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燕 《现代经济信息》2012,(14):189-190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是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提高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一致性的有效手段,对于增强投资者信心,增加企业资金来源,提高管理效率、防止人才流失,提高经营业绩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股权激励制度安排影响公司管理行为是否符合股东价值最大化,是支撑公司高管理性配置公司驱动资产的关键。针对我国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良好的股权激励机制能够充分调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经营管理者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从而减少了管理者的短期行为,使其更加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努力实现股东和公司利益最大化.股权分置改革和<证券法>、<公司法>的修订,增强了实施股权激励机制的有效性,为实施股权激励构筑了良好的基础.实施股权激励制度还会产生积极的政策和市场效应,对于完善资本市场功能,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效率,形成职业经理人市场都具有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股权分置改革被称为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二次制度革命,它通过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东之间的对价制度设计使得非流通股东获取了流通权,从而形成了两者共同的利益目标,改变了上市公司利益冲突的现实状况,是上市公司有效治理的重要前提.然而,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股权分置改革并不能够解决我国所有的公司治理问题,只有通过积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配套相关法律法规,才能使上市公司获得长远健康发展.本文在肯定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后公司治理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杨亮 《中国经济评论》2006,6(2):51-55,64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效激励机制,其有效运行可以将经营者的利益和股东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公司经营目标的真正统一,从根本上解决公司治理过程中的委托代理问题,降低代理成本,实现低成本的“工效挂钩”,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现状,结合目前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的实际,就股改前后实施股权激励制度的理论及实践基础进行分析,揭示我国上市公司选择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改革被称为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二次制度革命,它通过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东之间的对价制度设计使得非流通股东获取了流通权,从而形成了两者共同的利益目标,改变了上市公司利益冲突的现实状况,是上市公司有效治理的重要前提。然而,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股权分置改革并不能够解决我国所有的公司治理问题,只有通过积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配套相关法律法规,才能使上市公司获得长远健康发展。本文在肯定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后公司治理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股权激励机制有助于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一种有效的长期激励手段,正在越来越多地被我国企业采用.股权激励在我国自上世纪末开始实施,目前,已经推行和实施的股权激励方式主要有期股激励和管理层收购(MBO).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发展严重滞后,股权激励制度还处于萌芽状态,上市公司中还没有非常规范的股票期权计划.完善股权激励机制的几点建议:制定和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建立规范有效的股票市场;建立科学的考核业绩标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制定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7.
杨莎 《新经济》2014,(29):3-4
本文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从动机上看治理困境使上市公司推行股权激励积极性不够,从过程上看审批程序繁杂使股权激励操作难度加大,从效果上看资本市场的弱有效性使股权激励效用不足,这是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主要障碍。对此,本文建议从不断改进和完善公司治理,合理简化审批和操作程序,逐步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三方面改进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7,(6)
在现代公司治理问题中,代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股东追求股权价值的最大化,而管理者是"经济人",普遍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产生了股东和管理者追求目标不一致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同时运用监督和股权激励方法来使二者的利益趋同。由于我国不同上市公司之间股权结构存在差异,使用的股权激励手段也应当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依次分析我国政府行为、市场化进程和资本市场发展特征对公司终极控制权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私有性质终极控制股东为保护私有产权向政府寻租,为降低市场交易费用和资源转移等多重动机选择集团化、股权集中的终极控制权安排;国有性质终极控制股东为执行国有资产管理变革制度和缓解地方政府公共治理压力也会选择股权集中的金字塔结构.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初期所形成的重筹资和上市公司独立性不足特征也使终极控制股东的上述动机通过上市公司更加容易实现.所以,特定终极控制权配置结构与特定制度环境下的终极控制股东利益模式相互强化,治理大股东控制和利益侵占则需要多种制度因素的协同变革.  相似文献   

10.
股权激励是一种有效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长效激励制度。在我国,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行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颁布,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实施股权激励,而股权激励是否真能如预期提高公司绩效,一直备受关注。本文以2010年54家实施股权激励的主板上市公司为例,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旨在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和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渐相互分离,并由此产生委托代理成本.股权激励为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建立利益的桥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委托代理问题.2006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股票期权在我国的发展.但是,股票期权制度的实施效果却受到质疑.本文从伊利实施股权激励的案例出发,分析导致伊利股权激励失效的原因是企业违背了股东权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7,(10)
董事会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会的治理效率将直接关系到公司利益和股东利益。文章以东北65家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董事会治理特征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东北国有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对公司绩效并无太大影响,制度设计中的独立董事并未发挥正向作用,董事的股权激励作用也并未显现,而董事的年薪激励方式则效果显著。需加强独立董事制度建设,完善董事薪酬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衡晓英 《当代经济》2009,(13):103-105
为调动经营层的积极性,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2005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本文通过对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分析,揭示了不同类别的股权激励方式的特点,不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主要条款的差别和共同点以及随着经济环境和证券市场的变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表现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范利民  余萍  陆均豪 《当代经济》2022,39(3):95-100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大量上市公司的股东为了获得资金而选择股权质押,而资本市场关于股权质押的相关制度建设并不完善,这严重危害了公司及投资者利益.基于此,本文以2009-2018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股权质押与公司成长性之间的关系,同时引入了公司治理这一调节变量.实证研究发现:股权质押与公司成长性...  相似文献   

15.
在金字塔结构下,股东与经营者之间以及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两类治理关系普遍存在,对于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也从单一治理关系分析框架向两者权衡分析转变。在双重治理关系视阈下,股权激励成为利益主体之间博弈的重要工具。本文在提出双重治理关系分析框架的基础上,运用2006~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对股权激励的双重效应及其与控股股东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股权激励对于第一类代理问题具有显著的治理效应,但对第二类代理问题的治理效应并未显现,这与控股股东对其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有关,股权性质能够对股权激励与控股股东不同效应的体现以及两者关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刘伟四 《当代经济》2006,(18):58-59
所谓股权分置,是指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暂不上市流通而导致的"同股不同权不同价"现象.不同的利益导向造成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分置,使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对完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极其不利.截至2004年底,我国上市公司的总股份为7149.43亿股,其中非流通股数为4542.91亿股,占63.54%,而其中国有股份占74%.股权分置问题是中国股市与生俱来的先天缺陷,有着最现代化外套的股市却从一开始就植入了计划经济的心脏,它的存在演绎了中国股市不知多少的"悲欢离合".因此,股权分置改革期望通过非流通股减持流通来优化股权结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7.
齐芳 《时代经贸》2009,(2):69-71
本文回顾公司治理发展历史,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基本情况,分析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讨论国有股东合格主体如何由“一股独大”到多个大股东制衡.发展机构投资者和有效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来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8.
股权结构是企业所有权安排的体现,控制权是股权结构的延伸和具体反映,二者制约和影响着公司治理。最新统计发现,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高,股权制衡度低;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度偏高,在公司控制类型上以小股东控制为主,金字塔式结构是主要控制方式。这种特殊的股权结构及控制权特征使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权利配置失衡、公司治理效果弱化、中小股东利益易受侵害。因此,有必要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我国推行股权分置改革旨在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效率。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发生了变化。通过研究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股利政策和再融资行为之间的关系,可以找到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目标和途径。以便针对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制度可能存在的缺陷,提出完善公司治理制度、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对策建议,并指出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可能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劲潇  都星汉 《时代经贸》2012,(16):204-205
随着我国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渐相互分离,并由此产生委托代理成本。股权激励为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建立利益的桥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委托代理问题。2006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股票期权在我国的发展。但是,股票期权制度的实施效果却受到质疑。本文从伊利实施股权激励的案例出发,分析导致伊利股权激励失效的原因是企业违背了股东权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