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产阶层的界定方法及实证测度——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毅 《开放时代》2006,(4):76-88
根据我国社会转型的特点,为客观反映中产阶层的本质,以及基于适用性和数据可获性的考虑,本文构建一套以收入、职业和消费指标的动态性的中产阶层界定指标体系。运用这一指标体系对珠江三角洲中产阶层的规模、结构和演变轨迹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珠江三角洲,中产阶层出现早、增长快、比例高,新中产阶层与旧中产阶层同时产生,前者比后者规模更大。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产阶层的历史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现阶段中产阶层由三类人员组成,这三类人员分别为社会提供公共品、混合品和私人品。私人品是来源于市场经济路径,私人品的数量和规模决定了公共品、混合品的数量和规模。中产阶层的形成来源于市场路径,亚企业家机制成为中产阶层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3.
贫富差距的扩大,引发了弱势群体相对剥夺感显化,违法犯罪活动大量增加,出现了许多不利于和谐社会构建的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要依靠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同时要优化社会结构,扩大中产阶层比重,保护社会下层的基本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4.
从中产阶层的形成看吉林省消费市场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推算了我国中产阶层的规模 ,预测了吉林省中产阶层的未来前景 ,对中产阶层规模扩大对吉林省消费市场的影响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等财产拥有者,是中产阶层的经济标识和首要特征。中产阶层研究最核心的问题应是中产阶层与社会正义或分配正义关系的问题,即中产阶层的财产来路是否合理,中产阶层的产生与发展是否符合分配正义,中产阶层社会是否是社会财富分配合理的正义的社会。中产阶层是分配正义的产物,中产阶层的发展壮大是社会财富分配公正的体现。中产阶层缺乏的社会必定是社会分化不完整或是贫富过分分化的社会,必定是分配正义缺失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中产阶层的崛起是构筑和谐社会的基础防线,也是一个发达社会的重要表征.但中国中产阶层的成长却面临着异常严峻的现实挑战,主要表现在就业竞争激烈、生活机会成本高、精神压力大等层面.经济行为分析表明,市场经济制度的推进和大众教育的普及等制度演变是其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阶层的构成看,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中产阶层占人口多数的橄榄型社会,但是当今中国中产阶层存在规模小、发展缓慢甚至弱化现象,社会身份认同较低和中产意识缺乏等问题,为此应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调整产业结构,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和进一步加大收入分配机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家庭财产积累的视角,重新探讨我国住房近年来的住房改革,期望通过共有产权住房的构建,不仅解决我国住房消费问题,避免住房政策成为家庭财富的扩大器,实现住房政策的财富调节器功能,通过住房政策培育中产阶层的发展,实现我国住房政策与社会政策的有效融合,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巨变中,中产阶层迅速崛起,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促进社会经济、保持社会稳定、推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社会地位公正获得的示范力量。但其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仍不容乐观,规模较小、比重偏低、不稳定、职业构成面较窄、地区分布不平衡、自我认同度不高。因此,要使中产阶层稳步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健全社会流动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体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该文首先提出了衡量利益关系是否和谐的四条标准,以此标准衡量江苏省发现,江苏的利益关系大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和谐的因素。其次,根据江苏省现状,提出了必须着力调整的四对经济利益关系,即城乡关系、公共服务的供求关系、劳资关系、干群关系。最后提出了构建江苏省和谐社会的途径:树立并引导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建立社会舆情分析机制,扩展利益诉求通道;壮大中产阶层,造就“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保障是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涉及人数多、基金规模大等特点,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2.
自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鲜明主题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这一主题涉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表现最突出、也最关键的是我国的经济建设领域。经济建设虽然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但也是目前存在问题较多的地方。经济建设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如何保证经济建设的和谐是我国面临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3.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构建和谐社会辩证统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改革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动力支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精神生产力是推动文明社会和谐发展的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14.
收入是衡量中产阶层的最重要指标之一。近来国家统计局课题组的“户年收入6万是门槛”①、南京大学课题组的“月收入5000元”②等说词,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兴趣,学者、传媒、网络纷纷报道和讨论。收入状况好于社会平均水平,是中产阶层的一个主要特征。然而这种状况究竟好到什么程度?他们的收入水平到底有多高?收入主要来自哪里?如此等等,是许多人感兴趣并关心的话题,更是我们深入研究中产阶层的一个重要问题。关于中产阶层的界定,我们从收入、职业和消费三个方面构建了一套指标,并运用1986~2004年的珠三角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测度。测算…  相似文献   

15.
尹凤英 《生产力研究》2014,(11):140-14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的重要使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综合的、全面的系统工程。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法律保驾护航,法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调节社会矛盾的重要依据。要想实现和谐社会良好运行,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社会主义法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法治建设在本质上是高度一致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完善的法治,就不能实现依法治国,就无法促进社会公平发展,也无法实现国家民主,也就谈不上构建和谐社会。文章就试着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二者的关系展开探讨,以及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对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顺利完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高度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构建和谐社会有许多的切入点,社会投资是企业家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模式,它可以整合不同阶层的利益关系,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弥合社会裂痕,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此,本文首先论述了企业社会投资的涵义、特征和理论基础,继而论述了社会投资的实现形式,最后探讨了它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洋 《时代经贸》2008,6(4):69-7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高度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构建和谐社会有许多的切入点,社会投资是企业家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模式,它可以整合不同阶层的利益关系,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弥合社会裂痕,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此,本文首先论述了企业社会投资的涵义、特征和理论基础,继而论述了社会投资的实现形式,最后探讨了它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和谐农村及其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凌云  许俊 《经济论坛》2005,(24):123-124
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农村,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是实现整个社会和谐进步的重中之重。在新的时期,我国要立足于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大力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积极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9.
王洋 《时代经贸》2008,6(2):69-7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高度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构建和谐社会有许多的切入点,社会投资是企业家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模式,它可以整合不同阶层的利益关系,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弥合社会裂痕,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此,本文首先论述了企业社会投资的涵义、特征和理论基础,继而论述了社会投资的实现形式,最后探讨了它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社会发展目标。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自身内在的和谐,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人与自然和谐,和谐社会难以构建。因此人类必须要大力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