.
经济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国民和社会的福利,这不仅关涉到自然资源的利用问题,而且关涉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相应地,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含了伦理学和工程学两个方面: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构建了整个经济学的理论大厦。事实上,不仅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的关系源远流长,而且即使是专注于研究自然资源配置问题的主流经济学,也根本无法脱离具体的社会关系。正因如此,经济学的研究需要非常广泛的知识;否则,根本无法理解具体的经济现象,也无法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议。然而,现代主流经济学日益局限于工程学一个方面,并极端地采取抽象化的分析路线,偏重于数理的训练而疏忽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知识的吸收,从而造成了理论与现实的脱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