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揭示长江经济带11省市科技创新效率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基于PCA-SE-DEA组合模型,对全国和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度,重点对长江经济带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收敛性检验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江上中下游省市科技创新效率的地区差异呈逐步扩大趋势;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较低省市的追赶效应尚不明显;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由此提出,长江经济带需要统筹协调,建立协同协作机制,构建全流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提高整体科技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2.
基于长江经济带1997—2017年数据,应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科技创新、金融发展对产业集聚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区域产业集聚溢出效应显著,产业集聚自我推动能力已经形成;科技创新和金融发展对产业集聚具有正向效应,短期和长期影响存在差异;科技创新和金融发展的交互项对产业集聚有负向影响,在不同权重矩阵下影响程度不同。为此,应当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充分发挥区域合作溢出效应;不断激发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正确引领金融发展方向;努力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激发人力资本创新价值;正确引导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着眼长远效果并立足产业兴旺。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国家发展第一动力,产业集聚是提升区域创新效率的关键途径之一,研究二者关系有利于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完善区域创新政策。本文基于2009 ~ 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全产业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等方法揭示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其次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利用多种空间矩阵分析产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①总体来看,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先上升后下降,具有阶段性特征;②产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③从溢出效应来看,多样化集聚对经济水平相近地区的区域创新效率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因此,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应加快发展产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提高欠发达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多样化集聚对相邻区域创新效率的扩散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1999—2019年长江经济带面板数据,运用全局超效率SBM模型、拓展的STIRPA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考察人力资本、绿色科技创新与全要素碳排放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积累在直接促进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碳排放效率优化的同时,通过绿色科技创新发挥间接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碳排放效率提升,加快建成引领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建议以绿色科技创新为引领,促进人力资本不断积累,全面激发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4—2017年长江经济带11省份的面板数据,首先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每一年各个省份的农业环境效率并进行分析,然后构建Tobit模型分析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农业环境效率差异较大,表现为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环境效率偏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程度的加深以及种植业结构的升级,使农业环境效率值增加;人力资本水平和科技投入强度对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是显著正向的。  相似文献   

6.
构建长江经济带工业生态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2—2013年长江经济带相关面板数据,通过建立改进型超效率DEA模型及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11省份工业生态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沿带省份生态技术创新效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参考依据。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工业生态技术创新效率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其工业生态技术创新效率基本由技术进步带来,整体技术效率呈现下降趋势;且并没有形成工业生态技术创新规模效率,而纯技术效率有一定程度上升。  相似文献   

7.
基于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度了“一带一路”沿线17个省市区2006-2015年的工业环境效率,通过Tobit模型对工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高了沿线省市区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平均工业环境效率也略有提升;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省市区工业环境效率较高,而 “丝绸之路经济带”工业环境效率普遍偏低;③人均GDP、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对“一带一路”沿线省市区工业环境效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对外贸易水平和环境规制对工业环境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地区生产总值占比、贸易依存度的影响则不显著。因此,建议通过产业结构优化、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海上丝绸之路”区域科技水平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等措施实现“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绿色、创新、效率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外开放是影响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采集了2014—2018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工业面板数据,运用SBM模型测算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基于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了对外开放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对外开放对市场竞争有正向影响,对外开放、市场竞争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有直接促进作用;(2)市场竞争在对外开放与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为25.9%;(3)市场竞争在对外开放与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之间的中介作用受科技创新环境的正向调节。实证结论均通过稳健性检验。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需掌握不同环境规制类型与能源要素价格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的影响。本文运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聚焦讨论能源要素价格与不同环境规制类型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显著抑制了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不支持“波特假说”;自愿型环境规制显著提高了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验证了“波特假说”。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且在能源要素价格的不同区间下环境规制带来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不同环境规制下的能源要素价格指标函数均不一致,但存在交叉区间,而在主要环境规制类型下能源要素价格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控制变量的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和产业规模均在一定程度上显著地积极影响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而社会购买力在一定程度削减了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因此,政府需要进一步深化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多角度、差异化实施环境规制行为,共同发挥社会团体对绿色创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DEA-Malmquist模型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物流产业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时空变化,同时构建了Tobit模型分析影响物流产业技术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内,整体技术效率水平为0.760,效率不高,时间上呈"U"字型走势,空间上呈东高西低"阶梯状"分布格局;平均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为1.030,全要素生产率年均提升3%,10年间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出现波动,时间上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空间上暂不存在"阶梯状"分布格局。Tobit回归结果可以得出,对外开放程度、行业因素、信息化水平对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技术效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经济增速虽然也产生正向影响,但未通过统计性检验。因此,未来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大对物流产业的投入力度,提升行业规模;加快提升物流产业信息化水平,共同推动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技术制造业作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加速新旧动能转化的重要载体,是推动长江经济带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生力军的关键。采用规模报酬可变的投入导向型NSBM模型,测度2011—2016年长江经济带高技术制造业创新整体效率和两阶段效率,并探讨效率演变的时空特征和内在机理。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高技术制造业创新整体效率和阶段效率均呈下上中游梯度递减的空间分异特征,下游地区高技术制造业处于要素配置优化推动转型升级的调整期,呈集聚水平、创新效率“高高”特征;中上游地区处于粗放式集聚加剧要素错配的阵痛期,呈集聚水平、创新效率“低低”特征。技术研发效率不高是导致长江经济带高技术制造业创新低效率的主要原因。投入导向和关联错配导致的中游塌陷与局部效率洼地,会加剧区域效率分化,最终演变为全局低效率。为改变长江经济带高技术制造业创新局部高效、全局低效的不利境地,实现创新效率提升,需强化区域科技合作机制,完善市场科技服务体系,树立质量效益型研发目标。  相似文献   

12.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本文基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背景,以长江经济带人才创新效率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PCA-SDEA模型对2009—2018年间长江经济带人才创新效率进行测算,进一步根据测算结果,运用空间收敛模型和空间重心模型对长江经济带人才创新效率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省际之间与地区之间人才创新效率差距较大,上海、浙江和江苏等省市领先于四川、云南等省市,长三角地区领先于中三角和泛成渝地区;长江经济带人才创新效率差距无明显收敛趋势,且落后地区对先发地区的追赶效应尚不明显;长江经济带人才创新效率的重心位于湖南省岳阳市附近,其空间分布格局呈东偏北-西偏南的方向特征,并有向北分散、向西极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科技革命加速演进的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沿线省市科学竞争力提升具有重大意义。基于2009-2019年我国内地31个省市面板数据,构建科学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权法计算各省市科学竞争力综合得分,通过使用双重差分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区域科学竞争力的提升效应,最后对该战略的区域异质性及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显著提升区域科学竞争力,稳健性检验支持该结论;②该战略实施虽然有助于提升长江经济带整体科学竞争力,但存在区域异质性,呈现为下游>中游>上游;③该战略通过提高要素集聚度、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政府公共服务提升沿线省市科学竞争力。基于实证结果,从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制定差异化发展计划、加大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精准布局科创载体、加快数据要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在块集聚与点极化双重压力下面临的现实难题,长江经济带尤其是欠发达省份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是解决该难题的必然路径选择。产业转移活动因区域主客体特征变量不同,呈现出典型的多发式转移和门槛转移特征,使得区域政策制定缺乏科学指导,陷入盲目拼政策红利的状态。结合效率模型及考虑熵权的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度分析,测算了2004-2016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年综合产业转移效率,并考察了门槛效应值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产业转移效率提升较为明显,但不少省(市)存在不协调的阶段性平衡关系,且这种关系还未显露经济总量驱动下的协同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0—2019年我国东部三大城市群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回归、中介效应与门槛模型考察科技推广服务业对东部三大城市群创新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东部三大城市群创新效率呈逐年提升态势,且京津冀城市群创新效率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存在较大差距;科技推广服务业不仅有助于直接提升东部三大城市群创新效率,还能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间接驱动区域创新效率提升;科技推广服务业对东部三大城市群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科技推广服务业对拥有不同创新能力或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城市具有异质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采用全局超效率SBM模型测算1997-2015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强度对工业绿色生产率的门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1997-2015年虽然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工业绿色生产率均呈提升态势,但仅有2014-2015年的上海、2015年的江苏是有效率省份,且省市之间效率差距不断拉大;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绿色生产率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在低、中、高3种环境规制强度地区中,只有中等环境规制强度地区能够通过环境规制显著提升工业绿色生产率。基于此,提出应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提高云贵川湘四省环境规制强度、推动现有环境规制内容市场化转型等政策性建议,以不断提高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生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