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广西茶叶品牌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茶叶发展优势突出,山多水绕,气候温湿多雨,土壤多为呈酸性的红、黄土壤(PH4.5~6.5),宜茶土地资源潜力大。市场上的广西茶主要有凌云白毫、平南银针、金秀毛峰、灵山陆屋、桂平西山、昭平将军峰等。广西茶叶生产规模小,加工设备及加工技术相对落后,名优茶比例低,品牌产品少、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低。广西一直以来虽与浙江、福建、云南等省同列中国传统主要产茶区之一,但广西茶叶始终未获得消费者以及市场相应的认可。因此,应借鉴国内外成功茶叶品牌经验,结合广西区茶业实际,整合出一套符合自己茶叶发展的对策,把广西茶叶品牌推向国内国际。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是我国主要茶区——江南茶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四大产茶省之一。1984年全省收购茶叶所投放的金额达1.5亿元,在经济作物中仅次于棉花居第二位;茶叶出口额达4,718万多元,占全省粮油、土畜产、茶叶出口总额的10.8%,是一项大宗的经济作物。发展茶叶生产是合理利用湖南省非耕地的重要内容,对改善生态环境,加速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仅就有关湖南省茶叶生产发展的几个问题发表一点管见。一、发展茶叶生产的条件较优越 1.自然条件适宜,宜茶土地资源较丰富茶树是亚热带和热带多年生带绿叶用植  相似文献   

3.
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经历了生产浪潮、流通浪潮以及消费浪潮;同时也经历了咖啡、矿泉水以及袋装茶叶的三次冲击。目前我国茶叶品牌的商业模式分为独立运营、借助商场以及依托大卖场三种形式,各有利弊。在未来,应该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创新经营和做好安全质量控制来构建茶叶强势品牌。  相似文献   

4.
茶叶产量是我们对产茶区经济发展状况估测的一项重要指标,然而由于资料的限制,以及存留的零散数据所代表意义的模糊,使学者对北宋茶叶产量的估计有很大的差距。最多的估计为2亿斤和1亿5千万斤,最少的估计是2900万斤和2100万斤,中间相差1亿多斤。...  相似文献   

5.
运用空间重心统计模型,对长江经济带茶区近30年茶叶生产空间演变格局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驱动力。研究表明:(1)1984—2014年间,长江经济带茶园面积、茶叶产量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但二者占全国份额呈逐渐减少趋势,茶园面积由1984年的占全国份额的77%下降到2014年的75%;茶叶产量由1984年占全国份额的82%下降到2014年的70%。(2)近30年来长江经济带茶叶生产地域空间格局变动大、地域分异明显。东部浙江、中部湖南等传统产茶大省对区域茶叶生产贡献逐渐减少,长江经济带茶叶生产业已形成东部浙江省,中部湖北省与西部云南、贵州、四川等5省为主导的地域分工格局。(3)30年来长江经济带茶区茶叶生产重心西移明显,并呈继续向西南方向移动的趋势。(4)长江经济带西部宜茶的自然禀赋为茶产业西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新技术及茶园标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对茶叶产量增长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此外,国家茶产业扶持政策也为茶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化进程提供了有力保障,西部地区相对较低的人力与土地成本客观上也推动了茶产业的西移。  相似文献   

6.
福建是中国重要的茶叶生产省份,在中国茶叶生产与出口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茶叶生产在福建省的农业生产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有1/10的人口从事与茶叶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茶叶生产及出口的状况如何关系到农民的收入及农村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在国内茶叶市场需求相对稳定和供大于求的国际市场环境中,如何保持和进一步提高福建茶叶国际竞争力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文章力图通过从从国际竞争力的一些评价指标来分析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清末茶叶对外贸易衰退后的挽救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曾经是近代中国最为重要的出口商品,但在19世纪后期,在国际市场上遭遇了印度、锡兰和日本等国的激烈竞争,加之国内茶叶生产、流通等多方面原因,中国茶叶的出口和国际市场占有额出现了明显下降。中国茶叶出口的衰退对清政府、茶商、茶农都造成了损害。为此,各方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试图挽回已经衰退的茶叶贸易。其中包括引进制茶机器,控制伪劣茶叶出口,吸收和普及茶叶生产知识,拓展茶叶销路,减轻茶叶关税等举措。  相似文献   

8.
福建是中国重要的茶叶生产省份,在中国茶叶生产与出口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茶叶生产在福建省的农业生产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有1/10的人口从事与茶叶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茶叶生产及出口的状况如何关系到农民的收入及农村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在国内茶叶市场需求相对稳定和供大于求的国际市场环境中,如何保持和进一步提高福建茶叶国际竞争力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文章力图通过从从国际竞争力的一些评价指标来分析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茶叶在中国具有几千年的生产历史,长期以来在农产品出口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中国茶叶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状况不容乐观,中国茶叶出口呈现不断下滑的态势,茶叶产量不断增长并没有拉动茶叶出口数量的增长,茶叶出口规模不断萎缩。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评论中国茶叶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威胁,通过加强优势,改善劣势,利用机会,规避威胁,找出中国茶叶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措施,旨在提高中国茶叶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茶叶故乡,也是茶叶大国。2006年全国茶园面积为2175万亩,比上年2028万亩增长7.2%。全国茶叶总产量首次突破100万吨大关。全年茶叶平均单价为24.8元/公斤,全国茶叶农业总产值为248亿元,比上年219.2亿元增加13.1%。中国茶叶在全世界的地位是:种植面积第一、产量第二、出口第三、创汇第四,因此,我国是茶叶大国,但还不是茶叶强国。如何从茶叶大国发展为茶叶强国,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农村茶乡茶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从茶叶角度对农村经济进行特色研究具有穿透性的类型学意义,开发农村茶乡茶叶文化生态旅游有利于实现农村发展和茶业、茶文化的双赢,并以信阳农村毛尖茶为例,论证了开展农村茶乡茶叶文化生态旅游的可行性,同时提出农村茶乡茶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中既要重视茶业和茶文化开发,又要特别注意茶乡茶叶的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2.
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口岸,其民族茶商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中国茶业组织的特点及其变迁历史。"分包"式结构是中国茶业组织的主要特征,它是对茶叶小生产种植方式路径依赖的结果。近代中国茶业竞争力提升有赖于产业组织从"分包"到整合的转变,但洋行对出口经营的垄断制约着这种变迁。  相似文献   

13.
嘉祐茶法是与宋代东南茶法由交引法向以引榷茶制的转变趋势不相符合的插曲.它的实行是因为从太宗末年以来交引法长期受到沿边入中侵害,虚估严重.庆历议和以后边费减少,宋政府实行通商以救虚估之弊.嘉祐通商法放去政府专卖,仅征收茶租和茶税,但对茶利及商人营销等的管理仍较一般商品严格.嘉祐茶法也有诸多弊端,特别是不能增加政府茶利,它仍然延续了四十年,主要是宋政府对此前严重的虚估之弊心有余悸,未寻求到更好的办法以前,不敢贸然变更.但它从根本上不符合统治者需要,最终又被禁榷法取代.  相似文献   

14.
自然原生的茶以其平凡却不失高雅的方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和社会各个阶层中,由最初的解渴药用功能发展为能从中得到启发、感悟并萌生出精神内涵的独具审美意味的饮品,逐渐成为古代文人们关注的对象。饮茶成为他们感受生命愉悦的一种方式,他们以茶为媒,激发诗兴,享受闲适的生活乐趣,抒写自己的生命情感,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从生态美学的视角对古典诗歌中的茶意象进行解读,借此观照其"自然"存在的生命哲学和人格魅力,以期为深处生态危机和生存困境中的现代人提供一种理想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5.
锡兰是当今世界主要茶叶生产和贸易大国,1965年起出口量先后20余次位居世界第一。一百多年前,锡兰才从中国输入茶籽、茶苗、茶工、种制技术,开始发展茶业。鉴于植物病毒对咖啡业的毁灭性打击,锡兰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茶业作为支柱产业。经过几十年努力,锡兰一跃成为世界主要茶叶生产和出口地区,对世界茶业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该文对广东农村民间茶文化729份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后发现,广东农村民间茶文化建设更多地需要女性的参与,其独特的社会管理价值需要更多地呵护,其完好的传承与独到的创新能够促进广东新农村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包括农村民间茶文化在内的岭南文化走出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茶叶市场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口通商后,受国际市场需求拉动影响,茶叶畸形发展,茶叶外销量猛增,成为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出口价值占据外贸总值的一半以上.茶叶商品经济的发展必须借助于市场,才能顺利实现产销的有机结合.虽然近代中国茶叶市场体系不完善,功能不健全,但市场结构的多层次性与功能的发挥仍然使生产与销售得以沟通,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得以衔接.近代茶叶市场,可分内销市场与外销市场两大类,外销市场又分为以产区为中心的初级市场,以茶埠为中心的周转中级市场及国际承销市场.无论是外销市场还是内销市场,各级各类市场分工明确,相互衔接,最终实现了茶叶从产品到商品,再到消费品的转化.研究茶叶市场结构与功能及其不同市场主体人们的活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对当前面临入世的中国茶叶也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历史名茶大多出自名山寺院,名茶产于名山寺院有着深厚的社会经济背景,包括具有相对充裕的土地、劳力以及稳定的消费需求条件。寺院与名茶相辅相成,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并形成了寺院名茶生产与生活的自身特点。由于寺院名茶的发展,从而对于寺院经济及其整个佛教事业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我国的寺院经济以丛林经济为主,名茶生产更为普遍以至于持续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与水平,这一切是与寺院名茶生产的经济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清代民国时期对茶叶市场管理比较全面而系统,涉及到茶叶生产、流通、茶价各个方面。与前代相比,茶叶市场管理体系出现了根本性转型,主要包括茶税管理制度的转型、市场管理方法的转型、市场管理重点的变迁等方面。这标志着外销茶叶市场管理措施开始向近代化起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