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梅丹  周松 《经济地理》2008,28(1):91-95
面板数据分析表明,1990—2005年我国城市金融发展与其经济增长间是负相关关系;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间是正相关关系。不同区域位置和不同规模城市间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有显著差异。进一步深化金融领域的改革,提高金融体系的中介效率,促使储蓄顺利转化为投资,是城市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我国省区1999至2008年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金融规模、银行集中度、直接融资比例以及其他相关控制变量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响。通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以及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我们发现,目前金融规模扩张不利于经济增长,而改善金融结构,降低银行集中度,提高中小金融机构在银行业中所占的比重,会增加银行业内部的竞争,促进经济增长。直接融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我们还发现,改善我国所有制结构有利于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贸易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金融增长表现为金融资产规模与金融机构数量的扩张,而金融发展涉及的是金融质量的提高,因此,金融发展的质量便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已有的金融和经济增长文献研究大多集中在金融体系的规模,很少涉及用来解释经济增长差异的金融中介质量调节。本文运用我国中部、东部、西部部分地区经济和金融中介发展的数据,分析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银行效率评价,提出了对经济增长存在巨大影响的金融中介调节质量的方法。本文的分析表明金融发展质量调节的改善促进了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降低了金融代理的成本,增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成本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杨谊  刘军 《生产力研究》2012,(10):45-48
文章以1999—2009年中国地区层面的经验数据为样本的研究发现,金融中介规模的扩张促进了经济增长,但股票市场的发展对其却有阻碍作用,这主要应归结于金融体系功能的被抑制和扭曲;股票市场上私人诉讼机制的缺失、法律监管制度的无效以及资金"漏损效应",恶化了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在金融体系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的条件下,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并不具有显著效应,并且不取决于法治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相似文献   

5.
金融发展规模、效率改善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金融体系效率纳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框架,运用基于松弛变量效率测度模型(SBM)对我国1995—2008年29个省市区金融体系效率进行测度,并利用面板协整检验考察了金融发展、金融体系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金融体系效率整体上呈波动型上升趋势,且依次由东部、西部、中部递减,经济发展水平与金融体系效率呈近似倒U形关系;整体上我国金融发展的规模与效率改善对经济增长有正的影响,但其促进作用在区域层面上具有门槛效应:东、中部地区金融发展与金融体系效率对经济增长有正的影响,且在东部地区金融体系效率的经济增长效应更为显著,而西部地区其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杨娟  杨波 《技术经济》2023,42(7):52-64
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发展离不开适宜类型的金融支持。那么,我国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对其具有怎样的影响?本文从技术距离视角出发,通过构建熊彼特内生增长模型探究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对制造业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并运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城市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当制造业企业远离技术前沿时,银行主导型金融对其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随着企业接近技术前沿,该作用将由正转负。相较于国有和抵押资产丰富的制造业企业,银行主导型金融对技术进步的负向作用在非国有和抵押资产匮乏企业中出现较早。机制检验表明,在远离技术前沿阶段,银行主导型金融能够激励制造业企业创新从而促进其技术进步,但在接近技术前沿后,银行主导型金融难以通过激励企业创新驱动其技术进步。研究结论对如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制造业之功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三年,中国金融体系内的流动性快速增长同时实体经济的增速不断下滑。本文认为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快速增加的流动性导致企业的负债率和库存占比上升,由于供求的结构失衡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快速的资产扩张导致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下滑,最终宽松的货币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文章指出目前恰当的政策是通过结构性的改革释放有效需求和增加有效供给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本文采用了所有非金融A股上市公司的累计数据作为实体经济的代表,通过对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比较研究以及数量分析的方法,来分析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彭建娟 《技术经济》2014,33(9):37-42
构建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误差修正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利用2001—2010年中国27个省级行政单位的面板数据,对中国金融发展的3个构成要素——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结构和银行发展效率与高技术产业的2种技术创新模式——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金融发展与过程创新模式之间存在长期因果关系,但与产品创新模式之间不存在长期因果关系。得出结论:目前中国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多依靠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张而非银行发展效率的提升和金融结构的优化;鉴于产品创新是过程创新的目的和载体,目前存在较强的金融体系功能细化需求,该趋势下的产品创新与金融结构发展及银行效率的进一步拟合将进一步提升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金融发展与资本配置效率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是中国金融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金融发展与资本配置效率密不可分,通过检验资本是否流向边际资本产出高的区域,可以衡量金融发展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如果区域净资本流与区域边际资本产出正向相关,则可得出金融体系资源配置效率较高的结论。中国的金融体系并没有通过促进资本配置效率推动经济增长,资本往往被配置到生产率较低的地方,这一现象的形成可以利用政府干预过度、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协调以及地方政府保护主义盛行等因素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0.
金融深化如何影响第三产业结构和就业?本文从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金融开放与金融法治角度提出假说,并利用2000~2006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予以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金融规模能够促进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提升,金融效率却呈现抑制作用;金融结构、金融开放和金融法治对产业结构影响尚不显著;金融体系对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金融深化对第三产业就业有显著影响,但以负向作用为主;金融规模扩大、股票市场发展及金融法治改善能够促进第三产业就业比例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With panel data for 28 Chinese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municipalities) during 1985–2002, this paper assesses the effect of banking structure on economic growth. Banking structure is defined as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banks of different size in the banking sector. The market share of small banking institutions is taken as a proxy to measure the banking structure. In dealing with the potential endogeneity problem,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instrumental variable for banking structure with the information on the commercialization reform of state-owned banks initiated in 1994. The estimation results from a two-way fixed-effect model show that increases in the market share of small banking institutions enhance economic growth in contemporary China.  相似文献   

12.
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财务重组既是改革的起点,也是制约其后续改革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损失承担与资金注入主体的变化为切入点,对1998年以来国有商业银行财务重组模式及其变迁作了比较制度分析,思考了其政策约束效应。本文的结论是在财政部和央行交替主导四大行财务重组的背景下,由于重组过度依赖国有商业银行自身,“好银行/坏银行”模式的实际效果受到抑制,进而导致国有商业银行财务重组并非实质完成。这已成为利率市场化、银行运营市场化及AMC转型等金融改革的现实约束因素。  相似文献   

13.
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晓慧 《经济问题》2008,(10):107-111
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我国的商业银行已成为现代意义上的金融企业。其经营绩效的评价方法也应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因此,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评价方法不能只采用传统的财务比率分析法,而应积极创造条件,增加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记分卡等较先进的绩效评价方法,以综合、全面、科学地评价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14.
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本文运用中国28个省区在1985—2002年间的面板数据,考察银行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对银行业结构的分析着眼于不同规模的银行在银行体系中的相对重要性,度量指标为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即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外的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占各地区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比例。为了克服银行业结构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文章用1994年启动的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政策因素来构造银行业结构的工具变量。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在中国现阶段,中小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上升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监测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成为各国监管机构的工作重点。本文构建了一个反映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中国金融压力指数(FSIC)。基于此,本文研究不同所有制结构的商业银行将如何调整影子银行业务以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实证结果表明,当金融压力上升时,相较于国有银行,非国有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显著上升。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差异与两类银行对影子银行这一风险业务的调整有关。当金融压力上升时,国有银行会显著减少影子银行业务,而非国有银行的影子银行业务不会减少。本文提出了国有银行的双重职能这一观点来解释实证研究的发现。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指导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产权结构调整:新时期我国银行业改革的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裴平  卢授永 《当代财经》2004,(10):47-5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改革是以市场结构调整为主的增量改革,而且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经济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业已进行的银行业改革也暴露出明显的局限性:如作为存量部分的国有商业银行依然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内在激励,其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作为增量部分的中小商业银行产权结构不尽合理,其治理结构还有许多缺陷。在新时期,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深化银行业改革必须以产权结构调整为取向。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银行业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价支付影响因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成功与否关系我国证券市场未来的发展。本文根据财务理论,结合国情构建6个研究假设,并以330家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应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非流通股东的对价送出率及流通股东的对价送达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股改工作中所采用的市场化博弈机制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对价方案的合理性和两类股东的利益,但仍存在诸如机构投资者未发挥议价能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村镇银行承担着支持“三农”和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使命,但关于银行业竞争对村镇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的研究较少。利用江苏省县域村镇银行2008年至2013年的面板数据,在数理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银行业竞争对村镇银行财务绩效和社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行业竞争显著降低了村镇银行的财务绩效,但显著提升了社会绩效。进一步分析发现,银行业竞争通过改变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和客户筛选行为的作用机制,影响村镇银行经营绩效。因此,应坚持金融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并建立更加精准的补贴机制,促进村镇银行在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提升社会绩效。  相似文献   

19.
The Chinese banking system reform since the country's accession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has yielded remarkable success. The major listed commercial banks have improved their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significantly. However, there are some signs of changes in their financial results recently. The expanding debt of non‐profitable enterprises and local governments raises a question on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previous reform. Considering that the competition among banks will become severer with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under slower economic growth, the banks and supervisory authorities must continue to make greater efforts towards further refor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banks'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the risk management system.  相似文献   

20.
国有银行面临着中国入世后外资银行的强大挑战。在中国银行业逐步开放的过程中,将会形成一个双方竞争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是国有银行在同对方全面竞争前调整自己,适应新对手、新环境的难得机遇。本文分析了竞争初级阶段的特征及对手可能采取的策略,并阐述了发挥国有银行竞争优势、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