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公共产品视角下的政府规制及最优供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规制主要是指政府行政机构制定并执行的直接干预市场配置机制或间接改变企业和消费者的供需决策的一般规则或特殊行为。作为一种约束性制度安排,政府规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可以视为一种公共产品。本文详细论证了政府规制的公共产品属性,进一步分析了政府规制的供给特征与需求特征,并在归纳中国政府规制特征基础上,研究探讨了中国政府规制优化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2.
政府规制俘获理论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规制俘获理论(Capture theory of regulation)是政府规制理论的重要内容,它侧重于对政府规制问题的政治经济学过程进行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激励理论在政府规制问题的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传统规制俘获理论也随之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激励性规制俘获理论,也被称为新规制经济学的规制俘获理论。这一理论对规制俘获发生的原因、机理等进行了更为深入、细致的分析,其许多结论对中国政府管理制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国微观规制改革先后经历了自由放任时期的规制松弛阶段、凯恩斯主义规制强化阶段以及后凯恩斯主义的规制放松阶段。在规制改革的过程中,政府和市场的双螺旋始终是规制改革的内生动力,而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始终相伴而行,同时政府微观规制行为始终被纳入到规制法律中,依法规制的特点突出。借鉴美国微观规制改革的经验,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政府规制改革必须根据市场发育的情况渐进式调整政府微观规制行为,推进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的协调发展,规范政府规制行为,建立独立、高效、透明的规制机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以"地沟油"、"毒奶粉"为代表的食品安全违法事件屡屡发生,给中国的消费者和食品行业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食品安全的诸多问题反映了中国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诸多问题与不足。食品生产企业与政府之间存在着"强—弱"规制的博弈关系,其影响因素包括政府和企业的成本收益、外部性成本以及对地方政府的俘获等,有关部门可从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博弈结论出发,有针对性地从规制角度提升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5.
基于产业结构视角的政府环境规制对低碳经济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低碳经济,而产业结构是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环境规制的有效介入。基于以VAR模型为基础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政府环境规制与第一产业单位GDP碳排放量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但是政府环境规制是引起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单位GDP碳排放量变动的Granger原因。构建低碳型产业结构要完善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环境规制体系,必须加大政府环境规制力度,优化政府环境规制结构。  相似文献   

6.
针对电视节目低俗化现象,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进行治理,但法律体系不健全、政府监管体制缺乏系统性、政府规制的行政化倾向使政府规制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有必要完善法律体系,转换政府职能,政府规制与媒体自律、公众监督相结合,促进电视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不断、矿难频发与环境恶化的事实表明政府规制存在明显的失灵.失灵原因或者被归结为中国式分权造成的地方政府行为扭曲,或者被解释成规制权过于分散.事实上,中国改革现阶段实施的分权规制体制本身存在的一系列制度性缺陷,包括消费者显示规制偏好的激励不足与渠道不畅、地方政府任务的多维性、缺乏横向制衡等,才是造成规制失灵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国家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与市场或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和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对中国特殊国情与发展阶段来说,"发展型政府"与"服务型政府"并不能准确界定中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而西方市场调节型市场经济模式也缺乏中国适用性。只有符合中国特殊国情与发展阶段的国家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才是中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应有模式。  相似文献   

9.
跨国公司行为与政府规制析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与跨国公司的关系问题一直是跨国公司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全球战略的推行对国家主权提出了挑战,由此导致政府对跨国公司行为的规制以及两关于规制的谈判。谈判的最终结果将达成一种使双方互利的规制政策,这种政策的实质是一种政府放松规制、日趋自由化的政策。当代跨国公司的政府政策正是这一趋势的客观反映。中国政府制定跨国公司政策也应逐步体现这一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产业正处于战略转型时期,从追求数量增长型向质量安全环保型转变,由生存农业向多功能农业转型,由市场型农业向支持型农业转移,在这样的转型过程中政府的产业治理模式亟待转变。中国政府环境规制的重点往往是工业产业,对于农业的环境治理则鲜有研究。针对农业发展与环境治理之间潜在的矛盾冲突,提出了环境规制的一般框架,并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农业发展的环境规制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苏南模式的新发展和地方政府的转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中国政府不能简单地、一般地谈政府职能。中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经济和社会发展很不平衡,由此产生各级和各个地区的地方政府的行为差异。而且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地方政府的行为差异也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2.
零售业政府规制机构缺乏独立性是影响零售业经营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当前流通体制改革应该重视零售业政府规制机构的独立性建设。零售业规制机构独立性受到规制机构设置、规制立法、规制机构人员独立性等因素的制约,中国目前在这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当根据政府规制机构独立性的要求,从机构设置、规制立法、和规制监督体系等方面加强零售业政府规制机构的独立性建设。  相似文献   

13.
西方政府规制理论与中国规制实践在规制主体、规制对象和规制作用的市场基础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为此,中国的政府规制理论和实践不能照搬西方模式,应从我国处于双重转型期的基本国情出发,从寻找"后发性利益"、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的战略高度,从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目标出发,来重构政府规制。  相似文献   

14.
中国金融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生于经济发展的金融发展具有其内生行为规制,而金融发展的外部性又要求外部规制对其内生行为规制进行保护和维持。作为外部规制化身的政府在金融发展中应具有合理的干预机制和契合点,即内生行为规制是基础,外部行为规制保护和维持内生行为规制。结合中国实际,在分析中国金融发展路径的基础上,我们分析了中国金融发展中政府行为的"缺位"和"越位"以及内生行为规制的作用和缺失,建议政府干预只能是抽象规制,即提供总原则而非具体事务;同时要正确理解金融深化与金融约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完善政府绩效审计规范体系,转变绩效审计观念,是当前中国政府绩效审计的一项重要任务。政府绩效审计在主要发达国家已得到长足的发展,从中国国情出发与发达国家的政府绩效审计环境进行了比较,并对改进中国的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地方政府治理机制的缺失可以从政府规制的角度来分析,经济规制、社会规制和行政规制都存在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相适应的地方。中国各级地方政府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治理目标是建立与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政府,为此必须理顺行政原则和转变行政方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政府试图利用环境规制政策解决"经济高速增长"与"环境质量恶化"的两难困境,实现环境改善和经济增长的双重红利,其中环境规制强度是环境规制政策实施时的核心变量之一。文章主要基于对国内外有关环境规制强度的测量方法与前沿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从企业的减排投入、污染排放和政府的治理投入,以及综合指数三个角度对环境规制强度的测量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并就环境规制强度测量方法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扫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是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年,在这一年,新一届政府向全世界宣布“科教兴国是本届政府最大的任务”。中国科技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那么经历了近20年的改革历程,中国科技体制改革进行得怎样了呢?据科技部有关方面介绍,科技体制改革进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1978年3月到1985年3月是第一阶段,全国科技大会后开始酝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局部的、分散的探索与试点。改革的主要特征为扩大院所的自主权,试行科研责任制和合同制,对外实行有偿服务和成果的有偿转让,从而部分地调动了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1985年3月到19对年5月…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力产业规制制度的变迁伴随着经营体制的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表现出我国特有的强制性与渐进性相容的制度变迁特色。本文将基于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变迁,分析我国重建电力产业政府规制制度中存在的阻滞,提出重建电力产业政府规制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政府经营城市,在中国既被视作国家发展与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中国实现经济腾飞的关键,又因其政府主导的特征被批判为是对市场配置资源的扭曲。中国政府经营城市首先属于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其次属于经济范畴,在城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下,政府经营城市表现为"国家、政府、城市"三者间的相互替代和互动影响。本文借助马克思"生产力—生产关系"范式构建"国家—政府—城市"理论分析框架,通过研究中国政府经营城市的阶段性主导力量和结构模式,发现中国政府经营城市的历史演进轨迹表现出"国家直接经营城市—适应市场化的转型调整—国家、政府、城市相互匹配治理"的过程;只有形成国家、政府、城市三者间的良性互动、培育城市力量、坚守行动边界,才能形成适应现代化要求的政府经营城市模式,真正建立推动城市、政府、国家实力提升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