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农村公共财政体系的基本内涵农村公共财政是整个公共财政体系中满足农村居民公共产品需求的制度安排,或者说是满足农村地区居民社会公共需要的财政活动。作为公共财政,它必须符合公共产品提供的一般要求,否则就称不上真正意义的“公共财政”;同时,作为一种特定历史阶段的针对特定服务对象的财政活动,它又必然具有不同于一般公共财政的特性要求,否则就不是“农村公共财政”。作为公共财政,农村公共财政并无与一般意义上的公共财政不同的特异性质,只是其具体面向的是农村居民的公共需要和公共偏好。其与城市公共财政的不同特点也主要是源…  相似文献   

2.
浅谈财政支农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财政支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对建立中国财政运行新模式的一个重要定位。现阶段中国财政支农应调整支农政策,着重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公 共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 ,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或模式。公共财政是相对于私人经济而言的 ,其核心问题是公共部门应提供什么服务 ,以及提供多大服务的问题。由于“公共性”是公共财政区别于其他财政的根本性质 ,因而公共财政的特有内涵也是围绕“公共性”而形成的。其基本特征和内涵主要体现在弥补市场失效、为市场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非营利性和法治化四个方面。①一、我国建立公共财政的努力对财政模式的讨论是与经济体制的转变密切联系的 ,而财政的具体运行机制受到理论的引导 ,故此 ,也决定于经济体制环境。随着经济体制环境的变化 ,财政运行机制必须随之进行相应调整 ,事实上 ,改革开放的 2 0年正是中国财政的公共性伴随着市场因素不断发展变化的 2 0年 ,中国财政的改革与发展是对一个逐步走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运行机制靠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财政收支格局已经而且正在逐步朝着公共财政的方向迈进。传统经济体制下的中国财政运行机制的基本机理可概括为 :财政支出方面 ,在政府包办社会各项事业和统领各项事务的财政职能范围格局下 ,规模巨大 ,负担沉重 ;财政收入方面 ,以农副产品统购统...  相似文献   

4.
从近几年来的研究动态看,无论是财政理论界还是政府财政职能部门,关注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如何建立“公共财政”上,把单一的“公共财政”作为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唯一目标模式。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存在着面广量大的国有资产,这就决定了国有资产总量中除了非市场赢利性的部分外,还包含了巨额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因而我国在市场赢利性的国有经济基础上就必然相应产生“国有资本财政”。因此,由公共财政与国有资本财政所构成的国家财政必然要实行“双重(元)结构财政”模式,这是适应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特征和需要的财政运行模式。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有资本财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加强对国有资本财政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双重(元)结构财政”模式的理论建构;有利于巩固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有利于矫正国有资本财政“越位”与公共财政“缺位”并存的格局;有利于澄清国有资本在市场竞争领域进与退的理论误区。  相似文献   

5.
本文立足于中国特定的体制转轨背景,在系统考察公共财政问题来龙去脉的基础上,对这一经济范畴的内涵与外延做出了比较清晰的界说。本文的分析表明,跳出纯学术思维的局限而放眼中国财政改革30年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公共财政本来就是为了解决中国自身问题的需要而提出的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概念。鉴于"公共性"是财政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作为一个有别于计划经济年代的财政制度安排,以覆盖范围不断拓展为集中体现的中国公共财政建设之路,实质是一个让传统中国财政体制机制和传统中国财政学回归"公共性"轨道的过程。站在制度变革的高度,按照公共的理念和规则,深刻把握公共财政制度的基本要求,以此勾画中国财政改革与发展蓝图并改造中国财政学学科体系,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特殊使命。  相似文献   

6.
莫连营 《经济论坛》2000,(16):17-18
目前,各级财政都比较困难,摆脱财政困境的出路在于不断深化财政改革。财政改革的方向则是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框架体系。但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公共财政”即“吃饭财政”,使得“公共财政”的经济建设职能在人们认识中大打折扣。在构建“公共财政”框架过程中,财政是否具有财源建设功能,基于“公共财政”思想的财源建设思路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一、“公共财政”仍然具有财源建设功能 1.“公共财政”与“吃饭财政”相提并论是理论误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7.
让公共财政阳光普照"三农"--新时期财政工作的重大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新阶段,财政工作创新的用力方向应当放在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这个解决小康建设的难点和关键问题方面,必须着力解决好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失衡问题,让公共财政阳光普照“三农”,让公共财政的雨露滋润亿万农民。一、让公共财政阳光普照“三农”的重要意义让公共财政阳光普照“三农”,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对建立我国财政运行新模式的一个重要定位。这一新的制度安排,把公…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县级财政问题 1、问题的凸显中国的改革始于对“财”的重视。县作为我国政府结构中的一级,其改革乃是势所必至,顺理成章.县财政问题终究凸显。然话虽如此,但逻辑只是逻辑,事实上在这“终究凸显”的背后,却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政治涵义。  相似文献   

9.
财政投资政策是国家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发挥财政投资的政策导向和作用,支持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是国家财政面临的重大任务。 在市场经济国家中,财政被称为公共财政或政府财政。财政在发展完善中形成的公共财政特征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相同步的,公共财政职能的确立正是为了弥补市场失效和缺陷而产生的。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的特定历史时期,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历史和公共财政学研究与实践的成果,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建立公共财政的现实基础已经具备。在西部地区谈公共财政是否不切实际?其实不然!西方经济理论认为,市场经济是公共财政存在的前提,公共产品是公共财政的基石。市场为社会提供私人产品,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与私人产品相比,公共产品具有效用的非分割性、使用的非排他性以及消费的非竞争性,由此决定其只能由政府通过运用财政手段来提供,而非由市场提供。公共财政就是以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为目标的财政,它是国家或政府介入公共领域、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工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运用公共财政,不断地“进入”或“退出”市场难以发挥作用或市场效率不高的公共领域,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从而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很显然,公共财政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是相伴而生的,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组成内容。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西部地区已初步建立,我们不仅要针对财政体制中的公共财政体制问题,还应该从能否真正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使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协调配合和高度,来认识建立公共财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