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一般化为跨期交付的消费品,以至今还未参与新农保的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农村居民参与新农保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的性别、受教育程度、自评健康状况、家庭年收入、地理位置、"邻居亲朋等是否已经参与新农保"等6个因素是影响农村居民参与新农保意愿的主要因素,在新农保市场中存在"逆向选择"现象和"邻里效应",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民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与主体,他们对养老保险的有效需求(包括参保意愿和缴费承受能力)将直接影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建立、完善和保障水平.笔者通过分别对影响农民参保意愿和缴费承受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家庭财富、受教育程度、保险预期等都会影响农民的参保意愿及缴费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农保的需求方,农民是否有意参保直接决定着制度的成败。西部地区由于特殊的经济文化背景,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进中呈现出与东中部地区不一样的特点。如何提高西部地区农民对新农保制度的认可度进而提高参保率,可以从多角度进行研究。文章选取经济落后的龙潭镇为个案,通过对1280户农民进行深层次访谈,分析影响农民参保意愿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以苏锡常三地为代表的苏南地区的484个农民样本数据,采用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民参与新型农民素质培训意愿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参与素质培训的意愿受劳动力年龄、土地被征用情况、以前是否接受过素质培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土地被征用情况与以前接受过素质培训与农民参与素质培训意愿成正相关,劳动力年龄与农民参与素质培训意愿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了影响农民养老保险意愿缴费能力的因素。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和贫困都会抑制农民的意愿缴费能力,身体健康的农民和富裕的农民相应的意愿缴费能力并不强,具有缴费意愿的农民和具有缴费能力的农民群体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一致性。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选取陕西省西安市七个非城区县农民为典型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式,对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实际需求、参保意愿、模式选择意向作了实态调查。西安市农村家庭收入较低,养老需求日益增长,农村居民开始认同并愿意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农保"制度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养老保障作用。"新农保"模式的选择,在经济条件约束之下,表现为低水平的期望缴费标准和高水平的期望养老金发放水平。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进一步修正、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新农保”试点开展后,浙江省开创性地建立了与本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加快推进全覆盖过程中,如何引导和激励城乡居民普遍参保越来越受重视.本文从城乡居民参保意愿出发,对影响城乡居民的参保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据此设计相关激励机制,对其他地区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新农保的试点过程中,采取的是政府与农民共同缴费的筹资方式,政府扮演农民雇主的角色,构成类似于社会保险中的劳资缴费格局。这一内嵌式的缴费模式,使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利益制衡机制内嵌入了雇主与雇员的利益制衡机制,改变了政府与农民对公平与效率的认知。在新农保未来的制度整合过程中,必然出现公利与私利之间的冲突,使参与群体福利受损。因此,应当尽快改变新农保碎片化的试点改革方式,提高统筹层次;将具备劳资雇佣关系的农民尽快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将自雇佣者尽快纳入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制度的对接;建立监督机制,实现参保农民在决策过程中的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农民的养老问题也摆在了社会的面前。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湖北省在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农村养老保险自身的发展和农民对农村养老保险的要求来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从提高农民对新农保的认知程度、加大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提高新农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三个层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养老保险对劳动供给和退休决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子兰  郑茜文  周成 《经济研究》2019,54(6):151-167
本文使用三期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等计量方法,分别考察了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新农保"对退休行为和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会激励职工提早退休,养老金财富每增加1%,职工预计停止工作年龄平均提早约1.2个月,需要照顾孙子女的职工倾向于提早退休,而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会减弱这一引致退休效应;"新农保"对农民预计停止工作年龄产生微弱的负向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加,养老保险的引致退休效应将减弱。同时,养老金财富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农民无休止劳动的意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对劳动供给产生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它不仅会影响个体全职劳动时间,也会影响兼职的劳动时间;"新农保"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是非线性的。随着养老金给付水平的提高,自家农业活动的劳动时间呈现先逐步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他活动的劳动供给并未受到显著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基本养老金增长率降低,则职工的预计停止工作年龄将推迟,这为中国适时推出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政策提供了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09年底开始试点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旨在为农民的老年生活提供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新农保对消费的作用,得出新农保对农民消费有正负两方面影响的结论,并且认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社会保障对消费有不同的作用。新农保增强了农民的安全感,促进了部分农民的消费,但其社会保障作用有待加强。从长期来看,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对增加农民消费会产生久远并且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肖培林  黄圣  陈潜 《发展研究》2017,(10):104-108
改革开放带来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人口向城市转移,进而导致农村老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关于农村养老的问题日渐突出.通过介绍国内研究现状,以及福建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探讨了福建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从加大新农保的宣传力度,转变农民养老观念,增强农民参保意识;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实际收入,切实提高参保农民的经济能力;继续加大财政支持,提高补贴标准;加强立法,建立相应的法律救济机制,实现新农保有法可依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新农保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社会保障问题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按照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逐步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在此背景下,通过对云南省昆明市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情况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家庭纯收入、文化程度、对新农保的了解程度、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等是影响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合作收益分析框架中的合作生产力主要受合作形式、合作意愿、合作资本和合作的社会制度条件的影响。本文借助于合作生产力的分析,对宝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分别从上述四个方面进行研究,试图通过相应的合作制度安排来促进新农保合作生产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2009年国务院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的试点工作,对农村居民养老保障有着决定性意义。在详细分析“新农保”的实施情况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河北省农村的养老保险缺位情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表明:筹资机制不完善是河北省农村养老保险问题的根源所在,探讨了可能影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然后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旨在增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促进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本公共服务旨在覆盖全体公民、满足公民对公共资源最低需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应被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基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探究新农保制度能否达到全体农民享有社会养老这项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结果大体相等及其自由选择权受到尊重的要求,探析了新农保制度面临的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等多重风险.  相似文献   

17.
江西作为欠发地区之一,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通过分析财政、集体、个人三方面的筹资能力,了解资金筹措的瓶颈所在,提出拓宽江西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的渠道:一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缴费档次;二是提升财政投入比例;三是努力实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四是以税收支持新农保基金的筹集;五是建立新农保捐赠基金和发行社会保障彩票;六是探索新农保与其他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办法。  相似文献   

18.
建立新型社会养老保险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然要求。喀什农村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需求尤为迫切。调查数据显示,新农保确实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养老压力,但现阶段农民的参保依然受到经济条件、文化水平、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制约,且在政策的执行中存在保险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当地居民“等靠要”的依赖心理严重等问题。今后应通过明确责任、提高人口素质、完善激励机制和网络系统等途径促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顺利推行,切实解决农民老有所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陕西省西安市386位农民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民对电子政务服务的采纳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对电子政务服务的采纳意愿普遍较高,信息服务层次和公众参与层次的采纳意愿高于在线办事层次的采纳意愿;农民的自我效能、感知有用性、感知信任和主观规范均对电子政务服务采纳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调查数据还进一步表明,不会使用、没听说过政府网站和缺少电脑等硬件是阻碍农民采纳电子政务服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王震  刘天琦 《财经科学》2021,(4):105-117
本文基于2015-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两期数据,运用Ordered Probit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对农村老年人主观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1)新农保政策明显改善了农村老年人主观福利状况,显著提升了其生活满意度,并显著降低了其心理抑郁指数.(2)新农保政策的主观福利效应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对相对弱势的、受教育水平较低、西部地区农村老年人影响更小,这不利于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建设.(3)新农保政策具有显著的时期效应,为提升老年入主观福利水平发挥了长效机制作用,在短期内新农保政策提升老年人主观福利水平的可能性较小,但在长期内新农保政策显著提升了老年人主观福利水平.因此,建议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加快推进社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并加大新农保政策对弱势老年群体和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建设,全面改善农村老年人的主观福利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