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都市周边是农业供需结构矛盾最为集中、农业功能拓展需求最为强烈的区域,加快都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对于提升都市农业的综合效益、促进农民稳定持续增收、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指数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目前,都市农业仍面临产品结构供需错配、产业链融合发展不够、生产要素结构性问题突出及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等问题。因此,应以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为核心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以提高要素使用效率为核心完善要素供给,以三产融合和集约化经营为核心创新农业经营机制,以提升竞争力为核心培育都市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持续推进都市现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存在三大较为突出的结构性失衡,即制造业供需结构性失衡、二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失衡、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结构失衡。未来,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需要以支持产业有机融合为手段,化解产业结构性失衡,构建国际竞争力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经济效益良好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从产业、企业、产品三个层面全面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提高高端制造业和产业链高端环节的占比,化解制造业供需结构性失衡;构建化解"虚实结构失衡"的体制机制,夯实实体经济发展根基,推动虚拟经济的结构优化,防止国民经济脱实向虚倾向,防范长期系统性金融风险;以提升虚拟经济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为目的,深化基于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3.
在生产链条高度细分的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提高国际生产分割的融入程度是否能提高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呢?研究表明,国际生产分割比例与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即单纯地进口国外的高质量中间投入品或单纯地引进技术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存在“拐点”.在产品水平质量差异很大的行业中,企业使用外国中间投入品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幅度要小于产品水平质量差异小的行业.在加工贸易方式下,国际生产分割比例越高,企业使用来自OECD国家的中间投入品则越多,其出口的产品质量也就越高.为了中国外贸的转型升级,政府不仅要鼓励企业进口国外高质量的中间投入品,更重要地是要推动本国生产零部件等中间投入品的企业的自主创新;鼓励企业增加R&D和技术方面的投资,并升级整个供应商体系和下游的生产商体系,从而改善本国中间投入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河南省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农产品供给结构不能够适应不断升级的食品消费需求,农业效益不高,农产品价格的国际竞争力不强是河南省农业发展的明显短板.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提升农业开放发展能力,是河南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招.本文在对河南省农业外向化发展现状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开放经济条件下河南省提升农业开放水平,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产业存在着互为对方发展提供数量充足的合格产品和发展所需市场的双向关联关系,它们之间互为供给,互为市场。从供需链视角看,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产业发展不协调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因此,应跳出农业,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产业供需关系中去拓宽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思路。统筹工农业发展,大力发展服务业,应是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新理路。  相似文献   

6.
国际生产分工的发展加速了知识和技术的行业间流动,是发展中经济体获得外部技术溢出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全球投入产出数据和产品出口贸易数据构造中间投入品技术水平指标,从中间投入品技术水平视角评估国际和国内生产关联对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溢出效果.研究发现,上下游行业中间投入品技术水平的提升能通过技术嵌入和生产转换推动制造业技术升级;行业生产关联的技术溢出效应在国内生产网络中更为显著,而在国际生产关联中,高技术进口中间投入品对中国制造业的研发投入产生挤出效应,不利于中国制造业技术升级.在后疫情时期国际产业链加速变革的新形势下,中国应充分利用国内生产关联的技术溢出机制,加强技术创新和行业间技术共享,对外主动对焦国际高技术产品需求,以高水平参与国际生产分工推动制造业技术升级.  相似文献   

7.
加快农业产业链整合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链是现代农业的核心产业组织形态,现代农业竞争本质上是产业链竞争.在市场拉动和政策支持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农业产业链正迈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但产业链组织化和一体化程度较低,利益联结和分配机制不完善,政策支持和要素支撑体系不健全,各行业产业链竞争力总体不强.今后,应把产业链整合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用产业链整合来统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休闲农业发展等政策,并根据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分类推进.特别是要加强农业产业园区等载体建设,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产业主体,提升产业链一体化水平,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完善政策和服务支撑体系,加快提升农业产业链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促进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顺应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对农业"转方式、优结构、提效益、促增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力弱、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要素瓶颈制约尚未突破等问题。因此,应从强化顶层设计、打造新兴业态、培育多元主体、创新利益联结形式、激活多种要素等方面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与测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辛岭  安晓宁 《经济纵横》2019,(5):109-118
以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四个主要特征,即绿色发展引领、供给提质增效、规模化生产、产业多元融合为基础,构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利用2018年统计数据对31个省区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得出各省区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分析发现,农业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东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领先于中部与西部地区;各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不同的优势与短板;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急需提升。我国应结合不同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发展优势规划农业高质量发展方向,以绿色发展引领经济发达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西部地区特色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水平;注重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作物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指农业生产端的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共享创新下形成的农业产业结构、农产品产量、农产品质量的高度优化。在明晰太原市农业区位条件的基础上,对太原农业产业进行了产业效益分析、农产品供给结构分析和农业技术性投入分析,通过测算超效率DEA值发现太原市农林牧渔总产值在十一个地市中排名较低,但农业生产效率相对较高,与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以及农业技术创新密切相关。在"量农业"向"质农业"转变的大趋势下,促进太原市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的产业生产效率,进而构建高质量的资源利用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建议从推动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提升农业水资源利用率、以质量品牌带动资源集聚、以产业融合发展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加快推进功能农业发展、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信息化衔接八个方面不断强化太原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作为其他部门中间投入品,在提供知识产品或知识服务这种高级生产要素时通过"知识溢出效应"提高了其他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生产率水平。文章利用我国投入产出数据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作为中间投入的行业去向、对整体经济以及对不同行业生产率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虽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作为中间投入已经对我国整体经济的生产率水平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根据分行业研究发现我国现阶段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产业带动力和辐射力主要表现在服务业内部而其对制造业发展的带动能力和辐射能力还没有发挥出来。文章最后对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经济增长的牵引力和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助推器,而产业融合有利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融合过程实质是产业价值链分解和重构整合过程,产业融合可以通过提升产业竞争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以及交易成本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而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内部结构不合理,传统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重过大,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融合水平偏低。最后,提出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丽萍  谢科进 《经济师》2006,(12):240-240,272
文章用产业组织理论、国际竞争力理论、制度创新理论等基本原理,分析我国农业产业组织特征、经营主体的行为、经济绩效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从产业组织视角,探讨贸易自由化条件下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影响因素;认为将农业生产和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营造一个便于农户与市场连接的制度环境,走符合我国农业比较优势现状的产业化经营道路,是缓解上述矛盾、加强我国农产品市场与国际农产品市场对接,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改革思路中,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它对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及带动作用,直接影响到了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出发,分析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目前,消费、投资和出口三大传统的增长模式已经难以持续,"供需错位"已经成为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据此提出了创新驱动、模式更迭、制度变革等对策建议,据此对河北省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农业生产在经济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出口农产品作为农业经济中尤为重要的部分,它的竞争力强弱不仅深深影响着安徽省农业产值,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同样明显。在现阶段,利用安徽省农业的比较优势,提高安徽省出口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扩大安徽出口农产品国际市场份额、提升安徽省农民收入以及对促进安徽省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运用统计方法对所掌握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计算出安徽省农产品出口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贸易竞争力指数(TC),并与我国一些省份进行对比,得出安徽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与一些农业强省的差距。针对现今安徽省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对提升安徽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但是其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却相对不强,在这种形势下,增强安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促进安徽农业经济和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安徽省农产品为研究对象,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我省农产品竞争力作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安徽实际情况,提出了增强安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如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实施东向发展战略,积极融入长三角地区、提高农业进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途径等。  相似文献   

17.
在向"服务型经济"转化的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产品加工业融合趋势愈加明显,渗透到农产品加工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本文分析了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对金融服务、研发服务及农产品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制约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进行探讨,并做了实证检验,最后进一步提出结论和政策建议以期提升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打造农业强省。  相似文献   

18.
中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本文采用集中度、生产规模指数、绝对离差和相对离差等指标衡量蔬菜生产的集中程度,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蔬菜生产地区专业化及其变动状况.指出中国蔬菜生产已经呈现出区域性的集中和结构性过剩,这是各产区为追求比较利益而互相竞争的必然结果.政府有必要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检验检疫、信息发布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使供需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2017年一号文件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肩负着国家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目前河南省农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产能不足和产能过剩同时存在,要实现健康、可持续的良性发展,迫切需要创新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推进我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须不断创新财政支出农业新机制来降低农业风险,通过打造品牌农业、加快农业相关企业深加工技术研发与人才引进、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发展农业产业集群等举措对农业供给侧进行整合与优化.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带来了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和产业链重组的新机遇,成为驱动农业竞争力提升的新引擎.“互联网+”打破了农产品以批发市场为载体和中间商为主体的多层次流通格局,形成了以电商物流为基础的供需直连、产地协同、销地速达的新型农产品流通中心,并通过智能互联改善农业生产管理、全程互联强化品质控制、用户互联创造新的体验价值重塑农业生产体系,帮助农业提升效率、品质和品牌.但由于产业基础能力不足、配套服务体系发展滞后、产业规则秩序未能合理确立, “互联网+农业”发展仍面临巨大挑战,应着力加强前端产品质量的控制、中端智慧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后端需求反馈调节机制的建立以及合众创新创业生态的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