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社区民主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石。作为社会转型期一种富有鲜明特色的民主形式,城市社区民主的发展将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整体产生深远影响,因其有利于带动高层民主、有利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利于形成日益成熟的社会直接参与机制、有利于培育合格的民主主体、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2.
王琳  程玮 《广东经济》2009,(2):51-56
城市社区是和谐社会的细胞和基石,创建和谐社区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而如何创建和谐社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区基层民主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总结浙江省温岭市松厅镇民主恳谈经验的基础上作了有益的理论探索。指出民主恳谈是一种产生于经济发达地区的民主制度创新,解决了村民自治过程中出现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方面的不少矛盾和问题。民主恳谈在保障村民自治有效实行,弥补“四项民主”缺陷方面有非常好的效果。民主恳谈在扩大直接民主、实现民主的制度化建设上,有值得各地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关颖  李林 《经济研究导刊》2011,(33):236-238
参与式民主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范式。参与式民主通过倡导基层民主,主张公众参与,培育公众精神,在沟通、协商、妥协中实现公共利益。通过公众的讨论,倾听他人的观点,完成了民主内涵,这无疑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公众精神。它的这些精神对当今中国正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是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以河南省H市的部分村庄为例,指出目前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程度依然很低,分析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并对如何提高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建构一个有效的政治市场,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固有之义,关系到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成败,中国最高决策层有意识地选择上下互动的民主政治发展路径,这同苏东原社会主义国家体制改革有别,但这条路径选择并没有消除民主政治发展战略中基层民主优先和宪政民主滞后的矛盾。当务之急是在民主政治实践中高度注重宪政民主与基层民主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扩大基层民主是大势所趋。在当前,发展基层民主的限制性条件决定了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必须走增量式发展之路。基层民主的增量式发展是在基层民主已有发展水平和制度框架的基础上,渐进地、稳妥地发展基层民主。增量式的基层民主发展既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基层民主的存量,培育民主发展的社会基础,也要不断创新基层民主发展的制度体系,探索可能的扩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也得到突飞猛进,人们在追求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在追求更多的个人权利。由此,基层民主观念也深入人心,基层民主不仅涵盖最广大农村人群,而且还包括新兴的城市社区。因此,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必定需自上而下领导改革,也需从村到乡镇自下而上进行。如果基层民主得到广泛实践,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一定能够更好完成,更多的民主权利也将实现。  相似文献   

9.
席云 《经济研究导刊》2014,(33):285-286
实现社区基层民主是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社会多元化的形成,自主化程度的提高,公民享有充分的政治权利等均已成为新时期社区基层民主发展的内在动力;政府体制改革,社会政治稳定,政府权威合法性基础的增强亦均成为政府大力推进社区基层民主发展的现实动因。  相似文献   

10.
民主执政,既是我们党执政的基本经验之一,又是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实行民主执政必须扩大党内民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扩大基层民主、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其影响已经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技术的应用也为全面突破传统民主形式的局限注入了新的生机,对民主建设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中国的网络民主仍然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其本身必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通过对网络民主的定义、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加以分析研究,进而对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的完善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I analyze democracy as an evolving socio-historical process of autonomy, participative governance, social learning,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I discuss a variety of institutional contradictions, ranging from protective versus developmental democracy, socialist versus capitalist democracy, transcendental versus comparative institutionalism, and utilitarian versus pragmatist democracy. I argue that these contradictions are inherent in the agonistic nature of democracy that is transforming political economy along with the antagonistic interests of its members and institutions. I also present a basic synthesis of some dynamic aspects of democracy that enable and enhance social emancip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传统文化、文明、人性、地域资源决定了中国人与别的民族人的差异,这种差异对中国人的思维、决策、行为等方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因而中国人自己的问题需要用中国的方式来解决。解决中国问题的中国方式应当是建立在中国文明、历史、人性基础上的一种解决方式。中国方式需要从传统文化、中国的精神、中国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去提炼、去研究。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企业党组织是企业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根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党的基层组织是否和谐,是否有凝聚力、号召力,直接影响到和谐企业的构建。企业党组织工作开展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内和谐”,直接关系到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直接关系到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直接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公民政治参与是当代世界各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尺。新中国成立60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也经历了曲折的三个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公民政治参与的主体、领域、意识、手段都发生了变化,从这些表面变化中可以透视其内在的嬗变:从革命型、动员型、激情化向建设型、自主型、理性化转变。未来中国,公民政治参与还将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管理决策的结果涉及校内各类主体的权益。从在协商民主的视角下探讨高校管理决策中存在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过程少辩论、少协商、多妥协、多看齐,缺乏及时的反馈和监督机制的问题。提出鼓励参与、普及协商民主理论知识,引入辩论机制,公开决策结果、完善反馈程序、建立规范的监督机制的对策。以期提高高校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必须适应新的历史要求,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从"政策治国"转变为依法执政。提高执政党领导人民群众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把握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客观规律。积极探索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的结合点。其具体形式就是,在发展民主的进程中注意处理好党内民主与国家民主的关系,政治发展与维护稳定的关系,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亚当·卓沃尔斯基在研究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民主转型之间的关系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因而获得2010年度约翰·斯凯特政治科学奖。主要贡献表现为以下三方面:第一,就民主体制的生成问题,他的研究打破了在研究民主转型问题上的经济决定论的迷思,并验证了民主体制在生存问题上对经济发展水平的依赖性。第二,就政治体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问题,他的研究表明在大规模的跨国比较分析中,看不出不同的政治体制(民主的或非民主的)对经济发展有什么系统的影响。第三,从根本上改变了比较研究的分析思路,把比较政治学分析从过去着重于类别比较分析,提高到重视科学检验一般性理论陈述的境界,而且强调重视选择偏差机制对样本分布的影响,从而科学地分析表象后面深层的因果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9.
Too often the minimum wage is conceived of as a small policy measure that will be of benefit to only a small segment of the labor market while imposing costs on another segment of the labor market. Unexplored, however, are the larger philosophic questions that such a small measure may actually raise. One such issue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nimum wage and democratic principles. In this paper I argue that the minimum wage furthers the ends of democratic society in that low-wage workers may achieve greater equality of standing with their piers to the extent that income inequality is at all lessened; their autonomy as individuals is enhanced through higher wages, which in turn enables them to claim the benefits of citizenship and participate more effectively in the democratic process; and it fosters greate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at it raises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a region and perhaps the productivity of that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