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由于罗伯特·卢卡斯教授因其“推理期望”理论获得1995年经济学诺贝尔奖,成为自1991年以来连续6年中芝加哥大学第5位获得此项奖的学者,使得芝加哥大学在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方面继续保持垄断地位。自1969年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全世界有38位学者获得了此项奖,24位来自美国,而其中就有8位出自芝加哥大学。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向卢卡斯教授颁奖时称:卢卡斯教授是自1970年以来,在宏观经济研究领域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 与其他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一样,卢卡  相似文献   

2.
今天,随意浏览欧美一流大学经济系的网页,都会发现该系教师的个人简历和详细的成果清单。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每个教师,不管是获得诺贝尔奖、克拉克奖的大家,还是刚刚拿到教职的新人,他们自报的研究方向常常是“XX经济学”、“经济计量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今天美国的经济学家,几乎个个都是经济计量学家。  相似文献   

3.
美国青年科学家与工程师总统奖是美国政府授予青年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最高荣誉,自设立以来,约有1 600位学者获此殊荣。分析美国青年科学家与工程师总统奖的授奖情况,对了解美国科技战略布局、青年科技人才奖励体系等大有裨益。本文在系统梳理美国青年科学家与工程师总统奖的设置概况、遴选方式、华人获奖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提出对我国青年科技人才奖励的建议,如在国家奖励中增设"青年科学家奖"、加强与华人获奖者的合作、长期跟踪、适时引进等。  相似文献   

4.
英国的医学研究和医疗卫生研究有着悠久而光辉的历史。英国在此领域的不少科学家曾获得诺贝尔奖。仅70年代以来,获得该奖的英国科学家就达8位之多。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5.
2007年的诺贝尔奖评选已经落下帷幕,共有两位美国科学家、一位英国科学家、一位法国科学家和两位德国科学家获得了自然科学领域的三大奖项。他们的研究涉及操纵基因、生产氮肥,甚至和看似简单的播放音乐有关。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10月8日宣布,将2007年诺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处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关键期。历史上,德国、美国等科技强国在崛起时期都伴有诺贝尔奖获奖数量快速增长的现象。进入21世纪,日本获得诺贝尔奖的数量也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本文在对"日本诺贝尔奖计划"的提出与实现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科技和人才3个维度对"日本诺贝尔奖计划"提出时的情况与我国现状进行了比较,并为我国诺贝尔奖级成果和人才培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者哈列—卡克曼对著名科学家的生活经历加以比较,发现英才们在着手最初研究时就得到利用设施的便利,而且其后继续得到许多有利条件。纵观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从出生、所受的教育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期及走上研究第一线作出贡献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出在他们的成长和学术地位的提高,一方面是由于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年龄、性别、民族等社会因素也发生着作用。所以说著名科学家的人生道路上受到学知工程和社会工程两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学知工程起着决定作用,但是社会工程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拟从社会工程因素的影响角度来探讨科学家们的成功的足迹。 一、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家庭出身情况  相似文献   

8.
美国科技创新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科学技术得到高度重视和充分发展。不但科技投入的数量和规模稳居世界第一.而且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科学家、工程师队伍;不但在基础研究的众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还是世界上发明专利最多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美国有35位科学家获得了自然科学类的诺贝尔奖.占总数的61%;在世界公认的四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中。美国发表的论文数占到了总数的近40%;在绝大多数新兴高技术领域,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美国都代表着当今世界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此外.美国的科技条件、创新环境、高科技产业发展也均首屈一指。这使美国成为名符其实的头号科技强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15位女性科学家的国籍、获奖年龄、获奖学科、家庭背景、配偶情况、合作者情况等进行定量统计,并对关键特征的成因进行分析,以期寻找出适合女科学家成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15位女性科学家的国籍、获奖年龄、获奖学科、家庭背景、配偶情况、合作者情况等进行定量统计,并对关键特征的成因进行分析,以期寻找出适合女科学家成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克莱夫·格兰杰在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前,曾于2002年获得美国经济学联合会的最高荣誉——杰出资深会员奖。该奖设立于1965年,截至2003年共有69位著名经济学家获此殊荣。此前,11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获奖前当选为杰出资深会员,其中包括有:阿瑟·刘易斯(1970)、贾林·库普曼(1971)赫伯特·西蒙(1976)、威廉·维克里(1978)罗纳德·科斯(1979)、热拉尔·德布勒(1982)、詹姆斯·布坎南(1983)、默顿·米勒(1990)、弗农·史密斯(1992)、约翰·豪尔绍尼(1994)、罗伯特·芒德尔(1996)。值此格兰杰获得诺贝尔奖之际,特此刊登美国经济学联合会杰出资深会员颂词如下。有关全面评介格兰杰学术贡献的论文可参阅本刊2003年第1期刊登的《克莱夫·格兰杰对计量经济学的贡献》一文。  相似文献   

12.
动态资讯     
<正>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他的理论研究领域是贸易模式和区域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3.
美国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及化学奖等前三项大奖全部由美国人囊括,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因发现RNA(核糖核酸)干扰机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科学家约翰·马瑟和乔治·斯穆特因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因在“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领域所做出的贡献而独自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14.
美国基础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美国是世界头号科技经济强国,其强大的经济竞争力有赖于其世界领先的整体科技实力,科技是美国经济繁荣的源泉。 美国政府和民间机构所作的调查都得出相同的结论:美国政府对基础研究进行长期、稳定的支持是维持美国科技经济竞争力的根本。 美国基础研究体系 美国基础研究的成功主要归功于其特有的研究体系。美国科研体系以灵活、多样化的研究机构和学科门类、高强度的研究经费竞争机制以及科学家和工程师个人的独立性和创造能力著称。高质量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个体是维持美国基础研究领导地位的主要因素。 美国现有的基础研究体系源于二战结…  相似文献   

15.
教育和科学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指标。在国际上俄罗斯科学家享有很高的威望,俄罗斯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别不是拥有核武器、石油和原材料,而是具有非常高的教育水平。如果一个国家不搞基础研究,是不可能有高的教育水平的。凡是教育水平高的高校,教师都在积极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将来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研究状况好的高技能的科技队伍。俄罗斯的基础研究成就在世界科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1904至2000年,在自然科学领域,俄罗斯(包括前苏联)有12人获9项诺贝尔奖,美国152项、英国58项、德国56…  相似文献   

16.
2001年2月21日,诺贝尔经常注奖获得者劳伦斯&#183;克莱因教授(Lawrence R.Klein)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作了名为“中国经济西进的潜力”、“2001年美国经济展望”的学术报告,克莱因教授在对经济波动的实证分析及模型构造方面,取得突出的成就,并因此获得了1980年度的诺尔经济学奖。克莱因教授非常关注中美经济的发展问题,尤其是中国的西部大开发以及美国的经济预测问题。下面将从两个方面来阐述克莱因教授的观点:一、中国经济西进的潜力;二、2001年美国经济展望。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澳大利亚的科技工作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这一年里,为进一步提高同家研究与开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澳教育、科学与培训部推出了一些新的举措。科技界在“澳大利亚能力支撑”(BAA)计划框架下。围绕着“国家研究优先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果。国际科技合作活动重点突出,与美国、中国、印尼等同的科技合作关系都有了一些新的突破。在国际科技舞台上,澳大利亚2005年又有两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总之,2005年是澳大利亚科技发展平稳,但不平凡的一年。  相似文献   

18.
2007CCTV年度经济人物评选特设了一个“投资中国贡献奖”,这个奖是用来授予那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交流的热心人士,获此殊荣的第一位获奖者是来自美国的国际数据集团IDG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帕特里克·麦戈文(Patrick.Mcgovern)。  相似文献   

19.
英国的制药工业具有悠久而光荣的历史。1929年,伦敦圣玛丽医院的A·弗莱明就发明了青霉素,后来第一个大规模商业性生产青霉素的企业也是英国的公司——葛兰素公司。在过去三四十年间,英国在制药工业方面又有许多重大的成就。从1952—1988年,英国科学家在与药品有关的研究领域获得的诺贝尔奖就达  相似文献   

20.
克拉德福奖(Crafoord Prize)在瑞典是仅次于诺贝尔奖的著名的自然科学奖。该奖由克拉福德基金资助。克拉福德基金是克拉福德夫妇(安娜-格莱塔·克拉福德和霍尔耶尔·克拉福德)于1980年设立并捐献给瑞典皇家科学院的。该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自1982年第一次颁发克拉福德奖以来,至今存斯德哥尔摩已举行过11次颁奖仪式。今年秋季将举行第12次颁奖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