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形以气充,神依气存,气纳则神存。形与神皆根源于气。《黄帝内经》提出“形与神俱”的观点,认为形为人的形体,为体;神为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为用。有形体才有生命,有生命才产生精神活动和具体的生理功能。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神统一是生命存在的根本保障,只有形与神俱在,方能尽终天年。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曾经说过:“在我身上有些虎气,是为主,也有些猴气,是为次。”他的“虎气”主要表现是:气壮山河的豪气,不怕鬼、不信邪、敢作敢为的勇气,倔强刚毅、百折不挠的犟气。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曾经是中共领导人中最重视农民作用,也最关心农民状况的人。他在1950年、1952年、1953年、1955年曾多次直接干预过中共中央在粮食征购问题上的计划安排,要求压缩征购数字,以缓解农民生活困难问题,减轻粮食征购给农民造成的生存压力。但是,从1953年开始,毛泽东却赞同了中央主管经济工作领导人的意见,支持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此一政策不仅没有减轻农民的税赋,反而使农民在粮食问题上更少自主的余地了。促成毛泽东态度变化的重要原因,无疑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及其对粮食的现实需求。同时不能忽略的是,作为见惯了流血牺牲的革命党人,毛泽东本能地更看重长远利益、整体利益。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照顾农民是小仁政,发展重工业、打美帝是大仁政。施小仁政而不施大仁政,便是帮助了美国人。 相似文献
4.
用人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善用人者,能令泥土生辉;不善用人者,会使黄金失色。领导者最重要的本领之一就是为部下提供发挥才干、建功立业的机会。毛泽东堪称用人圣手,他为千千万万的英雄豪杰创造了施才华、展抱负的广阔天地,任千里马纵横万里,凭老黄牛拓荒千顷,良才猛将,各擅其长;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多次说过:"人们想的是一,可实际是二。"他还批评一些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一次,毛泽东与孟锦云谈话。小孟说:"您是大主席,想办什么事就办什么事,什么事都能办到。"毛泽东笑了,小孟忙问:"我说得对不对呀?""你说得也对也不对。"毛泽东认真地回答。毛泽东说:"说它对,是因为我说话确实算数,说话不算数, 相似文献
6.
“积累—消费”平衡思想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的,他以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为依据,从经济方面思考新中国政权如何巩固发展,指出只有积累和消费实现平衡,中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才具有稳定性。毛泽东强调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积累和消费离不开商品经济,共产党人必须学习尊重商品价值法则,使商品经济为社会主义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此外,国家要积极发挥作用确保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在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两个方面都要制定好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毛泽东“积累—消费”平衡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经济战略,对新时代中国经济运行难题怎么看,构建新发展格局怎么办,对全球经济格局走向怎么把握,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7.
什么才是“孺子牛”?——鲁迅的《自嘲》诗与毛泽东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管是福是祸,鲁迅作为一种共享的话语,都早已渗进了现代汉语的深处;而且,在这种新兴的话语传统中,语言学和政治学是如此互渗,有时候简直就难以厘清--究竟哪些只是政治家的发明,哪些才是文学家的创造? 相似文献
8.
在百年中国文学发展中,那些以往被人们认为是启蒙文学中最重要的内容,比如个性解放、反抗婚姻制度等具体内容。其实只是人的解放中较为平常的社会性变革。在这种变革之上的政治制度的文明化,才更具有启蒙的真正意义。只有当政治制度以保障人权为基本追求的时候。人的权利和人的自由才能得到真正保障。 相似文献
9.
伟大而深刻的理论产生于对时代根本问题的敏锐洞察与科学回答。1949年的初春,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的主力部队已经基本上被消灭,全国的革命胜利指日可待。在这多数革命者都兴高采烈、意气风发,准备进城执掌政权的时刻,毛泽东却保持着冷静而清醒的头脑,他想到了300年前进京的李自成,决心跳出“历史周期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