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改革的推进和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村社区日益分化,不断扩大的村庄差距造成了社会流动失序,加深了村庄间隔阂,增大了社会风险,致使村庄治理面临巨大困境,必须从国家宏观引导分化程度、村庄内部创新治理机制、探索多样化村庄治理模式等方面,进行农村社区分化背景下的村庄治理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林辉煌 《开放时代》2021,(4):85-102
在社会主义中国的村庄治理中,党组织是非常特殊且重要的治理主体之一.本文将通过历史比较的方法,尝试还原党组织在村庄治理中的作用机制并进而揭示党的属性.中国共产党之前的皇权与政党试图将乡村社会纳入治理的范畴,但是都未能从根本上引发村庄治理的结构变化.传统村庄治理的改造,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彻底完成的.本质上讲,中国共产党不是简单地为赢取选票而组织起来的政党,而是一种发挥元治理功能的治理体制.这种元治理功能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以"核心"的身份介入到治理体系中,发挥着联结、统筹和引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作用.最后,本文尝试呈现当前农村党建的状况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林辉煌 《开放时代》2021,(4):85-102
在社会主义中国的村庄治理中,党组织是非常特殊且重要的治理主体之一.本文将通过历史比较的方法,尝试还原党组织在村庄治理中的作用机制并进而揭示党的属性.中国共产党之前的皇权与政党试图将乡村社会纳入治理的范畴,但是都未能从根本上引发村庄治理的结构变化.传统村庄治理的改造,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彻底完成的.本质上讲,中国共产党不是简单地为赢取选票而组织起来的政党,而是一种发挥元治理功能的治理体制.这种元治理功能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以"核心"的身份介入到治理体系中,发挥着联结、统筹和引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作用.最后,本文尝试呈现当前农村党建的状况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林辉煌 《开放时代》2021,(4):85-102
在社会主义中国的村庄治理中,党组织是非常特殊且重要的治理主体之一.本文将通过历史比较的方法,尝试还原党组织在村庄治理中的作用机制并进而揭示党的属性.中国共产党之前的皇权与政党试图将乡村社会纳入治理的范畴,但是都未能从根本上引发村庄治理的结构变化.传统村庄治理的改造,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彻底完成的.本质上讲,中国共产党不是简单地为赢取选票而组织起来的政党,而是一种发挥元治理功能的治理体制.这种元治理功能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以"核心"的身份介入到治理体系中,发挥着联结、统筹和引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作用.最后,本文尝试呈现当前农村党建的状况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推拉模型的村庄空心化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芳  周璐 《经济论坛》2010,(8):208-210
针对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村庄空心化问题,本文以推拉模型为基础,通过增设响应系数和外来干扰因素变量,以增强模型的动态性和微观性,最终推演归纳得到揭示空心村形成机理的村庄人口迁留决策模型和迁留决策过程,揭示了村庄空心化形成机理。最后,本文从传统推拉因素、外力干扰因素、村民自身因素三方面提出了治理突破点和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6.
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是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关键,是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重点,充分发挥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主体作用,可以提高生活垃圾治理的效率与效果,从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全面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以陕西省863名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从村庄制度视角出发,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研究框架,进而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村庄制度对农村居民的主观规范和治理态度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并且进一步显著提升其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意愿及行为;主观规范、分类态度与知觉行为控制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分类意愿显著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另外,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受到村庄制度与亲戚朋友等周围人行为的影响,生活垃圾治理的相关村庄制度越完善,周围人参与分类的积极性越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行为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7.
郑州市区内百余个都市村庄仍保留传统的庙会活动,由庙会所引发交通瘫痪、商品质量无保证、娱乐活动格调低等多种问题,与都市村庄身处的城市化背景格格不入,引发冲突与尴尬。如何有效治理和合理引导都市村庄庙会问题,是本文思考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家辉 《城市建设》2010,(3):140-140
本文首先对村庄规划的内涵进行阐述,然后在对当前村庄整建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笔者对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武冈市村庄土地整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为各地推行村庄土地整治进行模式选择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村庄土地整治实践;研究方法:分析了影响村庄土地整治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对中国现有的村庄整治模式进行了分析评价,从武冈村庄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武冈选择村庄整治模式的原则,并分析了武冈已选择实施的模式;研究结论:应从武冈实际出发探讨适合武冈村庄土地整治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建议引入占补"平衡机制"和"增减挂钩"机制作为武冈村庄整治的运行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对村庄规划的内涵进行阐述,然后在时当前村庄整建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笔者对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村利益分化日益明显。农村利益分化是农村社会成熟和进步的标志,但是,农村利益过速分化、过度分化以及持续分化不可避免地会加大村庄治理难度,使村庄治理面临严峻挑战。鉴此,必须加大社会改革力度,健全利益协调机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抑制农村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不断完善和创新村庄治理模式,以实现农村社会的科学治理与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集体行动理论框架,利用安徽省稻谷主产区村级调查数据分析村庄规模、收入不均等性、户均耕地规模以及外出打工户数比例等因素对村庄农田灌溉设施建设之集体行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村庄规模和收入不均等性对村庄集体行动的影响方向都是先正后负,呈"倒U型"特征,即只有在村庄规模和收入不均等性处于中等水平时,村庄集体行动才容易形成;户均耕地规模对村庄集体行动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外出打工户比例对村庄集体行动存在抑制效应。本文分析结论具有重要政策含义:一是应合理设置村庄规模,不宜过小或过大;二是应认同适度的收入差距,防止收入均等化和两极分化;三是应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户均耕地规模扩张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村庄的生活     
贺雪峰 《开放时代》2002,(2):109-116
实行村民自治以村庄共同体为社会基础,建构村庄共同体以村民自治为制度基础。在当前村民自治的制度运作中,如何减少诸如沉重农民负担造成的村庄社会边界模糊,及由此引起的村庄共同体解体的问题,的确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村庄信任与标会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胡必亮 《经济研究》2004,39(10):115-125
本文在对温州一个村庄的标会情况进行了比较详尽调查的基础上 ,将村庄共同体理论和信任理论与该村的非正式金融发展现实相结合 ,初步地建立了“村庄信任”这样一个全新的理论概念与分析框架。借助这一分析框架 ,文章认为 :(1 )标会将自由竞标过程与程序、竞争性利率决定、自愿性合作、大众参与、信任等因素实现了有机结合 ,是一种很有效率、活力与竞争力的非正式金融制度安排。 (2 )因为村庄共同体与区域性文化等因素对标会行为的嵌入 (embeddedness) ,小规模、社区性标会在现实运作过程中的风险很小。 (3 )政府在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的同时 ,应该允许各种非正式金融的存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对村庄规划的内涵进行阐述,在对当前村庄整建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笔者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对村庄规划的内涵进行阐述,在对当前村庄整建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笔者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广西村庄经历四个变迁阶段:人民公社、“撤社建乡”、村公所、农村基层组织稳定发展时期;出现四类变迁模式:因农林场改革导致新村庄的设立、因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原有村庄的撤销、因新农村建设需要导致村庄的合并、因扶贫易地搬迁导致村庄位置的移动;呈现四个典型特征:农民“非农化”、种植“非粮化”、产业规模化、村庄“空心化”;存在四个主要问题:缺乏村庄规划和管理、村庄环境差、农村改革相对滞后、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市民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使用一个全国性的大样本来定量化地考察村庄经济变量和自然特征变量对农地再分配的影响,同时也将村庄政治变量和社会文化变量纳入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显示:农地税费负担对土地小调整有正向影响,农民收入来源假说没有得到证实;土地资源禀赋对土地大调整有负向影响,但对小调整没有影响。交易费用假说只适用于土地大调整,对小调整不适用;村庄民主假说没有得到证实,但村民对村委会工作的关注程度对土地小调整有负向影响;村庄社会文化变量对土地再分配特别是土地小调整有重要影响,农民偏好假说成立。村庄农地再分配制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现阶段不应该取消或禁止,而是改进和完善,在土地产权稳定和调整之间取得平衡。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中国中西部7个省15个县120个贫困村庄和1 8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研究了村庄民主与农户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使用生活满意度法估计村庄民主的货币价值。村庄民主发育程度对农户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把非贫困户和贫困户分开进行估计发现,村庄民主发育程度对非贫困户的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村庄民主发育程度对贫困户的幸福感没有显著的影响。IV结果表明,村庄民主发育程度每增加1个百分点带来的幸福感的增加相当于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18.47个百分点带来的幸福感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
区位与政策优势推进广西迈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客观分析了村庄空间分布的非集聚现象及其原因。剖析在先决条件、内生动力、外部推力的作用下村庄集聚的必然性。基于动力,将既有集聚实践分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类型,研究不同类型下主体利益诉求、行为途径及功能特点,并对其现实价值与局限性进行了评价。结合地域农业与村庄自治特征,提出上下结合的集聚模式更适应新时期稳步推进村庄集聚的发展要求,同时在配套机制与规划思路方面进行了策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