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部分地方高校逐渐朝着应用型方向转型,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应用型英语专业本科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体系发展和完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革新应用型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机制是实施质量工程、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内在要求,英语专业本科教育的发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终归要落实到人才培养的过程和实践中。基于此,研究应用型英语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及体系构建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源是社会各单位发展的第一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逐渐被认识到。但当前中国事业单位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还处于不断探索中,必须结合社会的要求、单位的需要积极探索有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激发出人才对单位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伴随我国市场化改革的纵深推进,地方高校财政学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在市场化改革冲击下面临许多困难与挑战。文章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在全面回顾财政学专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财政学专业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专业优势与劣势,然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市场化进程中财政学专业发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进行了全面探讨,认为地方高校财政学专业应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且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主要从事财税管理和涉税事务的复合型和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4.
地方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足,表现为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不适应、人才培养结构与地方经济建设目标不相符、科学研究与社会生产生活痛点问题不相关、学校改革与地方发展之间互动联系不紧密等.地方高校应建立专业设置科学论证及动态调整机制,健全创新人才协同培养及多元评价机制,完善应用导向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机制,探索校地深度合作及战略协同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5.
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进人大众化阶段后绝大多数高校的主要任务。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但同时也是当前的一大瓶颈。我们通过分析困扰高校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突出问题,力图从学校、教师、学生、企业等层面出发,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社团平台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一、和发展经济社会强省的要求相比,河北省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近年来河北省对人才工作非常重视,如大力实施"人才兴冀"工程,全面系统地推进人事人才工作,促进了人才强省战略的广泛深入实施;人才、驾力引进规模扩大,推进京津冀人才开发一体化迈出实质性步伐等等.但从总体上看,河北省人才培养还存在诸多不足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校金融学本科教学主要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面向业务第一线的应用型金融人才.本文在分析当前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普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详述了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最后从实践教学团队、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三方面讨论实践教学体系支撑条件建设.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地方高校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教育理念滞后、实践教学流于形式、部分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无法满足法治国家建设、全球化、区域经济发展对实务型法律人才的迫切需求。针对于此,地方高校应探索一条"高校与司法实务部门联合培养"的新模式,深化法学实践教学改革,为区域社会发展培养出高水平的实务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9.
刘强 《大陆桥视野》2011,(24):140-140,142
在“卓越计划”背景下,如何适应金融行业对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需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很多地方高等学校金融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地方高校金融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0.
杨旻 《时代经贸》2012,(2):213-214
经济越发展,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大。我国高校本科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一直弱化,已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社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缺口日益凸现出来。加强实践教学成为当前本科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培养目标是技术性、应用型人才,传统培养机制是基于研究型教学的,并不符合应用型教育需求。文章以金融学专业为例重新定位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机制,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四个方面展开分析,探讨适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真正的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2.
学科综合化水平低、专业趋同缺乏专业特色、缺乏行业背景和地方经济结合不够紧密是财经类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特色不够明显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新型经济结构转型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逐渐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也趋于全球化和国际化,以新升本科院校为主体的普通财经类院校应密切联系地方经济,以服务管理为核心,以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为导向,以特色学科建设为基础形成工商管理专业特色,通过多学科和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建设、管理能力导向的专业培养方案改革、问题导向和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设计以及产学研基地建设来实现工商管理专业特色建设.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成为我国高校会计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比较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和我国会计学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差异,有助于深化我国会计学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4.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特色应用型人才,是人力资源强国转型的现实需要,更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必由之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数学专业要以培养在素质、知识、能力等诸多方面都适应不同类型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围绕这一培养目标,以学生为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分别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和评价指标等方面开展了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结合我校的实际,提出完善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是科学”,“为了那个叫作谋生的间接保全自己,有最大价值的知识是科学。” 在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重的形势下,以斯宾塞的谋生最大价值的知识是科学的思想为指引,在大学教育中重点开设符合学生创业的课程,开展有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的创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与贴近当地经济开展实用教育是草根创业教育的原生力,培养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是草根创业教育的创新力,促进经济发展是草根创业的经济力。由此可见,改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培养学生创业精神,掌握草根创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鼓励大学生草根创业,摸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大学生创业之路,不仅有利于大学毕业生自身的成长与发展,使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发挥自身的优势,创造宝贵的财富;又能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提升区域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的知识含量。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可雇佣技能是使大学生成功获得并胜任一定工作所必备的技能,包括以通识技能为基础的人际技能、国际化技能、应用技能、自我发展技能、随机应变技能和创新技能.提高大学生可雇佣技能是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和解决人才瓶颈问题的关键.在深刻理解大学生可雇佣技能内涵和生成机制的基础上,高等教育要将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清晰的定位,转变教育观念,以应用教育为导向,创新通识教育、专业实践和综合素质的集成课程体系和可雇佣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通过引导式教育、校企合作订单式教育、中外合作国际化教育和创业教育等途径培养大学生可雇佣技能,从而使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相匹配,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不仅对在职教师提出高要求,而且使未来的教师面临着挑战。地方高校师范专业作为培养教师的摇篮,理应主动与新课改相对接,培养师范生具备适应新课改需要的教学基本能力。但是,地方高校在培养师范生教学基本能力上还存在着教育理论课程设置不合理,教育技能训练不到位,教育实践环节较薄弱等问题。究其原因既有师范生自身的因素,也有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等原因。因此,需要地方高校从完善教育理论课程设置,加强教育技能训练,重视教育实践环节这几方面着手改革,以促进师范生教学基本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对地方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对该专业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根据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探讨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发展新型能源对满足能源需求,减少环境污染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新能源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制约着新能源经济的发展。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教育资源与新能源企业资源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企校共建新能源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并详细阐明了具体的教学计划实施方案,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资源分配,以及如何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以促进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实现新能源企业与地方高校的双赢。实践证明,该模式具备可行性和前瞻性,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金融业的迅猛发展,金融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金融工程专业越发显得重要,金融市场对金融工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而且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根据中国高等院校的优势和特点,结合金融工程专业的特点,构建中国高等院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并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金融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探讨中国高等院校的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对于加深对金融工程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认知程度,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