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农民工资性收入在其总收入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大,它对农民、农村以及整个社会具有重要作用。而现行户籍制度不利于农民城市就业的行业准入,增加了农民城市就业的成本,导致农民工资性收入长期在低位徘徊,因此要创新户籍制度,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的稳定增长。首先改革户籍制度,归还农民工国民身份待遇;其次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促进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最后着力发展户籍门槛低的中小城市,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2.
刘进  赵思诚  许庆 《财经研究》2017,(12):45-57
随着非农工资性收入占中国农民收入比重的逐年增加,为了实现家庭收入最大化,绝大多数农民采取兼业行为.那么,农民兼业行为对非农工资性收入究竟有何影响?文章采用处理效应模型和收入分解方法,利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了兼业行为对农民非农工资性收入的影响作用及其内在机理.研究表明:兼业农民的非农工资性收入和小时工资水平均显著低于纯非农就业农民.进一步研究发现,由兼业行为引起的歧视效应是产生这种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因此,实施促进农民增收政策时,应瞄准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惠农富农政策,以提高政策的精准性:既要着力破除以户籍制度为代表的制度性约束,鼓励部分兼业农民向非农部门彻底转移,提高其工资性收入;又要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增加农民土地财产性收益,从而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3.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结构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农民收入来源结构的基础上,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且二者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而农村金融发展结构(即对乡镇企业贷款的增加)会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水平,农村金融发展效率是农民工资性收入的Granger原因.最后从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角度提出农村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民增收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农民增收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稳定息息相关。农民增收的关键是增加工资性收入,而增加工资性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的二、三产业,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则是转移得以进行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汪晓文  刘佳  潘剑虹 《时代经贸》2012,(14):158-160
农民增收闸题既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构建的关键所在。近几年,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重大转变,工资性收入逐渐取代家庭经营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新源泉。在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影响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因素进行关联度分析的基础上得到农村劳动力素质、城镇化水平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水平对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增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秽等措施逐渐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农村居民不同来源收入的不确定预期进行分析,通过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工资性收入不确定性低于经营性收入不确定性。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后,农民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财产性收入比重增大,收入多元化降低了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通过对不同来源收入不确定性的消费函数分析,发现市场经济改革后收入的不确定性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产生了负影响,并且工资性收入的不确定性的影响程度要大于经营性收入。  相似文献   

7.
农民增收问题既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构建的关键所在。近几年,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重大转变,工资性收入逐渐取代家庭经营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新源泉。在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影响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因素进行关联度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农村劳动力素质、城镇化水平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水平对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增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等措施逐渐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松山区是赤峰市最大的农牧业生产区,近几年农业发展迅速。在收入增长中,该区农民人均收入增长较快的主要是家庭经营性收入中的第一产业收入增长和工资性收入增长。其中第一产业收入增长以农业和畜牧业收入增长为主;工资性收入中外出从业劳动收入增长最为明显。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它的生产受天气因素的限制很大,因此仅靠家庭经营性收入是不够稳定的。工资性收入比例较高的农户抗农业风险的能力就强,其收入增长会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
王际鑫 《经济师》2014,(8):94-95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解决我国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有效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文章以农民收入来源为视角,分析农民收入来源结构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将农民收入来源结构在各省市间进行了横向对比,研究表明工资性收入的快速增长是农民增收的主要动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朋文欢  聂丹 《时代经贸》2011,(16):180-181
促进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本文取1990-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从农民纯收入构成出发,结合计量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农民投入的资源要素对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发现农民经营土地面积、年末固定资产原值及农民的劳动力状况对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弹性分别为0.88,0.23,1.57。劳动力质量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弹性为6.51。根据计量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扩大农民土地经营规模,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民收入差距变化趋势及其结构分解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发展出一个衡量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计算公式,并分解出构成总收入的各类收入基尼系数及其对总收入差距的贡献率的计算方法。利用《中国统计年鉴》2003—2010年按收入五等份分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的有关数据,测算出农民各类收入的基尼系数及其分解结果和贡献率情况。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长尤为迅速,农民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纯收入占据了绝对份额;我国农民收入差距呈现出稳中有降的态势,各类收入中财产性收入差距最大,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纯收入差距对农民纯收入差距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2.
浅析农民收入结构与农民增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曾令秋 《生产力研究》2007,(3):21-22,27
文章择取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样本,对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从来源的权重结构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在农民纯收入结构中,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权重,一方面单项波动幅度大且相互挤兑;另一方面双项加总后又长期占有多数份额且比较稳定。据此,本文简单分析了其成因并从中得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两个重要启示:第一,重点抓好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增收;第二,调整国家财政对农民转移支付的方式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在2008年发布的对全国28个省市的10 000户家庭居民进行的收入抽样问卷的调查数据,将收入分为工资性收入和非工资性收入两部分,利用明瑟工资方程,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收入的两个部分的单独影响。研究发现,年龄对于工资性收入的影响显著大于其对非工资性收入的影响;性别对于非工资性收入的影响要大于其对工资性收入的影响;较高的学历等人力资本对收入的两部分的影响基本相等;户籍对收入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非工资性收入那一部分;无论是什么行业,行政级别对非工资性收入的影响都明显高于工资性收入。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但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实证明试图从农业内部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上解决农民收入增长问题是很难的,只有通过"非农化"途径,减少农民,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才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采集相关统计数据,分析湘南国家示范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农民收入结构。分析表明: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是湘南示范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是湘南示范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立足于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及其增长速度的提高,应使农民就地转移务工与家庭经营并重,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其他服务业。  相似文献   

16.
革命老区农民增收问题十分突出,面临收入水平偏低、收入结构不平衡等压力.县城城镇化则为革命老区农民增收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有助于增加革命老区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从而有利于提高其总体收入水平.合理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动农业向纵深发展、科学规划和有序流转农村土地、制订鼓励农民从事副业的优惠政策、构建惠农增长机制是促进革命老区农民增收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7.
农民收入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对农民收入结构进行分析,认为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2004年个别省份农民的农业收入比重因政策性因素有所回升。但从长远看,农民收入结构不可能有大的变化。从农民人均纯收入结构分析入手,找出对策,使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继续较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在缓慢增长的农民收入中,家庭农业经营收入节节减少,而工资性收入却持续增长,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和亮点。1996~2001年间,我国农民出售农产品的现金收入从1013元减少到637元,在人均现金收入中的比重由43.9%下降为25.1%,减少了18.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3.8个百分点。而与此同时,工资性收入已超过出售农产品的现金收入,在人均现金收入中的比重由1996年的19.4%提高到2001年的30.4%。又据2002年前三个季度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农村居民现金收入的一半来自工资性收入,外出务工收入增加是其主要…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2—2015年我国西部地区14年的面板数据,用混合OLS、固定效应(FE)估计、随机效应(RE)估计以及差分GMM研究西部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纯收入、经营性收入以及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西部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有促进作用:在1%显著水平下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纯收入的影响为正;在5%显著水平下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为正;在1%显著水平下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影响为正。最后,文章关于如何提高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率,实现西部地区农业经济的持续增加,最终提高西部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2012年《甘肃省发展年鉴》等统计资料,以欠发达地区甘肃省为例,对城市化与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变化的相关性予以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甘肃省城市化提升速度较快,农村居民收入绝对量逐年显著增加,但与人均GDP增速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相比增速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2)甘肃省城市化率与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性收入负相关,与工资性、财产性收入正相关,与转移性收入不完全相关。为此各级政府要在优化农业结构的基础上发展现代科技立体农业、稳定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推进城镇化建设,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效应,提供农民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工资性收入;推行落实"四补贴"政策,开辟更多的投资理财渠道,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不断促进城市化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和收入结构的升级优化,促进经济良性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