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颖红  赵佳昳 《当代经济》2009,(21):156-157
本文比较分析了UNIDO法、L-M法等劳动力占用经济价值的测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现行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借鉴欧盟、澳大利亚等国外劳动力占用经济价值的计算方法,提出了适合我国劳动力占用经济价值的计算方法以及农村劳动力占用经济价值的转换系数的计算公式,即农村人均收入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收入之比,并根据实际数据得出转换系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还处于一种不完善、不彻底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差距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就业结构转换严重滞后于经济结构转换。二是第三产业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三是城市化发展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制约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因素.除了已经提到的经济结构偏差外,还集中表现在现行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劳动力市场管理制度及劳动力素质等方面。这些因素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  相似文献   

3.
托达罗模型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许多发展中国家出现严重的城市失业现象的背景下产生的,是对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模型的否定,对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具备一定的解释力。运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根据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际情况,从低素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差别素质农村劳动力转移两个角度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托达罗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吸收内生增长理论的思想,将两部门的技术进步同时内生化,本文提出了一个工业和农业相互依存的二元经济内生增长模型,并以此对目前争议颇多的"工业反哺农业"的时机和政策问题,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通过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可以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加快资本积累是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因此工业反哺农业是我国经济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冯先宁 《生产力研究》2004,(7):37-38,60
劳动力合理流动是劳动力资源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正常运转、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重要条件。当前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还没有形成 ,劳动力歧视妨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消除劳动力歧视 ,有利于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和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及二元经济结构转换  相似文献   

6.
论文以江苏常熟市农村青年劳动力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其就业途径与就业意愿。研究发现,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拓宽了农村青年劳动力就业途径,受教育程度、性别、家庭抚养系数是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途径选择的主要因素。受教育程度低、家庭抚养系数高的男性更倾向于选择在农村务农,供养家庭是这些农村青年劳动力的首要任务,个人价值及梦想的实现往往让步于现实生活;拥有一定资本和劳动技能、家庭抚养系教较低的农村青年劳动力就业时更多地考虑个人喜好及发晨潜力,路了非农就业,选择从事新型农业的人数也在增多。  相似文献   

7.
新疆经济二元结构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整体上二元经济结构普遍存在.新疆经济发展较慢,在传统经济部门和现代经济部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新疆二元经济结构严重的基本原因是产值转换的不对称.农村劳动力转换受阻是导致新疆二元经济结构严重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有农村户籍人口8.6亿人,其中实现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为5.37亿人,主要包括农业从业人员(3.07亿人)、本地非农就业人员(0.85亿人)和外出务工人员(1.45亿人)等三大群体。目前,我国农业生产需要劳动力约1.8亿人,约有农业剩余劳动力1.2亿人。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就业变化趋势为:农村劳动力供给量开始下降,但由于城镇化增速放缓,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农业经营规模出现扩大,但从业人员老龄化现象进一步明显;外出劳动力就业环境明显改善,迁徙式迹象开始出现;农民工正在完成代际转换,外出就业类型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十二五时期,每年将约有1200万名新生代农村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考虑到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业将会加快发展,就业市场可望容纳这一就业需求。农村劳动力转移总体上有利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但将给部分农产品供给带来一定的影响,农民工回乡就业则将给农村经济带来新的活力。未来,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要求稳定转移与难以实现定居、企业用工要求不断提高与培训远不能满足需求、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新型农民与农业劳动力素质总体偏低等三大矛盾。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总体状况为总量过剩,结构短缺。在总量过剩的大背景下,需要通过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村...  相似文献   

9.
从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现状入手,从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与人力资本提升角度分别阐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利用有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其素质提升有利于社会经济增长。关于农村转移劳动力素质提升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效度测量的各种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存在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与就业制度滞后、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与就业结构转换滞后、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与城乡就业统筹滞后、劳动力就业能力提升与人力资源建设滞后等问题。通过制度创新、优化就业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就业、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等途径可缓解就业矛盾,提高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11.
城市部门对农村劳动力就业效应的区域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比较我国各地城市部门对当地农村劳动力和外地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效应。文章首先在新古典框架内构建两类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增长模型,并得出理论命题:随着技术进步率的提高,城市部门对当地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效应会趋于减弱,而对外地劳动力会逐渐增强。文章进一步利用面板数据,对我国东中西三地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综合运用最小二乘法、组内变换模型、随机效应模型,以及逐步引入额外回归因子等方法,验证了上述结论。本文的分析,有利于我们从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角度,认识各地技术路径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基于岭回归的模型和实证分析创新性地表明:1978年以来我国总体经济增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改革为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条件,而城市服务业则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去向,正规工业部门和建筑业的发展虽然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有促进作用,但相对较弱.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使得更多的劳动力从农村解放出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得第三产业能够吸收更多的劳动力,是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长期以来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主要特征,从宏观和微观的层面具体阐述了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的公平和效率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薛军民 《财经研究》2003,29(4):55-60
本文主要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行为对农村经济所产生的公平与效率的影响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提高农村经济效率的同时,加剧了农村内部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农村经济效率的提高,得益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则源于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选择”的过程,贫困地区和农户在这一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这一分析也是对库兹涅茨曲线在农村经济内部的一个验证。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经济的迅猛发展,发展中国家明显存在三元经济结构。与二元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流动的条件不同,人力资本起决定作用。本文从三元经济模型中劳动力无限供给出发,在理论上探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促进了我国城市化发展。但由于人力资本障碍等原因,造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在此基础上提出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在回顾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从转移的历史和现状入手指明与WTO直接相联系的转移,并进一步完善了WTO背景下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思路: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产业领域,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活动空间,利用非公有制经济来安排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坚持灵活多样的转移方式,并辅之以相应的土地政策,要运用行政、经济等手段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好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 苏联的经济学家根据对Eh经济含义和作用的理解,而采用不同的确定方法。主要有三种方法:专家评定法、试验法和经济数学方法。 1.专家评定法专家评定法是根据专家对国民经济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以及各类企业和项目上一定时期实际的效果水平的分析和未来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拥有的资源(投资基金、劳动力、物资)和科学技术进步等等情况,按整个国民经济,国民经济各部门来规定Eh值。在把实际效果值转变为定额系数时,一般都要做出一些假设条件,例如,引进部门“优先制”,按部门规定不同的效果定额系数,或使Eh大致等于平均的利润率等等。这种方法尽  相似文献   

18.
旷开源 《经济师》2007,(3):283-284
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改善我国农村和农民经济条件的有效途径。文章以江西省安福县和浙江省萧山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例,对我国中东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现状进行比较研究,并基于此,得出了当前我国特别是中东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些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9.
二元结构、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经济存在典型的二元结构,大量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改革后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速度较快,农业劳动力就业份额年均下降0.86个百分点,结构转换的资源再配置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7.26%,但目前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还很明显,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任务还很艰巨,今后,应站在城乡统筹和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从两个途径采取措施,促进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的劳动力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于飞 《经济纵横》1989,(11):42-46
<正> “国际大循环”战略是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资源分配、产业结构转换等经济发展中的基本矛盾提出来的。农村劳动力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大量转移以及非农产业的兴起将是今后几十年我国农村发展的大趋势,这一趋势将造成对城市的极大压力,并引起连锁反应:农产品供应不足、物价上涨、资源分配、人口就业等压力。这种压力的后果是重化工业的资金和资源长期短缺,阻碍产业结构的高度化,阻碍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所以,王建提出“国际大循环”战略,主张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应为:借助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以此既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又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创汇;反过来支援重工业发展,从而支援农业发展。总的说来就是以国际上的“外循环”带动国内的“内循环”,促进国民经济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