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9 毫秒
1.
作为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尚无范例可循,从理论到实践都需要作艰难探索。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首先分野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工业文明立足于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而生态文明则要求人类寻求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因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生态本位理论是世界文明发展进入生态时代的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发展观和实现观。把21世纪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放在以生态为本位的框架内,在理论上旨在使可持续发展学说成为以生态为本位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实践上旨在使人类超越只把自身需要与利益作为经济社会实践选择的唯一的、终极的价值尺度的狭隘眼界,追求各种实践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实现世界系统运行过程中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双赢”的发展轨迹和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面对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与日益减少的生态资源,面对生态环境与生态资源给社会经济和人类生存带来的巨大压力,人们在抓生态经济微观调节的同时,开始注意对它的宏观认识,寻找宏观调节和治理的方法。但是,就总的情况而言,生态经济的宏观治理还刚刚起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及时空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评价单元,基于PSR模型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集成熵权法和灰色关联评价模型,对研究区2005—2015年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压力指数、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进行评价,并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2005—2015年研究区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安全等级由Ⅱ级和Ⅲ级演变为Ⅳ级和Ⅴ级,区域生态环境改善显著但趋势有所放缓,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整体较小且有所下降,在消除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方面采取了有效的措施,生态环境治理效果显著;山西省生态安全综合状况南北空间差异较为显著且有扩大的趋势,南部区域和中部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程度整体优于北部区域,生态压力空间分布有由东西差异向中部与周围区域差异演变的趋势,生态环境状态中部区域与南部和北部区域差异进一步扩大,在消除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方面南部和中部区域采取的措施成效大于北部区域;在自然条件基础之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响应是研究区生态环境演变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5.
建设生态城市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生态经济时代,而生态城市是在生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理想的城市规划模式。与传统城市相比较,生态城市具有和谐性、高效性、整体性、持续性与区域性特点。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生态环境系统、生态经济系统和生态社会系统,其中生态环境系统是基础,生态经济系统是核心,生态社会系统是保障。建立生态城市必须协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社会系统。  相似文献   

6.
论生态经济需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生态需求在现代人类需求中的重要地位观代经济社会是个生态经济有机整体,现代人的需求是物质文化需要和生态环境需要的生态经济综合体系。我们把它称为生态经济需求。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随着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实现了产业革命,用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使人类社会生产进入了技术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人口的迅猛增加,人类消费的极大增长,使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需求日益扩大。而这种需求的实现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的基础之上的,使现代经济社会出现资源短缺乃至濒临枯竭;同时人类又将自己经济活  相似文献   

7.
一、林业是农业稳产高产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生态环境包括土地、水、生物(还有矿物)、阳光、空气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生态保持持久的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生态环境的恶化,就是生态失衡和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试论生态经济农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解决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生态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缓解生态危机,关键在于建立能实现经济与生态共同繁荣的生态经济农业模式,使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融合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达到生态与经济、人与自然在更高发展水平上和谐统一,21世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将进入生态经济时代,应该应用生态经济农业的观念指导现代农业,把农业经济行为同生态环境看做一个相互制约的系统,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减少和避免违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区域发展规划,是针对特定地域空间,对社会、经济、生态进行总体布署和全面设计安排、并使之协调发展,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态环境和文化的多方面的需要。这是生态经济学中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对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区域发展中的生态经济问题所谓生态经济问题.就是指在人类的活动中.由于只注重经济效益或生态效益的某一方,忽视另一方,而发生的经济建设破坏生态环境或生态建设阻碍经济的发展,致使人的总需求(生态和经济的)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甚至要以牺牲某种需求为代价换取另一种需求这样一种不良的后果。目前来看.生态经济问题主要是由于只注重或过分强调经济效益。忽视了生态效益或对生态系统的反作用注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本文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对山东省长岛县2003年的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生态系统是不安全的,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最后,分析了其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生产力的提高 ,生态环境的恶化越来越严峻 ,迫使人们重新关注生产力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问题。本文认为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 ,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正在形成一种新型的关系 ,环境变迁、生态发展将日益决定现代经济发展的模式、运行方向及其发展趋势。生态正逐渐从生产力的外部要素转变成内部要素。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关系着人类的福祉与未来,对生态环境进行测度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文章基于PSR模型构建了甘肃省生态环境测度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11—2014年甘肃省五大生态特征区(陇中、河西走廊、陇东、陇南和甘南)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评价,以期对甘肃省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决策参考;评价结果显示陇东、陇南的生态环境等级一直保持为优级,河西、甘南和陇中的生态环境等级为差级,但2014年生态环境状况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我国现阶段建筑设计之中所存在的生态问题,分析生态环境与建筑设计两者之间的联系,设想了可以将生态策略良好融于建筑设计之中的相关方案与措施,进而达到增进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相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的均衡模型与发展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生产力的发展,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已从相对过剩演变为严重稀缺,有限的生态环境与无限的物质追求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人类社会面对的普遍矛盾。影响人们效用的因素除了物质产品以外,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也是重要因素。人们追求生态效用最大化又会受到物质产品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技术转换生态约束。文章通过反思传统效用理论的缺陷,构造生态效用函数,建立了循环经济均衡模型,以找出实现循环经济均衡的条件,以及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基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下的林业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师》2017,(11)
当代社会,森林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社会对林木资源的需求也在增加。这样一来推动了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二来正是由于人类过度的砍伐,使得林业生态的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国的国策,要不断增强对林业生态环境的管理力度。林业经济应优先保护生态环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使其更富有生态的社会方面的价值,从而促进自然和社会和谐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态经济学,是生态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在人类历史上已存在几千年,但城市化却是人类进入近代后,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使分散的农业人口向城市集中和不断产生新的城市的社会现象。在现代,城市经济系统已在各国的国民经济系统中居主导地位;而城市的生态环境,又是在地球表层受人的经  相似文献   

17.
时代在呼唤,人类在觉醒,从保护生态环境、经济持续发展趋势来看,走生态经济建设之路是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惟一选择。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同生存在一个地球上”,即人与自然共处于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物圈中。人类必须尊重自然、保护生物圈内一切非人类自然物,并承认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共生协调、和谐发展的宗旨,最终达到生态环境不断优化、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理想境界。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生态环境、生物资源保护与发展经济被列为世界各国的21世…  相似文献   

18.
一、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生 态足迹分析法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和博士生Wackernagel于1996年首次提出的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这种方法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考虑人类及其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由于其科学、完善的理论基础和精简统一的指标体系,使该种方法一经提出,就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生态产业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现实决定了西部大开发的核心是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将其与农民的脱贫相结合、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相结合,使农民成为发展生态产业和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同时,西部大开发必须进行观念创新,逐步树立生态文明观,通过发展生态产业的主体产业--生态农业,实现西部地区的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GIS在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明显,为人类解决各种生态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本文将从GIS技术下的生态信息管理和运用,以及生态环境影响评的构建,来论述GIS在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