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代武  高燕 《技术经济》2009,28(1):85-91
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中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的对价支付是为了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一种制度安排。本文以截至2007年12月31日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并复牌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市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显著提升了上市公司的市场绩效,客观上将上市公司与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利益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上市公司股改对价支付的各种方案中,送股方式的市场效应最显著,派现与其他对价支付方式的市场效应较小。  相似文献   

2.
葛涛 《现代经济信息》2014,(16):262-264
本文选取了2009—2011年亏损上市公司的有关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和T检验的方法,以资产减值准备为切入点对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研究。检验表明,我国亏损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亏损上市公司减值准备的计提与其经营状况的恶化程度有关。并且得出结论,扭亏成功的亏损上市公司,在扭亏当年计提的减值准备明显低于亏损年度计提的减值准备,扭亏成功的公司在扭亏年度计提的资产减值明显低于未扭亏成功的公司。这将使我们认识到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重要性,能够更好地防范基于资产减值手段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3.
王世亮 《当代经济》2005,(13):47-48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项重大制度改革,目前正在上市公司中轰轰烈烈地展开.在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如何兼顾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如何以较低成本来获取股东大会对股改方案的表决通过,是广大即将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将要面临的一个十分现实而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大小非减持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及监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中国A股市场2002年以前上市的共1 106家非金融行业类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和大小非减持过程中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特征.证据表明,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上市公司正向盈余管理行为显著增加;上市公司在大小非减持之前的4个财政年度,与没有进行大小非减持的上市公司相比,都存在差异显著的正向盈余管理.针对大股东通过盈余管理操纵利润的行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监管对策,以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中国家族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季度时间数据,实证研究股份全流通纠正终极控制者利益取向的有效性,进而对股改的公司治理效果做出判断。股权分置带来的弊端是持有非流通股的公司控制者利益取向与公司市场价值的背离,产生严重的代理成本并阻碍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全流通之后股权定价基础的一致,是否带来了终极控制者利益取向有所回归于上市公司价值?本文的研究表明:股权分置改革的确导致了大部分家族终极控制权的下降,不过一些家族终极控制者通过收购股权、定向增发等形式来巩固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股改之后家族终极控制者掏空上市公司的程度呈显著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股改之后家族终极控制者的掏空动机发生了显著改善。全流通确实有效地纠正了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者的利益取向。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改革旨在改变不健康的股权结构,然而原非流通股股东为了配合未来减持的需要,对解禁之前最近季度的财务数据进行正向的盈余管理,并且解禁的规模越大,其进行正向盈余管理的程度也越高。无论是针对大非流通股的解禁事件还是小非流通股的解禁事件,上市公司都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盈余管理行为。监管部门应当加大违规惩罚力度、提高上市公司违规成本,以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王世亮 《当代经济》2005,(12):47-48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项重大制度改革,目前正在上市公司中轰轰烈烈地展开。在上市公司股权公置改革中,如何兼顾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如何以较低成本来获取股东大会对股改方案的表决通过,是广大即将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将要面临的一个十分现实而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股权分置改革后,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减少,控股股东利用关联担保进行侵占的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文章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分界点,通过对发生违规对外关联担保情况、对外关联担保的公司数量和发生额以及发生对外关联担保公司的业绩情况进行分析,剖析股改中、股改后关联担保变化特点,揭示我国上市公司对外关联担保的潮起潮落的原因。一方面有助于了解股权分制改革前后近10年我国上市公司对外关联担保的变化特点,另一方面也检验了股权分置改革对规范关联担保是否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美萍 《生产力研究》2014,(1):46-51,145
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流通股比例增加、股权集中度下降和国有股比例降低,文章采用2005—2010年沪深两市A股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股改限售股的逐步解禁对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实证结果发现,股权集中度的下降和国有股比例的降低并未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产生显著影响,而流通股比例的增加却有显著影响,说明了股权分置改革并未显著提高上市公司股权制衡水平和公司治理水平,而仅仅改变了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掠夺方式。  相似文献   

10.
曾雪云  叶康涛 《金融评论》2012,(5):45-57,123
本文对1998~2006年间资产减值政策的盈余后果进行了系统评估,深入考察了稳健性原则与自由裁量权的内在)中突。研究显示,我国上市公司在稳健主义原则下的资产减值动态呈现出“双曲波浪”特征,增强了盈余波动性,存在盈余管理动机;虽然,也反映了宏观经济条件的变化,但对行业经济条件的反映是不稳健的,并且与公司层面的经营状况变动是相悖的。这说明稳健性原则在一定意义上不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改善。进一步研究发现,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等流动资产减值的占比相当高,与“大清洗”、“盈余平滑”、“扭亏”、“微利”动机具有显著相关性,这表明新准则对于减值操纵的抑制作用仍然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