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收支差额法估算出近年来我国民间借贷规模呈现攀升迹象。除了宏观因素以外,过度融资和信贷投向结构性偏差也是民间借贷规模膨胀的重要推手。对民间借贷必须实行"疏堵结合"的策略,即一方面需严厉打击高利贷,限制非法民间借贷活动的过快膨胀;另一方面需要引导民间资金和正规金融体系之间资金合理互补、共同发展,以此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融资体系。近期小额贷款公司改制方向,或是民间资本与正规金融的接轨方式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陈晓洁 《经济师》2013,(1):31-32
民间借贷是温州市中小企业和"三农"经济的重要融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温州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民间借贷行为蕴含着很大的金融风险也是不容忽视。2011年集中爆发的老板跑路、企业倒闭现象,已经使温州市包括瑞安在内的民间借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在针对瑞安市民间借贷发展现状及弊端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引导和规范民间借贷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2011年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出现及2012年鄂尔多斯民间借贷危机的恶化,民间借贷作为民间金融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不规范问题浮出水面。民间存在借贷定位模糊、宏观调控与监管的欠缺、法律规范的缺乏、利率管制机制的缺乏等诸多不规范问题。在此背景下,着重对民间借贷发展原因及不规范问题进行分析,在引导其规范发展,趋利避弊,使之走上"阳光化"道路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间借贷市场一直"长盛不衰",且愈演愈烈。民间借贷日益活跃,客观上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社会融资需求。但是自去年下半年来,受经济下行、流动性趋紧等综合因素影响,各地非法集资吸储、民间借贷纠纷等案件大幅增加,使民间借贷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地认识民间借贷热背后隐含的诸多风险,从民间借贷热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思考分析,并相应地提出了民间借贷风险的防范措施,以降低民间借贷的风险性,促进社会经济有序、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史正权 《生产力研究》2013,(11):47-48,83
文章通过分析民间借贷的演进路径,建议国家对不同的民间借贷形式采取区别对待政策,确认合会等民间借贷组织模式的合法性,促进民间借贷组织与正规金融组织的对接,完善民间投资渠道和征信体系建设,从而引导和促进民间借贷的健康发展,在民间借贷和正规金融组织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共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由于楼市的限价政策以及股市的悲观氛围,从股市、楼市中流出了很多资金,而随着借贷利率的高涨,这些资金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民间借贷领域.前不久暴发的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温总理亲赴温州调研,解决民间借贷危机.民间借贷危机的出现不是偶然现象,而是由于我国关于民间借贷的民事立法长期缺失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民间借贷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一把双刃剑,应该对之持以全面客观的态度。诚然,民间借贷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但是其对经济的积极影响远远大于消极方面。详细探讨了促进中国民间借贷发展的对策,认为我们应放弃对民间借贷的"围追堵截",转而实施引导策略。加强立法监管,推进金融改革,加快信用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民间借贷规范化、阳光化运作,发展多层次信贷市场,满足社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相似文献   

8.
神木从2002年开始经历了煤炭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民间借贷市场也盛极一时,然而,2012年下半年以来的煤价大跌使得神木经济增速迅速减退,民间借贷也走向危机的深渊。本文从神木民间借贷市场发展历程入手,分析此次危机发生原因,探究规范发展神木民间借贷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民间借贷的存在由来已久,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单一的银行贷款已经难以满足个人及中小企业对资金的强烈需求。手续简单,方便灵活的民间借贷日益活跃起来,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拾遗补阙、取长补短的作用。它成为了继银行借贷之后的第二大融资渠道。如今,民间借贷呈现出由消费型转向生产型,借贷期限灵活,借贷利率较高,借贷手续便捷,借贷双方风险意识增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宋志文 《经济师》2012,(9):67-69
资本是商事主体赖以生存的基础,同样也是维持商事活动正常运转的保障。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洗礼,民间经济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从规模到数量与日扩大与增长,民间资本异常活跃。为了满足目前"微主体"对资金的"大需求",同时解决面临的偿还能力的"高风险"问题,金融法律法规完善问题应运而生。文章主要分析如何以法律为手段解决和规范民间借贷这一问题。通过立法的形式对民间借贷加以规制,一方面满足民间借贷的迫切需求,发挥民间借贷的优势;另一方面弥补民间借贷的不足,规避民间借贷可能引发的风险,从而进一步保障和促进金融市场资金配置趋于合理化与高效化。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个体、私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借贷投资也随之迅速发展。因为借款人从金融机构贷款的难度大、程序复杂,借款人随之转向更为方便、便捷的民间资本。但是,民间借贷的高利率,使其从本质而言已经成为一种高利贷,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及机制加以约束和规范,且民间借贷本身又是一种个人之间的自发的行为,自由的发展导致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法律纠纷。本文从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出发,在剖析民间借贷产生纠纷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笔者利用2006年~2010年农村固定观察点的数据,分析正规借贷与民间借贷对农户生产和消费影响,得出以下结论:无论是正规借贷还是民间借贷对农户的生产和消费都具有显著影响,尤其是民间借贷对农户生产和消费的影响远远大于正规借贷的影响,但正规借贷对农户消费具有负向效应。正规借贷对农户生产的影响具有地区差异性,民间借贷对农户生产的影响不具有地区差别性。民间借贷对农户消费的影响具有地区差异性,正规借贷对农户消费的影响不具有地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8,(4)
当前福清市民间借贷纠纷问题屡有发生,严重制约着"诚信福清"建设。这需要个人、政府、社会一起努力,只有个人增强民间借贷风险意识,政府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社会营造良好诚信环境,才能比较有效化解当前民间借贷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间借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以浙江省台州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有效防范与降低民间借贷可能带来的风险,引导其健康发展尤为重要。本文以浙江省台州市为例,提出通过两个途径完善民间借贷风险管理,即一方面通过完善正规金融服务及扩大民间投资领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民间借贷的规模;另一方面对民间借贷加强立法监管及规范借贷主体行为,从而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15.
民间借贷是对正规金融的补充,但是缺乏监管的民间金融存在风险,主要包括非系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此外,民间金融还具有监管难度大的特征。因此需要针对民间借贷的特点、风险特征、发展趋势,研究设计民间借贷监管的特殊模式、制度体系,以保障民间借贷正常发展,成为金融市场的有机组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当前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及困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一带一路”背景下民间借贷的规范化管理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在整合两者关系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一带一路”战略的金融助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紧货币政策背景下,中国民间借贷异常活跃,银行的信贷门槛为民间借贷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空间。民间借贷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理性引导并规范发展民间借贷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经济研究》2017,(8):78-93
本文试图从机会成本渠道、资产替代渠道、资产负债表渠道及逆向选择渠道对货币政策影响民间借贷利率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解释,论文运用回归分析模型与中介效应检验方法,以"宏观货币政策实施→信贷市场变化→民间借贷利率调整"为分析路径,实证考察我国货币政策对民间借贷利率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将引导民间借贷利率上行,价格型与数量型货币政策效果存在差异。与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所不同,贷款基准利率调整未能显著影响民间借贷利率。进一步基于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在货币政策立场对民间借贷利率的传导路径中,以信贷利率、信贷规模及银行风险承担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显著,表明信贷市场通过机会成本渠道、资产替代渠道及逆向选择渠道发挥了显著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9.
广东农村民间借贷调查及民间信用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农村民间借贷现象比较普遍,民间借贷活动既有地方特色,又具有一定普遍性,本文在对广东各地农村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村民间借贷进行了初步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显示,民间借贷是正规金融机构支持农村发展之外的重要补充力量,为维持农村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由于受到现实制度约束,民间借贷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在对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推进我国农村民间信用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温州素来以民间融资活跃著称,但2011年,在国内外形势波动加大的情况下,温州民间融资风险集中暴露,爆发民间借贷危机,并迅速蔓延至江苏、内蒙古等其他地区。此次温州民间借贷危机是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必须客观、公正地分析温州民间借贷所发挥的作用,深入剖析危机的成因,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