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浅谈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于解川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利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农村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的70%以上,其中约有近1.5亿的农村劳动力处于闲置或半...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时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慧 《经济论坛》2002,(18):14-15
近几年来,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2000年城乡居民的收入比例达到4:1,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农村人口太多,占全国人口的70%,导致农民人均资源拥有率太低。因此减少农业人口,即农业人口非农化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必然趋势。同时,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一、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所需时间及阶段性划分根据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就长期性而言,农村劳动力的份额由75%下降到10%,被视为一国基本上完成劳动力转移的标志。英国大约用了…  相似文献   

3.
关于加快秦皇岛城镇化进程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秦皇岛城镇化现状及机遇。目前秦皇岛市总人口273万,农村人口160万,占总人口58.6%,乡村劳动力110万,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的70.8%,每年需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近20多万。近年来秦皇岛城镇化进程发展很快,城镇化率由1997年的24.2%上升到2003年的35.9%,但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5个百分点;城镇规模也迅速扩大,城镇人口由63万增加到113万人,年均增长为13.2%。由此可以看出,秦皇岛市的城镇化建设正处在加速发展的过程中,但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近城市比较差距更大。随着秦皇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秦皇岛市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三农”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具有比较发达城市与较为落后的农村并存,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并存,及沿海富裕地区与贫困的山区并存的特殊市情。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阎华荣 《经济论坛》2005,(4):84-85,93
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2.1%,明显高于43.1%的世界平均水平。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是我国现代化必由之路。据国内有关专家预测,由于我国尚未突破城乡分割的二元就业结构,到2020年.农村剩余劳动力将由现在的1.5亿人增加到2.5亿人。所以,要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将滞留在农村土地上的大量剩余农业劳动力合理有序的转移出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经阶段,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农业转型过程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越来越大。2010年农村劳动力总数大约为4.7亿,其中流动到非农产业的劳动力总数达到了2.3亿。  相似文献   

6.
王永顺 《经济问题》1995,(9):20-22,64
对我国农业和农村问题的探析王永顺一、具体情况分析1.与众不同的农业和农民问题。中国的农业不同于任何国家。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农业人口又占80%。发达国家农业人口都不超过15%,美国农业人口已减少到占总人口的3%。从农民占有耕地的情况分析,全国人均占有...  相似文献   

7.
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增加农户收入做出了很大贡献。农村合作社在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便是例证。目前农村合作社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农村最重要的一种经济组织。近些年,我国农民的收入增长一直很缓慢,跟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这已成为我国在改革过程中最棘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说,三农问题解决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劳动力资源在整个世界经济体系配置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近几年来,发达国家经济持续增长,而劳动力增长缓慢,同时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迫切需要大量的外籍劳工;一些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劳动力也出现了严重的匮乏。各国对于劳动力的大量需求,为劳动力过剩的国家解决就业压力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财经人语     
《经贸实践》2014,(12):11-12
樊纲:不需要再回到两位数增长 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认为,“十三五”宏观调控面临的挑战是化解金融风险、避免经济波动。过去十年当中两次过热遗留下大量的后遗症——产能过剩、债务问题、影子银行、地方融资平台等问题。“十三五”期间如果把这些问题基本清理干净,又实现稳定高增长,且经济增速保持布7%,到了2020年基本达到人均GDP11000多美元,接近12000美元的高收入国家标准,跟美国的比例大概为26%,这意味着我们又上一台阶。所以,不需要再回到两位数增长了。  相似文献   

10.
完成人口转型的发达国家中,土地、劳动力等传统农业生产要素已不再是农业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实际上人口转型已成为影响农业技术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文章基于1980-2000年14个已完成人口转型的发达国家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通过农业技术与农业增长、人口转型与技术进步两个模型的检验结果,验证了发达国家农业人口数量的减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对技术进步具有正向影响,通过对发达国家农业可持续增长的经验分析,得出中国农业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为重视农村教育、加快农业人口转型以及提高农业科技投入。同时给出中国农业可持续增长的政策建议:利用教育投资的外溢效应促进农业人口转型,借助科技投入步入高效益农业可持续增长轨道。  相似文献   

1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制度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和政府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但绩效并不明显。与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尚未摆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仍然不高。2004年的全国经济普查显示,我国2004年的GDP占世界的4.4%,但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水泥和氧化铝的消耗量却占世界的7.4%、31%、30%,27%,25%和40%。这一事实说明制约经济增长转变的根本原因还没有解决。  相似文献   

12.
加速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张锐农业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基础,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对于有12亿人口而9亿人口在农村的中国来说,农业的基础地位更为重要。江泽民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农业和农村工作时的讲话中指出"必须坚持把农业放在整个经济工作的首位",并...  相似文献   

13.
基于岭回归的模型和实证分析创新性地表明:1978年以来我国总体经济增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改革为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条件,而城市服务业则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去向,正规工业部门和建筑业的发展虽然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有促进作用,但相对较弱.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使得更多的劳动力从农村解放出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得第三产业能够吸收更多的劳动力,是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代表的中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是中国目前发展水平的十倍。中等发达国家未来60年的人均GNP以每年平均2%到2.5%的速度增长的可能性较大,我国要在2050年赶上中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人均GNP每年平均需要增长6%——6.5%,GNP总量每年平均需要增长6.8%—7.3%。如果我国来来的增长速度较低。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发展水平和下个世纪中叶赶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将是不可能的;甚至连就业和农业过剩劳动力的转移问题都无法解决。有的学者分析速度与通货膨胀时认为,低速度稳定一些,通货膨胀率低一些。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有些国家在其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通货膨胀率并不太高;而有很多低速度增长的国家长期存在着通货膨胀问题,有的甚至很严重。因此,高速度不一定就会造成通货膨胀,关键在于效益如何。  相似文献   

15.
农业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中国深化改革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而劳动力转移主要受国家制度、政策、教育水平、地区收入差距和资本密度的影响。目前,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最大障碍仍然是地区保护和户籍限制以及由此造成的经济和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同时,对劳动力转移的传统偏见也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阻力。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限制是中国很多地区贫困的根源之一,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实证分析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不是城市居民收入下降和失业率上升的原因,而是城市经济增长、社会繁荣和就业率提高的一个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农业产出剩余—人口变化—资本积累三者相互作用的角度讨论了一国从马尔萨斯贫困陷阱转向现代经济增长的一般过程,拓展了Galor等人近年来发展的统一增长理论,在此基础上对近代东西方经济发展的大分流和二战后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成果的差异进行解释.人口变化和资本积累是理解这一过程的关键,农业生产剩余的出现带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向工业部门的转移,资本增加带动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但同时人口的增长也在不断接近农业生产约束.只有在人口数量突破农业产出约束前保持人均收入快速增长,使人口增速及时降至转折点,一国才能顺利转为现代经济增长模式,实现人均收入的高水平均衡,否则将会陷入经济内卷化.新中国成立后实施资本积累的工业化政策、农村改革和人口政策,是推动我国顺利实现工业化的关键因素.产业发展政策的差异对应不同的资本积累和人口转型速度,是导致二战后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岗位的供不应求是一个长期的现象。在建国以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曾多次面临过相当严重的就业压力。到目前为止,就业形势依然很严峻。尽管从“九五”中期起,政府在缓解就业压力和保障劳动者利益上采取了大量积极措施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产生的失业问题将日益显性化,使就业问题仍然是今后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就业和劳动力市场问题无疑将继续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政策中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从根本上说,经济增长、税收增加与就业扩大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宁夏是个农业省份,农业人口占全区人口的71.1%。要实施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解决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问题,就必须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作为西部开发的一个生是,因此,必须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科技革命,走科技兴农之路,所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化素质将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韩盛文  冯有责 《江南论坛》2003,(6):29-29,37
目前,我国约有一亿渴望增加收入的农民,因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需要进入城市,支持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但随着城市下岗就业问题的日趋严重,城市里的容纳量亦会日趋饱和,这里虽有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的问题,但国家还不能将我国总数在1.5亿左右,处于就业不充分状态的富余劳动力全部转移到城市,因为那样做,既不需要也不可能。何况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还会有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富余出来。所以,解决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就成为“三农”问题的关键。恩格斯曾说过:要使这些被迫挤出农业的人不致于没有工作,或不被迫集结城市,必须使…  相似文献   

20.
<正> 我国农业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问题过去是个禁区。农村劳动力的利用基本按照一个模式安排,似乎只有把现有三亿左右农村劳动力固定在十几亿亩耕地上,甚至仅仅固定在粮食生产上,才是天经地义的。现在我们提倡从实际出发,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人们开始认识到农业劳动力的绝对和相对剩余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在人类社会历史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出现过多次。世界各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说明了世界人口城市化和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业生产的共同趋势。1925年世界总人口是19.28亿。当时农村人口有15.23亿,占总人口的79%,而且绝大多数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1980年世界总人口增加到44.13亿,增加了118.89%。农业人口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