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 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建设 美丽湾区为引领,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的生态文明建 设区域。珠海处于粤港澳大湾区中最典型的珠江口地区,以该 区域城镇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珠海西部河口湿地为研究对 象,对其植物景观群落的观赏性、耐盐性、抗风性、耐涝性、 耐旱性和耐污性等特质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对典型河口湿地景 观植物种类及立地条件开展调查,对河口湿地植物立地影响因 子进行了定量分析与评价。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综合 评估现阶段该区域湿地景观植物的适宜性、观赏性,并提出今 后适宜河口环境的景观植物种类,为河口湿地景观植物选择提 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垂直绿化能有效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紧张与绿地空间不足的矛盾,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设计景观效果良好且生态功能优良的垂直绿化植物群落,满足低成本、低消耗、低维护与易管理的诉求,是当前城市垂直绿化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城市中心区墙体自生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墙体自生植物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其与城市墙体微环境的关系。并基于新自然主义生态种植设计理念,从植物种类选择和植物群落构建2个方面来探讨墙体自生植物在城市垂直绿化中的应用潜力,以期为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垂直绿化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季飞 《大陆桥视野》2012,(18):116-116,119
目前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道路绿化已形成了一定景观,但仍存在种类不够丰富,特色不够明显,景观效果较为单一等问题。我们应丰富植物种类,增加观花观果植物,提高乡土树种利用比例,优化植物景观配置。  相似文献   

4.
文章将云南省小水井金矿尾矿库分为五个试验类型:经济型、生态防护型、乡土植物防护型、景观型和土壤改良型,以探讨不同目的、不同施工工艺的生态恢复.结果表明,各个试验类型的生态重建在植被恢复、改良土壤、保持水土、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景观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以生态防护型和乡土植物防护型最好,且成本较低,在实践中可以将两者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5.
以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统筹规划,文明建设乡土景观环境,理性保护与开发地域生态文化资源为研究目的,分析乡土景观在基础性经济建设中屡遭破坏现象,通过对乡土景观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综合运用现场调研、测绘等技术手段,得出在保证经济建设的同时,构建和谐生态的乡土景观环境与安全健康人居环境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当前,绿化美化环境,加块生态城镇建设,为城镇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生态城镇建设,在增加植物多样性方面,要求我们不仅要引进外地的一些好的植物品种,还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好当地的乡土种类,为生态城镇戡服务。实践证明,多数乡土种类因最适应当地的自然气候,栽植后生长良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生态城镇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当前,绿化美化环境,加块生态城镇建设,为城镇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生态城镇建设,在增加植物多样性方面,要求我们不仅要引进外地的一些好的植物品种,还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好当地的乡土种类,为生态城镇建设服务。实践证明,多数乡土种类因最适应当地的自然气候,栽植后生长良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生态城镇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基于城市园林绿地生态规划设计原则,深入地剖析了上海世博会公园绿地的系统功能及植物景观的生态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9.
当前,绿化美化环境,加块生态城镇建设,为城镇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生态城镇建设,在增加植物多样性方面,要求我们不仅要引进外地的一些好的植物品种,还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好当地的乡土种类,为生态城镇建设服务。实践证明,多数乡土种类因最适应当地的自然气候,栽植后生长良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生态城镇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青楷槭作为极具观赏价值的东北地区的乡土树种,多年来尚未得到人们的认识,未被开发利用。随着生态城镇建设的发展,它将会被人们充分的认识,并将得到广泛的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陈炜  马海红  柳方 《大陆桥视野》2010,(9X):55-55,57
本文阐述园林地被植物的含义,指出地被植物在园林配置中的主要特性,并介绍了12种观赏价值较高的新疆乡土地被植物的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和园林应用方式,认为大力发展新疆乡土植物有利于提高新疆城市的植物多样性,对塑造城市绿地景观的地域特色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最优秀的园林创作是以对同时期的艺术、科学、历史、地理、哲学、社会习俗有清晰认识为基础的,能否熟练掌握其建造技术意味着这种创作是否具备可行性。提出了在含风景园林、园林、园艺专业的高等院校中创设“园林艺术实验园”来提高学生园林设计能力、园林工程实践能力的必要性,通过对实验园进行规划得出以“正六边形划分实验单元”结合“模数化、规律变化”的规划方法,使场地具备可变性。合理选用新型的、乡土的材料、工艺及植物,并使其可反复移动、重组。规划让实验园得以涵盖广泛、实用的实验内容,为城镇景观的多样化需求以及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无限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生活环境需求的提高要求景观绿地不仅要加强观 赏性和体验性,同时要满足生态可持续的目标。城市更新下 社区花园呈现迅速发展趋势,然而其景观设计与生态修复的 研究缺乏理论基础。基于此,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切入点, 结合社区花园的景观特点和功能需求进行植物生态景观营造 研究,提炼出基于土壤重金属生态修复的社区花园植物景观 营造目标与原则。从社区花园的空间分区设计、植物群落层 次、植物组团配置及重金属污染分级修复进行植物景观设计 的探索,提出基于土壤重金属修复下的植物生态景观设计策 略。以期为社区花园的长远发展和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景 观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猪八戒网为研究对象,结合已往研究成果与猪八戒网调研结果,并将管理熵理论进一步应用于众包情境下,构建综合激励体系,从而测度激励体系协同激励效果。研究表明:目前猪八戒网接包绩效激励系统处于一定的有序状态,各激励指标的激励效果相对良好;二级体系内部指标协同效应较差,应注意"环境公平""品牌效应"与"信息转换机制"三项二级指标对激励系统稳定的干扰;"程序公平"和"交互公平"两项三级指标熵流值为正,对接包绩效产生显著抑制作用。通过测度激励系统的激励效果,有助于及时遏制正熵并提高激励负熵,进而实现总激励熵的下降,对激励盲点的发现与激励措施的动态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市自生群落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与潜力,但因其外貌不被公众所接受而难以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应用。将群落生态学和设计学相结合,探索一种介入栽培植物对城市自生群落进行改良,最终形成具有一定美学价值的植物群落的途径。实验以植物群落设计美学原理和种间竞争原理为依据,向已经演替1年的城市自生群落中引入63种栽培植物,按照分层的方式对群落进行改良。3年的观测结果表明,有61.9%的栽培植物可以在城市自生群落中定居并建立优势,能对76.7%的自生植物起到抑制作用,使55.8%的自生植物消失。相比城市自生群落,改良后的群落美观度提高29.4%,公众接受度提高24%,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提高至2.29倍。相比一般的人工植物群落,改良后的群落可以节约58.2%的建植成本,降低83.9%的浇水成本和67.8%的除草成本。实验证明改良设计是一种可行的群落设计途径,能有效提高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美学价值,同时让自然参与群落设计过程,实现人与自然的合作。  相似文献   

15.
张支南  浦正宁  李明 《技术经济》2020,39(5):116-124
为考察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宏观经济效应,本文基于2000—2014年全球102个经济体相关数据,探究了全球价值链贸易对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贸易深化了国际垂直型分工,显著提升了国际经济周期的协同性;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价值链贸易,对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侧面反映出服务业也在越来越深入地融入全球分工体系;价值链贸易对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效应主要体现于发展中与发达经济体之间,发达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周期协同性受其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三峡人居空间景观的生态特质是库区可持续发展的 基础保障,科学总结其生态经验,对“后三峡时期”库区人居 环境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通过对其山水环境、簇群人居、 滨江岸线和多维绿地4个方面景观生态特质的提炼,分析三峡 人居景观与特殊自然环境的系统耦合关系,识别山水关联、簇 群交错、蓝绿网络、复合格局主导的景观生态模式与特征。结 合三峡山地环境条件,提出景观格局规划优化途径,包括维育 山水生态活力、保护簇群核心生境、修复山地蓝绿景观,以及 管控生态要素体系。研究结果可为库区人居景观建设提供规划 方法和管控建议,以期实现生态文明语境下三峡人居空间景观 探索的地域性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和运行对保护区景观环境、旅游资源、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社会环境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从生态系统管理的角度出发加强项目和产品生态化设计、规范开发管理、整理和挖掘社区文化、开展生态教育与生态环境监测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山水园艺轴公共区域的种植设计及施工过程的分析与思考,提出“以绿为底,突出重点,从人工到自然”的种植设计思路,采取构筑园区生态网络、营建河流湿地廊道、生物生境再生、恰当的后期养护管理以及园区建成后生态、动植物等相关专业的跟踪观察等手法及措施,以期能减小此类大型博览会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持久发挥其良好的景观效益与生态效益,达到世园会“世界园艺新境界、生态文明新典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刘楠   《技术经济》2020,(5):53
20世纪80年代,瑞典农业科学大学风景园林系教 授罗朗·古斯塔文森在阿尔纳普校区创建风景实验室,融汇三 脉斯堪的纳维亚风景园林的历史源流,即农林、早期自然保护 与城市公园,系统性、全尺度地探索一片幼林地风景的创造性 管理。风景实验室将林地规划为多林分组合,作为营林、风景 园林设计与教学,以及公共游览的同一场所,因循植物景观的 自然形态与活态结构,善用林室氛围景观,实践一种协同营 林、生态保育和风景审美效用的管理式设计,为发展多用途城 市林地提供创新实验场所。在风景实验室教研组发表的项目论 文与报告书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说明主要实验原则与方法, 解析创造性管理的风景园林设计主线,简述由风景实验室延伸 出的设计概念与项目。  相似文献   

20.
追溯了奥德姆“妥协环境”概念原型、莱尔的“人文生态系统”妥协景观思想雏形以及中国语境的“天人不相胜”思想,认为妥协景观既是一种自然-人工生态系统类型,也是一种人与自然交互型的土地利用类型,还是一种指导风景园林规划实践的思想方法。基于此认识,进一步探讨了“妥协景观”思想对当代中国国土空间区划以及风景园林生态规划实践范式的启迪,最终通过案例分析“妥协景观”思想的具体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