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当今时代,以动态分工和知识共享为特征的网络组织已经成为企业组织结构的一种常态,这种网络组织结构表现出如下特征:网络由若干有限结点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模块与团队(结点)构成,并通过各模块或团队之间的相互协调和互动关系凸显整体性;构成网络的各结点模块或团队具有半自律、自适应和自我调节功能,结点可以相对独立地行动或运作;网络组织中的一些活性次结点或由活性次结点组成的局部网络或子网络在网络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1]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电子跃迁来类比企业在价值链中的地位变迁,指出社会资本网络是企业跃迁的前提,网络结点是企业跃迁的基础。社会资本网络的成长为企业跃迁提供能量,而跃迁的形式表现在同一条价值链上和不同价值链之间。  相似文献   

3.
陈超  卢毓 《经济研究导刊》2012,(25):126-128
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学者以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述评,接着指明目前研究存在的困难和不足,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宜加强其内在机理研究。经研究表明,"网链协同"模式是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内在机理。"网链协同"模式是指集群知识网络与全球价值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依靠,区域产业集群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引进知识,完善集群知识网络,接着,依托集群知识网络,通过知识有效整合和创造,推动自主价值链建设,最终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全面升级。  相似文献   

4.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供给是指知识沿价值链不同维度,经过耦合与交流,形成知识供给体系,对其探索可推动知识的精准供给和有序流动。基于全程价值链视角,从3个维度剖析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供给体系的特征与机理。在纵向维度中,知识供给纵贯创意→设计→实验→中试→量产→销售等价值环节,并经历知识分化、加工、增值、包装与应用;在横向维度中,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供给内含于各价值模块中,具有半自律化特征;在网络维度中,知识供给嵌于价值网络中,具有开放组合性、跨领域交叉性与跨疆界性。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推动了价值组织形态从价值模块、价值链到价值网络的演进。模块化价值网络是企业按照模块化分工方式、在价值模块和价值链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协同创造价值的中间性组织,其构成要素可以分为企业内部网络、核心网络和外围网络三个层次。价值组织形态的演进和模块化价值网络的形成是组织不断演化以适应动态环境的过程,也是组织逐步形成竞争优势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全球价值链是全球经济的一大特征,随着产品、服务及国际资本等生产要素跨越国家间国境或关境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而跨国公司又通过贸易、契约、投资等经济活动将全球的供应商、零售商连接成一个巨大的全球生产网络.许多跨国公司通过复杂的供应商关系网和不同的经营模式管理着全球价值链.迈瑞公司作为中国领先的高科技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厂商,在研发生产销售活动遍布全球的今天,其优秀的全球价值链的经营与管理经验值得探讨研究.本文以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理论为基础,梳理分析迈瑞全球价值链的经营与管理.  相似文献   

7.
高度模块化产业价值链的特殊性决定在产业链某些环节上获得高额利润的同时,其他环节却只能获得极低的资本和劳动回报率,而新功能模块的开发能力、模块框架平台的设计能力、模块技术标准的制定能力和核心模块的制造能力,共同决定企业在价值链中的地位。目前,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上的优势,主导高度模块化产业的全球分工。我国应通过加大本地配套、提高企业技术研发和市场营销能力、对接全球价值创新网络、鼓励企业整合全球资源、参与国际标准制定,逐步改变我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位势,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发展循环经济成为我国的一项国策,促进循环经济企业的集群共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界定循环经济企业集群共生的内涵,分析其路径,进而明晰了知识价值链是主导循环经济企业集群共生的内在力量,从社会网络动态放缩机理、知识网络沟通并流转机理、资源网络供需匹配机理、价值网络转换分配机理4方面剖析循环经济企业集群共生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知识价值链的循环经济企业集群共生模型。  相似文献   

9.
如何通过全球生产网络实现产业升级,从而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是近年来广大发展中国家关注的问题。传统的关于产业升级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产品价值链的延伸,忽视生产网络组织结构的转换和升级。本文将产品价值链和组织结构统一于一个框架,讨论全球生产网络的组织结构升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颖南  姜振寰 《技术经济》2009,28(9):109-114
本文从价值链网络结构入手,运用协同的役使原理与合作的价值创造模型,对军工企业军民价值链网络中的协同关系与合作效用进行研究。并以某军工企业的军民价值链网络为例,分析了其价值链网络中的协同与合作特性,认为军工企业应通过军民一体化价值链网络来实现军民品研发生产过程的协同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